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鄂豫皖4次战争的大胜利,张国焘膨胀了,还盲目轻敌。

无法客观认识到军队的实力,不顾其他人的劝阻,没做反围剿的准备,在1932年6月,还让红军主力出击平汉路,一直进攻。

狂妄自大的结果,就是摔得更惨。

他没预料到的是,敌人把重兵放到后方,进攻之前被我军占领的根据地,因为主力军都走了,湖北黄安、七里坪和新集相继失守。

红四方面军不得不从前线撤回来,保护根据地,来回奔波两边都没处理好,死伤也惨重。

被困的张国焘在9月份紧急联系中央,中央也给出相应的方针,但张国焘最后还是没有执行。

他认为:“红军只可打一仗,就没有打第二仗的力气了”,所以在10月中旬擅自率领红四方面军两万余人越过平汉路向西转移,只留下少数部队在那作战。

张国焘退缩地很快,但当时的形势确实不容乐观。

当时蒋已经统一了江苏、浙 江、安徽,随后他又统一了河南、湖北,继续留在鄂豫皖是不行的。

并且因为前几次的反“围剿”胜利,蒋对这第四次‘围剿’十分重视,亲自坐镇武汉,因为兵力悬殊,即便这一次围剿我方胜利,那么他们能很快发动第五次围剿,那时候,我方还能有多少兵力与之抗衡呢。

所以红四方面军主动退出鄂豫皖根据地也是形势所迫。

这一点,原红四方面军高级领导人之一的李先念也曾在1982年接受党史部门采访时提到。

红四方面军退出鄂豫皖根据地后,翻越秦岭,渡过汉水,千辛万苦走了3000里,1932 年底由陕南进到川北地区。

在这里开辟了川陕根据地,红军扩大到8万人。

根据中央指令,张国焘带领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3月底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并取得重大胜利。

或许是之前被蒋吓到了,张国焘悲观估计革命形势,觉得蒋的嫡系部队很快会到四川,到时候他们肯定扛不住。

不顾徐向前等人的意见,将队伍转移到嘉陵江以西,这就意味着放弃辛苦打来的川陕根据地。

6月份,红一方面军跟红四方面军汇合,是北上还是南下,领导层发生了分歧,所以在26日,中共中央在两河口召开会议。

周在会议上分析了当前形势,分别阐述在松潘、里番、懋功一带建立根据地的不利因素,及迅速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重要性。

最后大会一致同意他的看法,张国焘内心并不赞同,但当时还是选择了听从。

为了“北上”,还制定了《松潘战役计划》。

两边分头行动红一方面军自懋功一带北上,7月16日,先头部队抵达松潘附近的毛儿盖,等待红四方面军到来协同作战。

但张国焘小心思又起来了,找了几个理由不肯去,为了顾全大局,周提出并经大家同意将他担任的红军总政委一职让予张国焘。

这并没有让他满足,又继续提出意见,一来二去耽误了北上时间《松潘战役计划》无法实施。

计划是死的,人是活的,随即他们又调整了计划,兵分三路。

但那时候张国焘不想北上的心思还没歇下,9月9日致电徐向前、陈昌浩并转中央,再次表示反对北上,坚持南下。

不仅如此,一边还搞小团体,背着中央发了封密报给陈昌浩,叶剑英曾把秘密的命令偷出来,才知道内容是: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

才经历长征,当时红军有多难不用多说,这种情况下还先内斗起来那不是自寻死路吗。

而且当时张国焘一些下属很听他的话,还曾主张用武力阻拦,徐向前坚决阻止,说: “天下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 ”

也因徐帅的阻拦,才避免自伤残杀。

这次的事最终有惊无险地度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