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魏小姐打我電話預約了當天下午過來面談註冊 VAT 事宜,我答應了並把公司地址發給了她。過了十幾分鍾,她問我要代理註冊幾個賬號,我說暫時一個,於是她就說了這麼一句話:「才一個,都不夠我來回油費呢,我還是線上發合同給你,簽好之後回傳給我就行……」

還沒等我回話,她就在線發了一份擬好的合同,儘管有些惱火我還是禮貌地接收了。不過我並沒有打開,也不可能打印出來簽字,而是直接給一直跟我聯繫的代理人張先生下單了,還把計劃下個月註冊的四個歐盟國家賬號一併提交了。

張先生的報價略貴一些,五個賬號加在一起多花了近兩千塊錢,我卻不心疼,因爲一個從不跟客戶計較的代理人是值得信賴的。反觀魏小姐,從彼此交流來看她對業務相當熟悉,能力也不差,可是卻喜歡爲自己着想,比較喜歡計較,比如這一次的爽約。

那天見我半天沒有回傳合同,她急了就打電話問我簽好字了沒有,我說在忙,有空再籤。其實從她爽約時我就斷了跟她合作的念頭,還有些話想對她說,不過我也不想沒事找事。後來她知道我不高興纔不合作,又不好意思直接問我,就在我朋友圈裏的動態點了個贊,評論了兩句。

我出於好奇,就點了她頭像看她朋友圈,第一條是這樣寫的:「最近有謠言說我缺業績,我就笑了……那不是謠言,那是真的!月底了,各位老闆來單支持一下!」又是出於禮貌,我點個贊。沒想到她給我發信息了,問我:「我自認爲能力不差,爲什麼業績一直上不去呢?你就以朋友的關係幫我分析一下吧。」

我一時難以回答,說真話可能傷她的心,可我又不會說假話,於是說了真話。我對她說,你的業績一直沒有提升,並非業務能力差,而是你太計較,我倒不是說你不爲自己着想,而是出爾反爾給人留下極差的印象,也讓我對你不太信任,因爲一個不把客戶放在心上的業務員,以後有什麼問題就不積極主動協助解決。

你的爽約,看起來節省了一百多塊錢車費,也減少了許多折騰,相當划算。可是你不能用我當前給你下單的金額計算是否划算,既然說好了哪怕真的虧錢你都得去履行自己的承諾,這是信譽問題。再說了,我這一次的訂單金額不大,今後還有多次合作的機會,你完全可以賺更多的錢。

即使你跟我合作從頭到尾一分錢不賺,我也會把身邊有需求的朋友和同行介紹給你,因爲你給我以信任感。就像我十年前做貨代業務員一樣,當我知道自己的報價虧了一些錢,除了跟客戶說明原因之外,還是按照自己報錯的低價完成訂單,讓公司損失的部分就從自己腰包裏掏出去。

這個客戶後來把所有的貨物運輸訂單全部轉給我,還介紹了不少客戶。我轉行創業之後他成爲了我的供貨商,二話不說就給了我兩個月的貨款賬期。你看,我當年損失了幾千塊錢,一個月的工資沒了,卻依然要做成了那一筆訂單,而不說計較眼前得失失信於人。

其實我跟你說這些事情,並非自誇,而是真實發生在我身上的故事,目的是想讓你知道有些利益不必太計較,當你失去一些東西就會得到另外一些,這個世界是公平的。你可能知道日本有一個偉大的企業家叫稻盛和夫,他創辦了兩家世界 500 強公司,堅持的就是「利他」原則。

當然,我並不是讓你傻傻地損失自己的利益去成全他人,而是你先懂得爲別人好,不必太在意一時得失,到了一定時候就會有回報,這種回報帶來的收益可能遠超你當前的損失。一旦你計較了,也就扼殺了這份回報,你得到的只有眼前那一點可憐的止損。

在《道德經》裏有這樣一句話:「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爲而弗爭。」說的是大自然有利於萬物,卻不會有任何的加害,而一個人的做法是爲了他人而不刻意去追求眼前的利益,纔是真正的道。

不知道你是否理解這句話?不管你能力有多強,多會計算,只要你給別人一種喜歡計較的印象,那麼在對方眼中你只是一個勢利之人,跟你的合作也僅限於當前的一次性生意上,以後是否還有合作的可能,就完全看對方的心情了。因爲對方已經在心裏給你劃分了等級——你不是理想的合作對象。

你可以認爲我小題大做,也可以說我趁機發泄自己的不滿,不過你想讓自己變得更受人歡迎,甚至遇到更多的貴人,就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斤斤計較,無論做業務還是做人都是如此。有時候決定你成長上限的並非業務能力,而是一顆喜歡計較的心。

這是我那天對魏小姐說的原話,不知道她聽進去了沒有,不過該說的我都說了,希望對她有用。當一個人真正明白自己的發展遇到了瓶頸,不應只考慮去提升業務能力,而是多去想一想自己在爲人處事方面是否有改進的地方,自己的哪些行爲讓人產生反感而錯失更多的機會,就如魏小姐一樣,她業務做得一塌糊塗,並非能力差,而是太計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