今天儀式感上身。

早在上個月,就想和大家聊聊這個國產老片了。

10年裏,嚴格來說應該是11年,前前後後也翻出來重看過五六遍,每次隔段時間重看,心裏都會確認倆事兒:

1、誰說內地演員撐不起一部大片,它就做到了;

2、這麼多年過去了,依然沒有一部國產電影能超過它的羣戲表現。

10年的節點上,我很想和大家好好聊聊它:《風聲》。

找海報才發現,10年前的電影宣傳還真沒現在講究,

這海報做的,不看陣容,以爲是個三流諜戰劇

不管是電影本身,還是10年的光陰積澱賦予它的附加意義,都讓《風聲》在又一個10年節點到來之時,讓我對它如此懷念。

沒錯,發自內心的,懷念。

而讓人懷念的,總是巔峯。

1

對《風聲》的第一個懷念,是10年來,再沒有人這麼拍國產主旋律了。

像拍商業大片那樣拍主旋律?當然不是。看看最近三年的幾大爆款,都是這麼個操作玩法。

我想說的,是《風聲》全方位的精緻、華麗和考究。

而它們共同指向一個詞——這或許纔是對一部電影的最高稱讚——耐看。

《風聲》的耐看,首先源自它抗日主旋律外殼下的懸疑氣質。

第一遍看,你的注意力都在尋找誰是老鬼,以及那些變着花樣虐人的酷刑。

據說當年電影院有不少女生被當場嚇哭,這我是信的。

張涵予這個受刑的極致表情,一度就曾是我的心理陰影。

利用音效、攝影、剪輯和配樂,《風聲》成功營造了一種攝人心魄的現場感。

隨便找出一段,就是標準的驚悚片拍法:

伴隨着高跟鞋聲,李冰冰走入刑房,門重重地關上,她被嚇得一震,此時配樂驟停,鏡頭一個180度快速平移,黃曉明飾演的武田長官穩坐泰山。

隨着看的遍數增多,《風聲》形式上的精緻,剪輯上的華麗,和劇本的考究,會逐漸咂出更多滋味。

因爲全片基本發生在一座室內建築當中,《風聲》在鏡頭運動和角度上,做到了儘可能的複雜,俯拍、搖晃、正反打,包括這樣頗有構圖講究的廣角鏡頭。

周迅身份揭露之時,光線由暗轉亮直到過曝,呈現的是人物由表及裏地即將迎來昇華。

耐心的影迷,還可以比賽,猜測哪場是高羣書的,哪場又是陳國富的。

開場兩場室內長鏡頭,介紹五位主要角色,乾淨利落,像高羣書的大開大合。

中段的審問,不斷地跳切,剪去問題,每個人或急迫、或從容、或膽怯,人物和情緒一下子躍然銀幕,像陳國富的剪輯必殺。

劇本上,兩位導演也故意留下了一些細節和伏筆,供好事者自己去完整故事。

而藏在這個標準本格懸疑推理下的主旋律之魂,又在影片最後地下黨員捨生取義的選擇中,得到最有力的釋放。

周迅末尾念給觀衆的那段自白,殺傷力更是驚人:

我不怕死,我怕的是,我愛的人不知我因何而死。

我身在煉獄,留下這份記錄,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諒我此刻的決定。但我堅信,你們終會明白我的心情。

我親愛的人,我對你們如此無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我輩只能奮不顧身,挽救於萬一。

我的肉體即將隕滅,靈魂卻將與你們同在。

論主旋律和類型片的完美融合,10年之後回看,更能發現《風聲》的珍貴。

以上,雖被我誇得天花亂墜,但並不是《風聲》獨享。不少國產電影,都做得到。

於是,下面姍姍來遲的,纔是重點。

羣戲,表演。

2

有句話,雖不一定正確,但一直被我揣在懷裏當作真理:

話劇可以獨角戲出彩,電影表演要出火花,必須得靠對手戲。

如今回看,不需要我多強調,你也能看出《風聲》裏扎堆了多少實力派。

先說配角。

段奕宏一副陰損漢奸相開場,90秒的戲,幾句臺詞,奸壞形象就此揮之不去。

暗殺他的那個地下黨,是演員劉威葳。

在後來的劇版《風聲》中,她飾演了李冰冰的角色李寧玉。

司令部的清潔工是倪大紅,出場幾次,露正臉不超過10秒。

彎個腰,瘸腿走路的背影,同樣過目難忘。

那個手法毒辣的六爺是吳剛,一前一後出場兩次。

第二次,看着原來自己服務的張涵予,成了被用刑的那個,工具箱放下,注意吳剛表情的變化:

