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幸福里的故事》总制片人朵梅专访:苦辣酸甜搅拌成幸福

柴米油盐的小日子有梦想,激情澎湃的大时代有担当。

近日,由韩三平担任总监制,杨亚洲导演、总制片人朵梅领军拍摄的年代情感剧《幸福里的故事》迎来了大结局。自开播以来,该剧秉承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满溢着北京特色的胡同文化,通过“春秋笔法”,小中见大,再现了烟火气的民生图景,因此在各大社交平台,收获好评无数。

临近收官之际,《幸福里的故事》总制片人朵梅接受了电视剧鹰眼(ID:TV-insight)记者的专访,让我们看到了聚焦地标特色、透视时代发展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匠心和诚意。

《幸福里的故事》总制片人朵梅

幸福里:新与旧的对比

传统与现代的共生

《幸福里的故事》以改革开放浪潮下的北京城为背景,聚焦西城金融街的发展变迁。生活在“幸福里”大院的几户人家,尤其是李墙、陈瓦儿一代,从年少轻狂,到艰苦创业,历经风雨,成长蜕变,最终在社会上站稳了脚跟。整部剧以生活流叙事手法呈现了时代洪流中幸福美好的人和事,刻画了新时代下有为青年锐意进取、敢于创新的拼搏精神。

谈及《幸福里的故事》这个项目的缘起时,朵梅先是对关于这部剧是京味戏的说法表示部分认同,也再三强调对于主创团队来说,讲好故事才是重中之重。原来,能与所有观众产生共情,是他们一直努力追求的。

而作为一部烟火戏剧,《幸福里的故事》选取诸如北京西城金融街这样的代表性地标,朵梅给出的解释是:“肯定不是偶然,跑了那么多地方,之所以把主要景别聚焦到金融街,考虑到不管是地理还是人文,这里都能够集中地反映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发生的沧桑巨变。我们一致认为,金融街这片地区,不仅仅是北京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又何尝不是对地道传统文化竭尽保护的同时,我们国家跨入世界经济前列、科技前沿的有力体现。”

换句话说,新与旧的对比,传统与现代的共生,这种视觉上的冲击效果不是任何地方都能感受到的。被开放、包容和蓬勃向上的欢乐氛围包裹着的金融街,再合适不过了。

故事的开篇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男女主人公准备参加高考。前几集都在讲这个关键的人生转折点时,每个人做出的选择。这种生活流的叙事方式看似平淡,其实是以“春秋笔法”娓娓道来被时光掩盖的“幸福里”的匆匆过往。

纵观全剧,《幸福里的故事》并没有以明显的人物和事件作为具体的分割点,而是更注重情绪表达的层层推进。一开始就用了接近十集的篇幅来铺垫李墙和陈瓦儿的情感纠葛,不疾不徐,这对可人儿的感情发展是全剧的故事基础。

另外,老胡同的红砖绿瓦、橘黄色的老汽水、印花的搪瓷盆、枪黑色的老式自行车……可以说写实还原了上个世纪北京胡同青年的生活方式。

用心、匠心、恒心

打造“红墙绿瓦”下的另一片天

如果说着眼于“春秋笔法”的生活流叙事让这部剧成功了一半,那么另一半则源于幕后团队制作上的用心、匠心和恒心。

朵梅透露:“从四年前编剧们在北京街巷里弄奔波采风开始,搞提纲、出剧本,再到后来筹备建组、拍摄制作直至顺利播出,我们每一项工作都是怀着极大的热情和干劲去完成的。”这其中,主创团队“下沉”到最基层,目的只有一个,找寻普通老百姓生活的质感,就是我们常说的“烟火气”。

作为北京市西城区重点文艺扶持项目和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扶持作品,《幸福里的故事》在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完成策划、制作,同时在西城多地完成多个场景的实景拍摄,力求通过本片向广大观众呈现出北京现实的发展变化,讲好西城故事,北京故事。

在拍摄方法上,《幸福里的故事》大胆创新,主创团队摒弃了一般电视剧“跳拍”的便捷方式,选择回归传统,坚持按照故事发展进程的时间顺序拍摄。因此,导演杨亚洲表示,虽然费时费力,但却收获了最具真情实感的表演。

与过往年代剧和导演之前的作品比,在色彩和构图上,杨亚洲还做了合理调整和一定突破。为更好表达故事主旨,他决定摒弃传统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灰色胡同感,采用更加明亮的“红墙绿瓦”做置景。“我希望这部剧中能传达出一个新的感觉,这里有红墙,有绿瓦,有温暖,有感动。是一种暖暖的、懒懒的,蕴藏着北京的那种包容,胡同在变迁,但不变的依然是那红墙绿瓦。”杨亚洲说。

