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明白,芒果臺爲何要大力推廣《誰知盤中餐》這個綜藝,明明不過是《嚮往的生活》的縮小版,卻還是不遺餘力地宣傳。

直到我真的去看了這個綜藝。

《誰知盤中餐》:嘉賓是孩子,受衆卻是成人。

這不僅是一檔育兒綜藝,也不止是一檔叫人“珍惜糧食”的綜藝,它最深處的含義,是讓我們:向善而生。

子赫帶着希希去買菜的時候,手裏只剩12.5元。

問過帶魚的價格之後,子赫劃掉了帶魚這個選項,決定買雞翅,卻還是遭到了希希的阻止。

希希說:“我想買帶魚,我媽媽最愛喫帶魚。”

子赫已經將情況分析清楚,希希卻仍舊一意孤行,選擇買不起的帶魚,便有點傷心。

子赫說:“我現在看見你,就感覺(你在說):我要買帶魚,你不能買雞翅。”

子赫說:“我會爲她的爸爸媽媽着想,但是也不能把我們爸爸媽媽撂攤啦,她有沒有想過我們。”

很多人說,希希這樣的行爲實在是太自私,並且不切實際。

只是,我們站在成人的角度,自然會有“上帝視角”,但是希希也不過是個孩子,我們能看得到她的執拗,也該看得到她的孝心:希希的執拗,不過是想讓媽媽喫到喜歡的帶魚。

很多時候,因爲某個人的某一面被放大,我們便忽視了對方好的一面,其實並不好。

評論人或者事,不能用“好”和“壞”相互抵消,而是既要看到A面,又要看到B面。

別因爲她一時的不好,就忽視她曾經的好。

沒能得到“帶魚”的希希,站在街邊放聲大哭,看得讓人心疼。

作爲哥哥的子赫,也不由得心軟,他決定成全希希。

子赫找小夥伴借了5塊錢,又將自己所有的積蓄拿出來,給希希買了一條帶魚,送到了希希的手裏。

他說:“給他們買到帶魚,比我買到雞翅還要開心。”

用在子赫的身上再好不過。

生活中的我們常常發現:如果我們拼盡全力幫助別人解決了一件難題,往往比完成自己的目標要更有成就感。

我們每個人,天生是需要被依賴,需要被需要,而子赫在這時,成爲了希希的英雄。

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我們其實也在幫助自己,在幫助自己變得更強大,幫助自己變得更快樂。

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從來不是一句假話。

看着希希高興地處理帶魚,子赫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媽媽——他們連一個肉菜都沒有!

氣氛陷入低沉的時候,節目組工作人員突然端着一盤雞翅出來,告訴子赫:這是你們的。

“爲了獎勵哥哥今天把所有的錢,包括還借了錢,給我們的這個小姐姐希希(買了帶魚)。(這盤雞翅是)特意獎給你們的。”

得到獎勵的子赫子銘兄弟興奮異常,甚至高興地跳起了舞。

節目組的套路很明顯,但不得不說,這樣“圓滿的結局”才更能戳人心,也更能昇華主題。

幫助希希的子赫,最後失魂落魄,如果就此收場,以後的子赫,真的還會傾其所有去幫助別人麼?

而節目組的這個獎勵,不僅補償了子赫的損失,緩和了子赫和希希之間的關係,更告訴了子赫:幫助別人的人,總會有好報的。

好人有好報這句話說再多次,不如“現時報”來得更有說服力。

一直很喜歡芒果臺出品的綜藝,無論是最近剛播出的《女兒們的戀愛》,抑或者前陣子大火的《元氣滿滿的哥哥》,還是如今即將走向完結的《誰知盤中餐》。

這些節目的宗旨,從來不是真正的娛樂。

《女兒們的戀愛》,讓我們看到了戀愛的不易,父母的苦;

《元氣滿滿的哥哥》,讓我們真正明白了:代溝,從不是年齡;

而《誰知盤中餐》,全素人兒童的陣容,讓我們再次看到孩子的真實世界,看到我們人性最初時的真、善、美,從而反省現在,珍惜當下。

身邊曾有朋友一直說:“現在綜藝真好掙錢,不管什麼題材,都有好多人看。”

我只能說,如果我們撇去對綜藝的偏見,少關注其熱度和明星瑣事,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內容本身上,也許我們看到更多的東西,也能在浮躁的社會中,得到更多的啓迪。

傳遞信念,傳遞觀點,《誰知盤中餐》這檔綜藝,做得很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