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喫”這件事兒上,六合在南京的存在感賊強。

腰肚面、活珠子、豬頭肉、蟹黃湯包、鹽水鵝、盆牛脯、新集雞湯……這些風靡南京的美食,其實都是正兒八經的六合特色

但在“去喫”這件事兒上,大多數江南邊的南京人卻終其一生都去不了六合幾次

所以,地鐵S8的那一頭,大抵是個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想去又怕遠的美食世界

尋了個天朗氣清的日子,小資在地鐵裏往返共計顛簸181分鐘,體驗了一把站在南京食物鏈頂層的感受……

這仨小時的路,趕得可太值了!

說是喫了一趟“六合”,其實只是逛了一圈雄州,管中窺豹地打卡了一輪這裏的口碑好店。

喫完不禁感嘆——六合人也太太太太太太會喫了吧

這趟覓食之旅的第一站是朝天街街口的馬林浮橋特色麪館

麪館門頭挺窄,但着實好找,一條街上的麪館就屬它人氣昌盛

小資到店時間是飯點前夕的10點,依舊需要等位拿號,整個店裏充滿了麪條的熱氣。

等待20分鐘有餘,終於喫上心心念唸的腰肚面

六合的麪館愛用方而寬的切面,喫口彈韌,卻不是南京人熟悉的粗線條戧面,更有一分細膩的韻味。

再嘗腰肚——腰花薄又嫩,肚片韌性十足,保留了內臟特有香味的同時,沒有一絲異味。

伴隨燉煮,腰肚的鮮香、麪條的面香融入到湯頭之中,到了略發奶白的境地。舀起一勺送入口中,醇厚的鮮味就這樣順滑地從舌尖溜向喉底。

舒服!

而在泰山路,老窩麪條是此地最牛逼的麪館——有多牛逼?瞧瞧門口這一大羣等面喫的六合人便是!

六合人喫麪無辣不歡,從老窩麪條櫃檯端出來的一碗碗麪條盡皆飄着一層明豔惹眼的紅油。

這紅油倒是和南京人常喫的油辣子不同,辣味溫順,重在後勁,喫完背心冒汗。

提起一筷子麪條嗦入口中,辣意和鮮香共同叫人味蕾振奮,配面的肉圓和腰肚都飽含着肉香

一筷子接一筷子——大傢伙坐下來喫麪,誰還管這用餐環境的拘束

蟹黃湯包,六合美食的壓卷之作。

而在這個蟹香飄蕩的十月,我們造訪雄州兩大湯包聖地——常四湯包&沈師傅湯包,甚至都喫不到普通款的湯包了!

小資實在太愛沈師傅的蟹黃湯包了!!!

作價8元一隻的湯包,下口之前只覺昂貴,喫完之後只覺值得!瞧瞧這金黃油亮的湯汁,一隻湯包就能流出了滿滿三大勺!

就着一兩滴醋,輕啜一口,直擊靈魂的鮮味立刻侵襲上來,在口中縈繞不散。皮凍的醇厚讓略顯尖銳的蟹味有了依託,融合陳醋的微酸後達成了滋味的大和諧。

內餡的豬肉混合了蟹肉,卻依然緊實地團在一起,一絲腥味也無。伴着微厚的皮子咀嚼,只覺得滿足。

常四湯包則是六合老店,總店在文昌街開了多年,伴隨了兩代雄州人成長。

蟹黃湯包同樣是8元一隻,但滋味略遜於沈師傅的出品。

相比起來,雖然常四家的湯包皮更爲凝實,蟹香味更加突出,但滷汁略有些少,回味中隱然有一點點腥。

和南京城鴨子一家獨大不同,六合的滷味江湖,是豬頭肉、鹽水鵝的天下。

什麼,你說盆牛脯、活珠子?滿大街看不着幾家店,那不是六合人買來請客or送人的東西嗎?

在六高對面,我們走過了彎彎繞繞的六合老巷,終於發現了這家本地人交口稱讚的滕記豬頭肉

上午11點,豬頭肉、豬口條、豬蹄等硬貨居然早早賣光了!空空蕩蕩的櫥櫃裏僅剩豬耳朵。

下午兩點半,小資再度卡着點來買剛出鍋的豬頭肉,早已有附近居民循着香來排隊。

南京城那麼多做成棕色“正宗六合豬頭肉”,在滕老闆眼中都是異端。在他的記憶中,香透透的清水鹽滷浸出來的豬頭肉,纔是熟悉的模樣!

滷到酥軟的豬頭肉和豬耳朵,鹹淡正巧,肥瘦相和,空口吃已經十分美味。拌上紅油、香菜、花生米、香醋,下飯指數滿分!

六合滿大街都是的鹹水鵝,則是另一道硬菜。只是受歡迎程度就像是南京城的鹽水鴨——大家都熟悉,但更愛烤鴨(豬頭肉)。

徜徉六合街頭,你可以清晰地感覺到這裏的不緊不慢,輕鬆佛系

即便在六合最繁華的雄州,街道也不算寬,更是極少擁堵。就連披着紅皮的公交車,感覺都跑得不疾不徐

路邊偶爾還能看見仍在發揮功能的老井,有阿婆端着水桶和盆前來,就着秋日的清風浣洗衣服。

街邊的許多小鋪子裏坐着已然退休的大爺大媽,操持着諸多在南京城幾乎絕跡的老行當——配鑰匙、縫紉、補自行車胎……生意一般,重在清閒。

而在六合的母親河滁河側畔,我遇見了一對樂得自在的老夫婦。大爺撐起魚竿有意一甩,引得旁邊正在洗鞋子的老伴一陣笑罵。

拐進縣府街、大官巷的老街道,恍然有來到老城南的感覺。老舊的街巷裏是滿滿的熟悉感。

縱橫交錯的電線,將巷子裏本就狹窄的天空割地更加分裂。街兩邊的門面房閉着捲簾門,陰影裏是阿姨聊天、孩童嬉鬧的地方。

縣府街深處,則是已然年逾80歲的老浴室。從民國時矗立至今,它仍是附近居民的日常澡堂。

逛喫一天,只不過是在六合雄州走過了兩三條街道,但摸摸肚皮,我們確實已經心滿意足。

這片裏市中心頗爲遙遠的土地,既有着南京城的美味基因,又有着令人豔羨的獨到美味,生活節奏不驕不躁,市井的味道有跡可循。

六合,當真是百聞不如一喫啊!

內容來源:南京小資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