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漢市工商聯緊緊圍繞“兩個健康”主題,不斷推動民營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全面提升民營企業人才隊伍整體素質,努力地方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一是實施“數據動態”管理,科學儲備企業專業人才。分類建立工商聯130名執常委及以上非公經濟人士基礎信息數據庫、非公企業高端人才數據庫(主要包括100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130名新生代企業家人才、25名歸國留學人才)、178名非公企業中高級職稱技術人才數據庫。根據情況變化及時更新數據庫資料,確保時效性和準確性。

二是堅持“訂單定向”培養,全面提升企業人才素質。1、邀請省級以上經濟專家學者團隊就宏觀經濟形勢、民營經濟發展、企業經營管理等內容,面向全市非公企業進行專題培訓講座;2、選拔推薦行業領軍人才、企業成長型人才、新生代企業家參加各級部門組織的外出學習培訓活動;3、建立“商會+院校”技能人才培訓合作機制:以機械工程商會、冶金行業商會等爲載體,收集民營企業技能人才需求,依託德陽科貿職業學院、廣漢市職業技術中專等院校教學資源優勢,聯合開展技術工人定向型、訂單式培訓四期共計300人次。

三是採用“借腦引智”模式,整合企業人才優勢資源。1、組建“廣漢市工商聯智庫”。智庫由省級工商聯繫統經濟專家學者、我市有代表性民營企業家、行業領軍人才、原經濟部門負責同志以及法律服務工作者共計28人組成,按行業類型分成5組開展調查研究、專題研討、決策諮詢等活動;2、建立“人才進企業”工作機制。按照“人才五進”的要求,由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以及優勢企業專家人才分小組、分行業開展走訪交流和調研指導,充分發揮專家人才的優勢作用,爲企業發展解決難題、提供指導性意見建議。

四是把握“擇優選優”原則,發揮企業人才隊伍作用。積極推薦政治素質高、參政議政能力強、有較強履職意願的企業人才擔任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工商聯職務,增強企業人才的政治榮譽感。目前,我市非公經濟人士中擔任省人大代表2人,德陽市人大代表13人,德陽市政協委員4人,廣漢市人大代表25人,廣漢市政協委員32人。擔任全國工商聯執委1人;省工商聯副主席2人、執常委3人;德陽市工商聯副主席(副會長)4人、執常委6人;廣漢市工商聯副主席(副會長)36人、執常委89人。

五是深化“校企合作”機制,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鼓勵和支持會員企業推進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等人才平臺建設,促進民企、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產學研主體實現深度融合,形成創新合力:四川宏華與吉林大學合作研製的“頂部驅動精準控壓科學鑽探裝備關鍵技術及應用”的破歷史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依科製藥與四川省抗菌素工業研究所、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成都中醫藥大學、成都醫學院藥學院開展產學研合作,以0.5毫克阿莫西林膠囊爲主的2個品種3個規格藥品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現場覈查並取得相關批件;上之登新材料與四川大學合作水溶性除硫劑研發及成果轉化項目等。

來源:廣漢市工商業聯合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