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萍

“尼泊爾政客稱,中國軍人‘吞併’了中國和尼泊爾邊境五處共150多公頃土地,包括通過使河流改道佔有此前的河牀。外交部對此有何評論?”

這是今天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的第一個提問。之後,這位英國《每日電訊報》的記者還向發言人汪文斌發起三輪追問。

現場交鋒 證據?證據!

汪文斌首先向她確認,“你說的是《每日電訊報》的報道嗎?”

在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看來,汪文斌雖然是反過來向記者提問確認,但其實已經成竹在胸。在發佈會開始前,發言人會做大量的輿情蒐集、準備工作。發言人既然已經看過這篇報道,也對如何回應有了準備。當然,再次確認,也符合汪文斌一貫嚴謹的作風。

在得到記者的肯定答覆後,汪文斌給出了正式回應——“我要說的是,有關報道完全是子虛烏有,純屬謠言。有關報道的起草者首先應該講清楚,他們作出這樣的報道有什麼依據。”

“我們確有依據,我們問了有關尼泊爾政客,希望中方能對此作出回應。中方說這純屬謠言,能否提供證據?”看來,這位記者把幾位政客的話,就當作了“官方依據”。

汪文斌則再次強調,“我可以告訴你,上述報道完全是謠言。”

會後,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追問這位女記者得知,她是一位爲英國《每日電訊報》工作的美國人。

《每日電訊報》記者提問

誰在背後炒作?妄圖離間中尼友誼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注意到,《每日電訊報》在當地時間2日凌晨發出一篇“獨家”報道,稱這個“喜馬拉雅小國”的政界人士告訴《每日電訊報》,中國已經“吞併”了尼泊爾150多公頃的土地。

《每日電訊報》子虛烏有的報道

這也是目前消息的唯一來源,印度MoneyControl網站在引述該報道時,特別註明一句,“Moneycontrol無法獨立地驗證此報道。”

而尼泊爾媒體《加德滿都郵報》今日也發文,題爲《一個在烏姆拉失蹤的界碑引發了中尼分歧》。

文章稱,尼泊爾和中國在烏姆拉發生邊界爭端,此前中國方面據稱在該地區修建了11座建築物,尼泊爾聲稱這是自己的領土。尼泊爾幾年前在該地區修建了一條公路,一個界碑失蹤了。

在今天,中國駐尼泊爾大使館發言人表示,“我們注意到一些印度媒體首先傳播了這些消息,現在它也已經引起了尼泊爾媒體的注意。”“媒體提到的建築都在中國這邊,尼泊爾可以再查一下。”

“中尼是好鄰居、好朋友。我們一貫尊重尼泊爾的主權、完整和獨立。如果尼泊爾這邊有什麼問題,我們可以一起覈查。”中國駐尼泊爾大使館發言人說,“我想強調的是,中尼之間沒有邊界爭端,任何邊界問題都可以通過友好協商解決。”

中尼“政府之間對情況很清楚”

尼泊爾媒體不如聽聽他們的政府是怎麼說的。事實上,不僅中方駁斥相關報道“純屬謠言”,尼泊爾外交部早就對所謂中國“侵佔”尼泊爾領土的論調作出澄清。

9月23日,尼泊爾外交部發布聲明表示,我們注意到有媒體報道說,中國在尼中第11號邊界柱與12號邊界柱之間的尼泊爾胡姆拉(Humla)地區一側修建了一些建築物。

聲明指出,根據官方記錄、聯合現場調查報告和邊界圖,尼泊爾政府所屬的測量局已覈實並確認上述建築物不在尼泊爾境內。

聲明介紹說,有一些媒體也在2016年報道過這些建築的相關問題。在現場調查後,一個多部門工作人員組成的小組得出結論:這些建築物位於中方一側,且距離尼中國界線約有1千米。

聲明還強調,尼泊爾和中國之間的邊界是根據兩國之間簽署的邊界條約及相關協議劃定的。尼中兩國在邊界問題上一直保持着密切溝通。

“尼泊爾的一些政客想在國內進行政治鬥爭,通過這種抹黑、造謠的方式來攻擊尼泊爾政府。還有一些尼泊爾政客,與印度有非常密切的勾連。”成都世通研究院執行院長龍興春對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分析,“所以,通過這種方式在中尼之間,特別是在尼泊爾老百姓中,製造一種對中國的不信任,轉移印度與尼泊爾邊界爭端的視線。”

“這些西方媒體配合來炒作,離間尼泊爾人民對中國的信任,但中尼政府之間對情況很清楚。”龍興春進一步指出。

蓬佩奧,怎麼哪哪都有你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天外交部記者會上,有記者問了一個與蓬佩奧近日亞洲行的有關的問題。

有記者問到,斯里蘭卡總統拉賈帕克薩11月1日接受採訪時表示,他的政府永遠不會和美國簽署“千禧年挑戰公司”(MCC)協議。該協議聲稱旨在爲發展中國家的基建項目提供投資,幫助其脫離貧困,但在尼泊爾、斯里蘭卡等許多國家遭到抵制,因爲其許多條款將美國法律凌駕於當事國法律之上,被認爲侵犯當事國的主權。

蓬佩奧此次亞洲行,目的是拉攏中國的鄰國形成“反華戰線”,可惜,不大受待見,如意算盤落空,碰了一鼻子灰回去。

“中尼邊境這事跟蓬佩奧訪問亞洲,可能沒有直接的關係,”成都世通研究院執行院長龍興春告訴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但是,從大的氣氛和環境來講,蓬佩奧在亞洲不斷地挑撥中國和周邊國家的關係,從政府層面挑撥不了,通過挑撥民間,也可以製造一定的誤解,離間中國跟周邊國家的關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