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中国古代,百姓们将许多地方官员称作“父母官”,这种说法出自《礼记·大学》:“《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民间有句俗话叫做:“父不进子房,官不入民宅”,这句俗话便将父母与孩子、百姓与官员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个颇有意思的对比。

这句俗话前半句是在告诫人们,父母与孩子要相互尊重个人空间。而后半句的含义则更为深刻,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同样适用。我们先来看看前半句“父不入子房”的具体含义。

▲古代官员剧照

01

不管是从血缘上,还是从感情上,父母都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亲密的人。但是不管再怎么亲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是要保持的,特别是在孩子长大成家以后。 在中国古代非常看重男女大防,如果说一个孩子在成家以后,公公或者婆婆经常进入儿子与媳妇的房间,也是非常不妥的行为。

放在现代来看,这句话其实比古时候更为实用。现在一些家庭是一对年轻夫妻与父母同住,在这种情况下,不只是父亲,就是母亲也不应该随意进入儿子媳妇的卧室 。现代人大都十分看重个人隐私,卧室可以说是一个人最为私人的地盘。不管是其他人还是父母,如果随意进入,都有可能令主人感到不快。 父母与孩子天天相处在一起,如果这种不快日积月累,便很容易产生家庭矛盾。

▲古人卧室场景还原

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了尊重他人隐私的意识,并且认为孩子与父母应该保持适当距离。 这句俗话的下半句“官不入民宅”的含义则更为复杂一些。从字面上看,这句话是在告诫当官的人,不要随意出入老百姓的住宅,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一说呢?

02

《荀子·王制篇》中这样说道:“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意如水,可疏不可堵,大多数古代统治者为了维系统治,都希望能得到百姓的认同和信服,因此在制定礼法上都十分谨慎。

▲古代官员蜡像

所以这句话至少要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方面是基于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我国古代非常看重礼仪,就连吃饭睡觉都有相应的规矩要遵守。对于不同等级之间的区分更是森严,官与民就是两个不同的等级,一个是统治阶级,一个是被统治阶级。 站在“官”的角度来说,就算是爱民如子,也不能打破不同等级需要遵守的礼仪规定。不论是自持身份也好,为百姓着想也好,都不应该随意到普通百姓家中探访。

站在“民”的角度来说,如果有官员到自己家中,那么必然诚惶诚恐,全家老小坐立不安,又怕失了仪态又担心招待不周。 而且招待上门的官员,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 就像古时候有一些皇帝出行的时候一样,沿途要修建行宫,要大肆采买。官员到百姓家中虽然不至于修宫建路,但是百姓们必然会倾自己所有,尽量将官员招待好。

▲古代官员聚餐画像

03

而为官员置办一顿像样的宴席,很有可能就要花去一个普通家庭一月甚至数月的生活费。除了经济上的压力,在心理上也会让百姓感到万分惊恐。等级制度让普通百姓在心理上对于“官”有着深深的畏惧,多数普通百姓在见到官员时都会表现得手足无措,非常紧张,所以如果官员在没有特殊需要的时候,出入百姓的住宅,既失礼又给百姓增加负担。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到了需要纳捐纳税的时候,基层官员会挨家挨户收取捐税。这对普通百姓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在他们心中也并不希望有官员上门。 通俗地说就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如果有官员上门,那么一定没什么好事,要不然是要交捐交税,要不然就是家中有人犯事,甚至是有官员上门敲诈勒索。

▲古代捕快剧照

从“官”的角度来看,随意进入民宅,这种行为也十分不可取。在正常情况下,他们没有必要去无端骚扰平民。就礼仪制度上来看,他们也需要保持自己的身份。而且随意进入民宅,也会给他们自己带来流言蜚语。官场如战场,如果有心之人,将这种事大做文章,那么对于官员自己来说也是得不偿失。

结语

俗谚大多是古人经验的总结,细细琢磨颇有道理。就本文这句话来说,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隐私依然十分重要,放在如今也十分适用。而官员要洁身自好,不能随意骚扰百姓,更是从古到今的官员都应该具有的基本品行。

参考资料:

《礼记·大学》

《荀子·王制篇》#民宅#古代官员#礼仪收藏

▲古人卧室场景还原

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了尊重他人隐私的意识,并且认为孩子与父母应该保持适当距离。 这句俗话的下半句“官不入民宅”的含义则更为复杂一些。从字面上看,这句话是在告诫当官的人,不要随意出入老百姓的住宅,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一说呢?

02

《荀子·王制篇》中这样说道:“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意如水,可疏不可堵,大多数古代统治者为了维系统治,都希望能得到百姓的认同和信服,因此在制定礼法上都十分谨慎。

▲古代官员蜡像

所以这句话至少要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方面是基于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我国古代非常看重礼仪,就连吃饭睡觉都有相应的规矩要遵守。对于不同等级之间的区分更是森严,官与民就是两个不同的等级,一个是统治阶级,一个是被统治阶级。 站在“官”的角度来说,就算是爱民如子,也不能打破不同等级需要遵守的礼仪规定。不论是自持身份也好,为百姓着想也好,都不应该随意到普通百姓家中探访。

站在“民”的角度来说,如果有官员到自己家中,那么必然诚惶诚恐,全家老小坐立不安,又怕失了仪态又担心招待不周。 而且招待上门的官员,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 就像古时候有一些皇帝出行的时候一样,沿途要修建行宫,要大肆采买。官员到百姓家中虽然不至于修宫建路,但是百姓们必然会倾自己所有,尽量将官员招待好。

▲古代官员聚餐画像

03

而为官员置办一顿像样的宴席,很有可能就要花去一个普通家庭一月甚至数月的生活费。除了经济上的压力,在心理上也会让百姓感到万分惊恐。等级制度让普通百姓在心理上对于“官”有着深深的畏惧,多数普通百姓在见到官员时都会表现得手足无措,非常紧张,所以如果官员在没有特殊需要的时候,出入百姓的住宅,既失礼又给百姓增加负担。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到了需要纳捐纳税的时候,基层官员会挨家挨户收取捐税。这对普通百姓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在他们心中也并不希望有官员上门。 通俗地说就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如果有官员上门,那么一定没什么好事,要不然是要交捐交税,要不然就是家中有人犯事,甚至是有官员上门敲诈勒索。

▲古代捕快剧照

从“官”的角度来看,随意进入民宅,这种行为也十分不可取。在正常情况下,他们没有必要去无端骚扰平民。就礼仪制度上来看,他们也需要保持自己的身份。而且随意进入民宅,也会给他们自己带来流言蜚语。官场如战场,如果有心之人,将这种事大做文章,那么对于官员自己来说也是得不偿失。

结语

俗谚大多是古人经验的总结,细细琢磨颇有道理。就本文这句话来说,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隐私依然十分重要,放在如今也十分适用。而官员要洁身自好,不能随意骚扰百姓,更是从古到今的官员都应该具有的基本品行。

参考资料:

《礼记·大学》

《荀子·王制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