据了解,有不少热心观众专门反馈,这部戏让他们倍感温馨和亲切。“我想应该就是上述尝试达成的结果。可以说,小到音乐中的歌词、拍摄中的灯光,大到环境的布置经营、现场调度,为了达到绝佳的艺术效果,从整体安排上,主创团队都是认真严谨、细腻走心的。”朵梅补充说。

不止于此,为了自始至终坚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创作原则,以当年席卷全国的“下海”潮为例,剧情处理上就做了推翻式的调整,变北上俄罗斯为南下深圳,这种情况很多。

此外,编导演人员或是土生土长,或是久留在这片热土上的“老北京”,也使本剧大受补益。创作中,大家进入角色快,细抠情节狠,功课做的扎实,演的说的不仅是你我他的生活,“北京的精气神”更是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

导演杨亚洲在朵梅初涉影视行业的时候,就已经是成名很久的前辈了。“我一直非常敬仰他。在这部剧的合作中,我们虽偶有预算周期与艺术要求方面的分歧,毕竟大家的目标只有一个,为了做好剧,所以我会充分尊重他的创作需求。在合理预算范围内,尽一切努力让导演的工作诉求得到满足。”朵梅笑着“爆料”。

苦辣酸甜搅拌成幸福

平凡也不平凡

近些年的国产影视剧市场,时间跨度大、以“人”为载体铺展出时代变迁的年代剧很是流行。不少剧都从三四十年前的故事说起,拉拉杂杂讲完众主角们跌宕起伏的一生,通过塑造一个个平凡人物,折射出时代巨轮下整个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为年代剧,《幸福里的故事》却另辟蹊径。剧集以李墙、陈瓦儿、胡美华、吴西凯等时代“弄潮儿”为代表,重构了大家对事业、家庭、梦想和生活的认知。每个人物都被赋予了独特的成长印记,又将个人命运与重大历史节点紧密呼应,平实但不平庸。

我们遇到什么,我们怎样面对,我们最后成为了什么。成功亦或是失败,不是它的主题。

朵梅这样形容:“《幸福里的故事》传递出的主要信息是,时代大潮里人们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浓厚的怀旧感和真切的现实感这两种感觉的强烈对比下,要让观众真切‘看到’人民幸福指数的巨大增长,以及幸福对于普通人的意义,凸显时代与命运交织时刻的温暖、美好之光。”

众所周知,世间所有人的关系都围绕一个“爱”字,用爱去感受沧海桑田。这部剧“柴米油盐的小日子有梦想,激情澎湃的大时代有担当”的思想内涵,让故事激荡出历史高度与生活温度。

无论是李墙当初的毅然“下海”开启了自己的时代,还是陈瓦儿将情怀做成了品牌成就了事业,《幸福里的故事》镜头就没离开过普通人生活的点滴。“我们以人为本,涉及人在亲情、友情、爱情上的观念变化,是我们想要深入探讨的。”

采访过程中,朵梅多次提及“苦辣酸甜搅拌成幸福”这句歌词。对于生活的馈赠,大多数时候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当我们把这些看作一本书,合上以后,去品尝那种回忆滋味的时候,一种特别温暖的幸福感会蔓延开来。这既映照了贯穿全剧的一句台词“翻开是故事,合上是回忆”,也是杨亚洲把镜头和关心瞄准人的情感,深挖生活细节和本质的一种具象化表达。

提及现在取得的良好收视成绩和正面口碑评价,朵梅代表主创团队向大家表达了由衷地感谢,她说道:“首先说明我们剧的品质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其次表明创作者们在剧中的巧思和编排被大家喜爱并理解,我们下的功夫没有白费。当初的立意就是要从普通人身上找到改革开放给大家带来的好处,给国家带来进步的证据。现在从播出效果来看,从观众的热烈反应来看,我们这个目的达到了,十分欣慰。”

总而言之,朵梅发自内心地感谢所有主创及帮助过自己的人,包括剧里的演员李晨、王晓晨、苏青、车晓、悦悦、刘莉莉、那志东、方清平、秦焰、周德华、张大礼、郑璐、杨蕾、迟蓬、沙景昌等。“没有每一个人拧成一股绳的努力,就没有现在的‘幸福里’故事。”她有些激动地表示。

结语

采访结尾,朵梅用了一句简洁而有力量的话概括了《幸福里的故事》的核心理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确,故事中人物过的那些平凡的小日子,那种被时代荡起的大情怀下却时常冒出来的小情感,让整部剧自始至终充满着人间的烟火气。而以小人物的生活际遇折射大时代里的社会变迁,以大时代衬托普通人的自强奋斗精神,让平凡也不平凡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