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射手座與雙魚座的守護星,木星乃占星中的第一大吉星,這也是爲什麼這兩個星座的小夥伴在勵志的過程中更容易獲得捷徑資源,且他們很多都具有性格散漫的特性。

不僅如此,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木星也是大吉大利的象徵,因此,它有一個很討喜的古代稱謂,即“福星”。

在民俗信仰中,福星是一個神仙,帶有幸福、好運、美滿、快樂等吉祥寓意。福星的形象往往是頭戴官帽,手持玉如意,或手捧小孩爲天官一品大帝,天官賜福由此而來。

直至今天,福星的形象也經常在祝壽的時候見到。

按照民俗,祝壽時,面牆上懸掛福、祿、壽的中堂兩側面,壽聯爲“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木星是現代天文學中的八大行星之一,但早在漢朝,人們就賦予了木星很多吉祥寓意,這顆行星被視作是能夠帶來風調雨順,保佑豐收的歲星。

是的,福星,也叫歲星。

甚至距今兩千多年前的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五星佔》中,就有關於木星的記載。

自然科學體系確立後,儘管星象在現代文明中已被視作神祕學,但在古代,星象卻在很多領域發揮着巨大作用,特別是對於華夏農耕文明而言,星象對於指導農業生產意義重大。

華夏民族的祖先發現,木星活動的十二年週期當中,氣候也會呈現週期性的規律變化,而這一切對農業生產來說至關重要,因此在《史記》,《漢書》等史書中,明確記載了木星是主管農業的星官。

由此可見,木星與北斗七星在華夏農耕文明史上都是貢獻巨大的,在民間的地位舉足輕重。

但在中國歷史上,木星的意義也並不是一直都是吉利的,唐朝時期,太歲神的兇險一面被傳揚,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歲星的賜福意蘊,人們轉而把納福迎祥的願望寄託在一位人間好官陽城身上,認爲他是福星下凡來救苦救難。

明朝以後,道教神系中的天官後來居上,最終成爲人所公認的賜福天官。

結語:

現代占星也好,現代天文學也好,在不少小夥伴看來都是一種源自西方文明意識的東西,但事實上,這其中有很多東西跟我們的傳統文化也並非毫無聯繫。

就好比小梵以前說的,東西方在文化領域雖然存在差異,卻也存在互通性。

——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