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師傅:早已把車當家

四十多歲的張師傅是地地道道的東北人,說話耿直大氣,脖子上的金項鍊格外引人注目。他開了十多年的貨車,現在依然在給一家公司送貨,從北京運到廣州、深圳。

物流行業講究時效性,按照公司要求,貨物必須在35小時內運達。爲了達到這個要求,張師傅和他的搭檔兩個人輪流開車,晝夜兼程。

見到張師傅的時候,他和同伴剛把貨運到廣州。趁着工人們卸貨的間隔,他們下車仔細檢查輪胎、排氣管等,不留一個死角。等工人把貨物卸載完,他們馬上出發趕往深圳。

最讓張師傅得意的,是他在北京念大二的孩子。不過張師傅幾乎每天都在外面運貨,不管白天黑夜,無論天晴下雨,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待在車裏。他上一次見到孩子已經是年初了。

張師傅說一般只有春節的時候,一家人才能團圓。跑長途的他說:“早已經把車當家了”。

劉師傅:我還能再開十幾年

1998年,劉師傅和不少四川同鄉的軌跡一樣,到廣東打工。

他當過工廠工人,跑過市場推銷,也做過市場商販。一直到2010年,劉師傅想回家鄉發展,但並沒有在家待多久,又回到了廣州。他說:“我覺得我在廣州,哪怕找不到工作,也有朋友可以幫忙。”

劉師傅那次回廣州是有準備的。2011年,劉師傅去駕校報名。之後他就一邊在市場賣菜,一邊考駕照。

一年之後,劉師傅終於拿到了貨車駕照。接着,他把存下來的三萬塊錢拿去買了一輛小貨車。他從一個收菜的,變成一個拉菜的。

在朋友的介紹下,劉師傅很快找到了其他貨源。他說拉貨這五年裏,他早就跑完了珠三角各個城市,也去過不少外省,遇到過很多事,見到過不同的人。

劉師傅開車異常小心謹慎,“就記得剛開始拉貨時候,不小心碰壞了一輛大車的後視鏡,賠了幾百塊錢,其他再沒有遭遇過事故。”

他的貨車車門噴了一家運輸公司的名字。劉師傅解釋,他在那公司幹活,不過一直以來都是他這位“員工”給公司交錢。

劉師傅平日拉貨收入都歸自己,車的加油維修等費用也是自己出,公司每年替貨車和劉師傅買保險,通知並安排他進行年審等等。他粗略算了一下,一年大概需要交給公司8000多元。

劉師傅說現在網上的貨運平臺越來越受歡迎,他現在的貨源除了老客戶之外,還能在平臺上找找其它的貨源。

劉師傅有兩個孩子,年紀小的在一傢俬立學校上小學,大兒子在技校寄宿。他們夫妻倆和小兒子住在一所七十平米的房子裏,每個月租金1000元。“主要還是小孩子讀書費錢。”劉師傅告訴我們。

今年年初,劉師傅在老家修了一棟三層樓高的房子,打算再做個十幾年,退休之後就回老家休息。

“我開了快十年的車,還能再開十多年。等以後開不動了,我還可以回老家養養豬嘛”劉師傅站在車旁,樂呵呵的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