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玉米期貨、現貨迎寒潮!價格普遍回調

自2020年7月以來階梯式上漲的大連玉米期貨,主力合約最高上衝至2629元/噸,創下2004年9月該合約上市以來新高,今年以來累計漲幅超過35%。其後經歷半個月的橫盤震盪,11月2日(本週一)連玉米2101大幅減倉的情況下結束了強勢飆升的行情, 減倉15.00萬手, 收報2553元/噸,跌幅約2.60%。11月3日,連玉米2101合約低開走跌,開盤價2555元,收盤價2540元,跌40元。

現貨方面,東北玉米走向開始發生微妙變化,不在接連上漲,而是逐步回調,打響了降價第一槍。而山東從大踏步變爲小碎步,上漲幅度小了不少,東北地區連續多日有深加工企業降價收糧,北港也回到了2500元/噸,這已經是非常明顯而且不利的信號釋放出來。

玉米價格走低,一些利空信息轉變爲實質因素

統計顯示,由於此前玉米價格一直走高,市場供貨不足,我國已經爲2020-2021年預訂了超過1000萬噸的美國玉米,截止目前尚未裝運的還有880萬噸。同樣,由於國內外糧食價差巨大,在進口大門被實質性打開之後,用於替代玉米、不受配額限制的高粱和大麥進口也可能超出預期(2019-2020年,海外高粱採購量爲370萬噸,大麥近600萬噸)。當然,利空的一則消息則是,此前傳聞的3000萬噸超期存儲小麥和稻穀定向銷售據稱已經被證實。

新糧供應量增加,深加工企業日收購量大幅增加

光大期貨農產品研究總監王娜:按照往年的銷售節奏,進入到11月份以後,玉米市場上量開始逐步增加。

中信建投期貨農產品事業部首席田亞雄:近幾周華北深加工到貨量一直是處於波動狀態,說明市場心態也在調整,當利潤空間足夠時,基層售糧心態自然加強。

官方一再重申玉米價格繼續上漲缺乏支撐

中信建投期貨農產品事業部首席田亞雄:事實上,官方的引導從拍賣就開始了,但實際上市場怎麼走,最終還是取決於能否解決缺口問題,政策面未來更多的可能還是在替代品和進口上做文章。但是我們也看到,進口配額一直沒有鬆口,盤面對此類消息的敏感度也在降低,美國大選塵埃落定前,市場整體較爲謹慎。

玉米的確受到上市量增加,糧商和企業要壓價的雙重打擊,進入11月份之後,的確玉米迎來了調整,但不構成全面下跌的開始。

主要由於2個因素;

因素1:玉米上市量雖然增加,但企業只是試探性壓價;

因素2:調控很溫和,不會大壓價;

總結而言,近來東北氣溫確實很低,而東北玉米也打響了降價第一槍,初步玉米本輪玉米回調幅度在0.1-0.2元左右。所以對於企業來講,每次回調都是最佳的採購時機,而對農民朋友來講,還是那句話,保持好自己的售賣節奏,否則真有可能引來價格的大幅下挫。

豆粕迎反彈 偏強上漲10元

近來美豆反覆震盪,等待美國大選結果。而國內豆粕現貨報價跟隨小幅震盪,今日偏強反彈10元/噸。具體報價爲,4日北方豆粕偏強反彈。11-1月2101天津+90大連+110日照3220跌40興平3410西安3420。4日南方豆粕偏強反彈。北海3230東莞深圳泰州3250湛江3240泉州3230連雲港3270漲10昆明3470穩。

接下來的兩週國內豆粕庫存壓力整體不大。巴西大豆播種提速削弱市場對南美大豆的炒作情緒,美國大選結果明確以前美豆反覆震盪,未能給豆粕市場帶來有效指引。預計國內粕類期貨市場仍維持震盪特徵,美國大選結果公佈將應激性影響走勢,值得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