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高歌氣吐虹,也曾拔劍角羣雄,我來無限興亡感,慰祝蒼生樂大同。這是葉劍英元帥年輕時寫的一首詩。葉帥最喜歡辛棄疾的詞,年輕時一本書總不離手。

能寫出這樣激昂詩歌的人,會不會是一個擁有豪俠劍客氣質的人呢?年輕時的葉劍英還真是一位劍術高手。這是出乎很多人意外的,筆者看過葉劍英女兒凌孜寫的回憶文章,在她眼裏父親是一位有中國傳統美德的文人。

謙謙君子,爲人寬厚,是很多身邊人對他的印象。凌孜曾記錄了一件事,她結婚的時候,把客人都送走時已是晚上十點了,父親突然問她,你有沒有給工作人員送糖?凌孜這纔想起確實忙忘了,當看到父親的不滿時,她趕緊裝上糖和瓜子,挨着敲門把工作人員叫起來喫糖。

還有一次,一名年輕的工作人員送葉劍英洗澡,自己卻想出去玩會兒,就將浴室門反鎖,已經七旬的葉帥在浴室被關了40多分鐘。其他工作人員都很生氣,葉帥卻說,無心作惡我不罰,算了吧。

就是這樣一位謙謙君子年輕時卻是一名真正的劍術高手。

很多人都知道,葉帥年輕時畢業於著名的雲南陸軍講武堂。也就是在這所學校,葉帥將自己的名字葉宜偉改成葉劍英。

葉劍英1897年出生於廣東,他的伯父都在南洋謀生,因此19歲時他也來到南陽打工。一次,雲南都督唐繼堯在南洋招收華僑學生入雲南陸軍講武堂,葉劍英得到這個消息馬上報名。1917年順利考進該校。

蔡鍔、朱德等都是從雲南陸軍講武堂畢業的。講武堂的多數軍事教官都是從日本士官學校留學畢業回國的,軍事訓練基本搬用了日本軍校“尚武”的教育內容。軍事教材大量採用了日本士官學校的教材。 分爲步兵科、騎兵科、工兵科、炮兵科。葉劍英正是炮兵科12期學生。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爲了培養學生的尚武精神,效仿日本士官學校開辦了劍術課程。學校聘請的都是日本教官。其中,最厲害的一位是日本武士世家出身,平時好勇鬥狠,經常與人比試劍術,卻從未失敗,中國教官在劍術方面也都敗給他。這個日本教官更加不可一世。

葉劍英也喜歡劍術,平時常常一個人苦練。有了一定基礎。他十分看不慣日本教官驕橫跋扈,目空一切的態度。就想找機會跟他比試一下,爲此他開始了更加刻苦的訓練。他還找來一位同宿舍的同學一起練。半年之後,晝夜的苦練,他的劍術已經日臻成熟,並且他時常觀察日本教官的劍法,做到了知己知彼。

一天,他找到了日本教官,要求與他比武。日本教官非常驚訝,沒想到一個學生會找自己這重量級的人物比試。日本教官根本沒放在眼中,連問,你說的是真的嗎?在得到肯定的答覆後,日本教官不屑地說,那我們就比試劈刀。也就是說,真刀真槍地對砍,輕者骨斷筋折,重者性命不保。葉劍英沒想到日本教官會這麼說,但他還是平靜地說,一言爲定。

葉劍英挑戰日本教官的消息傳遍學校,第二天,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聚集在學校的操場上,爲他助威加油,但更多的是爲他擔心,畢竟兩人的實力相差太多。

比武開始,日本教官拿着寒光閃閃的祖傳的日本刀,對準葉劍英的頭胸腰就猛劈,兇狠無比。熟悉對方出手方式的葉劍英沉穩地閃展騰挪,讓對方都劈空了。半小時過去了,兩人都冒汗了,一百多個回合,兩人戰成平手,這大大出乎日本教官和在場的同學的意料。對他的加油助威聲此起彼伏。

日本教官越來越慌,學生真要把老師打敗,這面子太不好看了,他越想就越慌亂,出了敗招。葉劍英輕裝上陣反而越戰越勇,所謂拳怕少壯,日本教官體力不支,葉劍英的一個越步,用盡力氣凌空劈下,日本教官舉刀硬擋,對峙了兩分鐘,日本教官明顯處於弱勢,撲通一聲癱坐在地上,口中連聲說,我認輸了。

在衆人的歡呼聲中,日本教官從地上爬起來,向葉劍英鞠躬,並自己祖傳的武士刀贈給他,以示欽佩之情。

葉劍英畢業後,來到廣東追隨孫中山革命。1921年,他被任命爲海軍陸戰隊營長。

1927年北伐中,葉劍英是新編第二師的師長。此時葉劍英只有30歲。從講武堂畢業的學生到師長,他只用了6年時間。

參考資料《凌孜講述父親葉劍英》《十大元帥軼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