短暫的驚訝後,立刻轉回諂媚的笑容。尖刻勢力的小人形象,一下子就出來了。

甚至,就連只亮相了20秒、很多人都沒認出的鄧家佳,都活脫脫一個日本女人的模樣。

以上,是客串的五位。

再看五位主角。

軍機處處長金生火是英達,這個靠裙帶關係當上處長的傢伙,全然不像個領導,渾身一副市井氣質。

但後來舉槍自殺,那一刻,軟弱中的強硬,又讓這個人物瞬間立體了許多。

司令侍從官白小年是蘇有朋,這個陰柔傲嬌的男寵,註定是他演員生涯的重要一筆。

表演的細節,都在下面一動一靜兩段裏了。

剿匪大隊長吳志國是張涵予,說實話,在這羣主角中,發揮空間最小的,其實是他。

一方面,吳志國是個暴脾氣大老粗,一來二去就是那麼幾下子;

另一方面,這個角色作爲反轉的重要一環,要負責給觀衆抖出最後那個包袱,就註定在表演上更多以收和藏爲主。

但在有限的空間內,吳志國身上的直、衝與反轉後的大義凜然,還是被張涵予詮釋地足夠豐富。

特務機關處處長王田香是王志文。

王志文戲好,是公認的。眼神、表情、動作,都是戲。

審問顧曉夢時,這個叼煙斜看的姿態,特務處長的狡黠和城府,一目瞭然。

後來,對顧曉夢動大刑,人物的慌張惶然、窮途末路,同樣傳神。

接着,是飾演日軍特務機關長武田的黃曉明。

簡單說,這就是黃曉明生涯的表演巔峯。

出彩的一大原因,當然是這個高智商中帶着自卑感的變態反派足夠豐滿,相比他的過往角色,也足夠反差。

尤其,和他搭戲的,是李冰冰、周迅和王志文,且都是給黃曉明配戲居多。

在幾大高手的輔佐下,黃曉明可謂是氣場全開。

最後,兩位女主角:譯電組組長李寧玉是李冰冰,收發專員顧曉夢是周迅。

單拿出來,兩個人都與角色融爲一體。

李寧玉憂鬱、沉默、隱忍。

顧曉夢則正相反,眼神靈動、快言快語。

應該這麼說,兩人從一動一靜兩個極端,詮釋了什麼叫“渾身都是戲”。

而真正可以留名影史的,依然是對手戲。

顧曉夢身份揭露一場,精彩至極。

不得不說,這部影片的編劇之一、原著小說《風聲》的作者麥家,真的是太牛了,對人物的心理的瞭解太透徹了。

麥家不僅寫了《風聲》,還有《暗算》《解密》《聽風者》等作品,被稱爲"中國諜戰小說之父"。

如今他又推出新作《人生海海》,又是一如既往的諜戰題材。劇情更加撲朔迷離,引人入勝。未來肯定也會被拍成熱門影視劇,不知道到時候李冰冰會不會繼續參演?想必《人生海海》的故事內容一定也非常精彩,忍不住讓人先睹爲快。

莫言看了《人生海海》說,麥家了不起,他能把不存在的人物寫得像我們朋友一樣,這本書太迷人了。

王家衛說這本書是一副精巧詭祕的地圖。

高曉松說,這部書是一座高峯的大作。

《人生海海》是麥家沉澱了八年的時光,用五年來打磨一部觸碰人心和人性的作品。記述一個人在時代中穿行纏鬥的一生。在經歷生命種種的無奈、消磨、笑柄與罪過之後,“人生海海”不僅是一句感嘆,還意味着一種英雄主義。既有生命的殘忍,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細品幽暗神祕的人物內心,傳奇曲折充滿懸念的故事情節,讓人慾罷不能。

同樣也折射出麥家對生活的態度“既然每個人都跑不掉逃不開,那不如去愛上生活。”如果想品鑑這本書,可以在下方看一看點開。感受到那種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體會學習“讀心術”的如何運用,獲得更多力量和勇氣在生活中繼續前行。

它告訴我們生活像大海一樣寬廣,但無論生活多麼艱難,我們都要好好活下去。全書59.9元精裝版,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是一頓午飯的支出,卻可以經歷千百種人生!

點擊下方鏈接立即購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