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農業部提出要大力發展土豆種植,想使之成爲中國人民重要的主食。這個消息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有人甚至說:“中國的大米和白麪不夠喫了嗎?”

土豆曾是公認的主食

事實上,發展土豆產業在很大程度上是爲了解決資源、環境和糧食安全問題。如今,中國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光,熱,水資源豐富,土地平坦,一年兩三熟的江南、華南地區,大部分都在發展工業。許多農民不願再種田,因爲他們工作太辛苦,收入太少。江浙兩省的水田數量大大減少。

如今,糧食主產區已成爲西南、西北、華北、東北等山區連綿、土地貧瘠、氣候寒冷或缺水的地區,但由於北方地區水資源短缺,不可能大量種植水稻。比如,北京曾經有100多萬畝優質水田,但現在幾乎全部消失了。由於水資源嚴重短缺,城市居民不得不依靠南水北調。哪裏會有大量的水來種植水稻?連小麥也不能在山區種植。

相比而言,種土豆容易得多。它需要較少的水資源,不需要太溫暖的氣候,不需

要高質量的土地,生長期短,產量高,相比“一生”至少要使用六七種殺蟲劑和生長調節劑的水稻,土豆不需要太多的化學幫助。對於中國這樣一個環境資源有限的國家來說,馬鈴薯是一種有利於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食品選擇。

其實,幾十年前,土豆、紅薯甘薯等食品就被公認爲是主食。當米麪糧食不夠喫的時候,它們被用來填飽肚子。所謂“薯豆半年糧”。宋朝時,徐光啓曾寫過《甘藷疏》,希望大力推廣紅薯的種植,這是紅薯生長迅速、救荒能力強的特點。在中國西北的一些山區,食物種類很少。一些貧困家庭依靠土豆提供主食和蔬菜營養。正因爲如此,這些馬鈴薯食品被許多人視爲貧窮的象徵和窮人的食物。一旦生活好了,人們就不再碰它們了。

土豆絕非“垃圾食品”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逐漸想到土豆,但土豆不再作爲主食的補充,而是用來製作各種美味的小喫和菜餚。如果想把曾經“不起眼”的土豆變成餐館的食物,就需要加糖、鹽、油,或者和肉一起喫。和五花肉相配的芋頭蒸肉、和雞肉相配的芋兒燒雞、和牛肉相配的土豆燒牛肉、咖喱土豆燉牛肉、豆沙山藥、拔絲山藥、炸紅薯片、紅薯餅還有世界聞名的薯條和薯片,都是受歡迎的食品。

然而,正是這樣的變化,人們對土豆的評價大大降低。當人們想到土豆時,人們總是想到糖果、薯條和油炸食品、高脂肪肉和含有大量奶酪的西式土豆泥。喫過米粉,喫了大魚和肉,喫了加糖、油和澱粉的土豆,恐怕難免會導致肥胖。

土豆雖然澱粉含量比普通蔬菜高,但卻是真正的低脂高纖維食品。其脂肪含量小於0.5%,低於麪粉。就澱粉含量而言,它們並不比大米和饅頭高。馬鈴薯澱粉含量僅爲20%左右,低於白米(25%以上)。然而,饅頭中的澱粉含量高達40%,而麪包中的澱粉含量更高。按同樣的澱粉量計算,500克幹米相當於2000克土豆;500克熟米飯相當於750克熟土豆。

另外,土豆絕對是高鉀低鈉的食物。它的鉀含量和香蕉一樣高,幹物質是白米的10-20倍。各種土豆不僅含有穀物中沒有的維生素C,而且富含大米所缺乏的維生素B。比如土豆的維生素C含量與西紅柿相當,由於澱粉的保護作用,烹調過程中維生素C的損失相對較小。

此外,薯類一般還含有抗氧化多酚,其中紫甘薯富含花青素;還有一些薯類含有能提高免疫力的粘蛋白成分,如山藥,可作爲中草藥使用;有些品種的土豆含有大量的軟纖維,比如紅薯。

不過,如果想真正發揮薯類的優勢,還是把它們作爲主食比較好。作爲主食,不必添加鹽、糖或食用油,可以充分發揮其原有的營養優勢。

有人可能會問:“如果把土豆、紅薯等作爲主食,喫了之後血糖會不會上升過快?”答案是:與大米和白麪相比,土豆作爲主食,血糖上升緩慢。國內血糖檢測數據顯示,土豆和甘薯的血糖反應高於燕麥和蕎麥,但低於大米、饅頭和麪包。

薯類的另一個未知的健康優勢是,如果作爲主食食用,它們有很強的飽腹感,很難喫得過多。也喫得飽,喫土豆和喫米飯,喫土豆所得到的澱粉更少也就是說熱量更低。

總之,如果可以用土豆作爲主食,代替部分大米和白麪,不僅有助於預防肥胖,而且有助於控制血壓,同時,各種維生素的攝入也會大大增加,纖維增多,礦物質增多,這對提高一天的營養質量非常有利。

美味健康喫薯類

當然,如果你真的喜歡喫薯類菜餚和點心,也不必太擔心,只要做到:喫了薯類後,一定要減少主食攝入量,甚至不喫主食。比如喫土豆和牛肉,可以省一半的米飯;喫芋頭排骨,可以不喫饅頭。如果午餐餐之前喫了烤紅薯,那麼晚餐就不要喫米飯了。這樣,你至少可以避免體重增加,從薯類中獲得豐富的營養。

說到蒸土豆、煮土豆代替主食,很多人都會覺得不舒服,“不加鹽不加油怎麼喫”?其實,蒸土豆,切成塊,盛在飯碗裏,當白米喫,一口“土豆飯”一口菜,味道也很好,習慣了也沒什麼問題。

此外,土豆是一種極好的食品配料。這是因爲土豆澱粉中含有豐富的磷酸酯澱粉,這種澱粉質地特別柔軟,保水性優於其他穀物澱粉。如果沒有土豆粉的幫助,甜甜圈就不會有如此迷人的柔軟口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