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國內一流新材料產業基地、粵港澳大灣區新材料科技創新基地,惠州新材料產業園正加速跑起來。3日下午,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和上市公司湖南宇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宇新公司”)正式簽訂投資協議,意味着該公司總投資159億元的宇新輕烴綜合利用項目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

這是惠州新材料產業園首個簽訂投資協議的重大項目。目前,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已於9月正式啓動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按計劃,今年12月將推動首批產業項目開工。

宇新項目投產後總產值將達322億元

扼守粵港澳大灣區東岸戰略腹地和樞紐門戶優勢,近年來,惠州瞄準萬億級產業集羣,以更高更寬視野謀劃並大力推動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惠州新材料產業園由此橫空出世,與大亞灣石化基地形成“隔牆供應”,拓展石化產業發展空間,做精做深產業鏈,形成關聯度強、上下游聯繫緊密的產業集羣。

據介紹,此次簽約的宇新公司在過去10年中,依託中海油惠州石化、中海殼牌等大型石油化工企業的LPG(液化石油氣)原料,其位於大亞灣區的項目高速發展,成長爲華南地區規模大、技術先進、產業鏈完善的碳四深加工企業,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碳四深加工產業鏈結構,並承擔了多項重大科研計劃項目。

宇新公司於今年6月份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目前,正在大亞灣石化區建設順酐裝置和丙酮加氫裝置,2021年項目投產後將實現產值超50億元。

此次,宇新輕烴綜合利用項目落戶惠州新材料產業園,投資總額達159億元,佔地1800畝,主要生產碳三及高端化工新材料產品。據介紹,項目將分期進行液化氣深加工產業建設,主要包括丙烷脫氫、可降解塑料、聚丙烯、順酐等先進化工新材料裝置,全面建成投產後,將實現總產值322億元,利稅超過81億元。

業界專家認爲,該項目落地推動了惠州新材料產業園與大亞灣石化區形成上下游產業關聯,將提升惠州新材料產業園綜合競爭力。

超級產業園建設加速跑,力爭三年打基礎、五年初見成效

建設國內一流城市的惠州,要有一流產業園。惠州新材料產業園位於惠東縣白花鎮,是我市集全市力量打造的一項精品工程,規劃面積30.2平方公里,與大亞灣石化區的直線距離僅10公里。

從區位來看,該產業園處於粵港澳大灣區東側,毗鄰大亞灣石化區,距離惠州市區40公里、廣州150公里、深圳40公里。從交通來看,該產業園與惠州1號公路、廣惠高速、瀋海高速、惠大高速、深惠沿海高速相接,附近有惠州機場、高鐵站、惠大鐵路、惠州港等。

從園區建設標準來看,根據《惠州新材料產業園總體發展規劃》(公示稿),產業園錨定“國內一流新材料產業基地、粵港澳大灣區新材料科技創新基地”,按公用工程一體化高標準建設。從產業發展規劃來看,產業園將充分利用大亞灣石化區原料,高端化延伸發展石化中下游產業,主要發展先進合成材料、高端化學品和前沿新材料等六大產業板塊。

產業園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與大亞灣石化區形成隔牆供應,公用工程一體化,產業定位清晰,惠州新材料產業園被外界視爲超級產業園,備受新材料領域企業關注。

惠州新材料產業園規劃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汪習清透露,截至目前,指揮部儲備項目28宗,並根據環保、安全、投資強度、經濟效益、產業關聯度、企業落地急切性、配套需求等各方面對項目進行深入分析,篩選出一批項目作爲簽約重點考察項目。以宇新輕烴綜合利用項目爲例,指揮部與宇新公司圍繞項目選址、建設計劃、土地供給等事宜進行多次磋商對接,在今年8月20日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後,短短2個月內就達成系列共識並簽訂投資協議。

“自2019年7月掛牌以來,指揮部就以只爭朝夕的決心全面高效推進各項工作。”汪習清稱,目前,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已完成園區選址、產業發展規劃、總體發展規劃、規劃環評和園區安全風險評估,9月啓動了基礎設施建設,計劃12月推動首批產業項目開工,努力實現園區“三年打好基礎、五年初見成效、十年成熟運營”的目標。

對話企業

助力惠州新材料產業享“限塑令”利好

湖南宇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惠州的發展有什麼計劃?宇新輕烴綜合利用項目有何特點?企業對惠州發展新材料產業集羣有何建議?惠州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湖南宇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長助理湛明。

記者:公司爲何選擇在惠州新材料產業園投資建設新項目?

湛明:宇新是一家深耕惠州的輕烴深加工企業,一直受到市、區各級領導及相關部門的關心和照顧,對惠州有很深的感情。而且,我們認爲,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巨大的石油化工產業市場,惠州作爲大灣區的核心成員,離市場非常近,很適合發展石油化工產業。宇新計劃進口國際輕烴資源,生產一系列碳三、碳四下游新材料產品,後來與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建設指揮部接觸,發現我們的規劃和產業園的產業規劃不謀而合。惠州新材料產業園作爲一個新的園區,能夠提供更大的發展平臺,我們把握這個機會,在惠州新材料產業園二次創業,將實現公司規模、效益成倍上漲。

記者:新項目的先導項目是PBAT項目,生產可降解塑料母粒,而今年國家發佈實施了新“限塑令”,您認爲可降解塑料的市場需求將產生多大量級變化,對企業來說有着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湛明:這個新項目包括先行項目和主體項目(主體項目分爲一期、二期和遠期項目),建設包括PBAT、PDH、聚丙烯、順酐、1,4-丁二醇等裝置。其中先行項目爲6萬噸/年PBAT項目,投資額約爲5億元,力爭在年底動工建設。之所以把它作爲先行項目,就是看好國家《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也就是大家所說的“限塑令”的利好。

這一政策一出臺,各地方政府都積極響應,包括惠州近日也發佈了惠州的“限塑令”,將率先在四個區禁止和限制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批塑料製品。由此可以看出,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對塑料污染治理的決心很大,政策方面的保障比較到位,這就爲可降解塑料的市場帶來大量的需求。我們預測,在3~5年內,我國將形成200萬噸左右的市場需求,而在10年時間內,將形成超過500萬噸左右的需求。

在粵港澳大灣區,這是一個近200億元的市場,而在全國則是個千億級的市場,這對於可降解塑料產業鏈上的企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利好消息,帶來了豐富的產業機遇。但同時也有較大的挑戰,因爲可降解塑料可以應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購物袋、垃圾袋、包裝袋、吸管、餐具和農用地膜等等,而每個領域對於可降解塑料的性能要求都不一樣,對力學性能、耐熱性能、降解速度等都不一樣。因此,這個行業的從業者還要開展大量的研究工作,要根據用戶的需求開發出好用不貴的產品。

記者:聽起來這將是一個科技創新集中的產業,宇新在這方面將有什麼舉措?

湛明:宇新創始人胡先念董事長以技術開始創業。因此,宇新重視創新、鼓勵創新也勇於創新。隨着宇新進入可降解材料產業,我們將同步配套建設相應的研發中心、科技創新平臺。宇新將抱着真誠合作的態度,希望和上游原料供應商、下游的塑料改性企業、塑料製品企業開展合作,助力發展惠州的可降解塑料產業鏈,在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形成惠州的可降解塑料基地,打造惠州可降解塑料產業聯盟。

來源: 惠州日報

採寫:記者馮麗均 通訊員徐東亮 曾文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