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鄧超剛被官宣成爲騰訊視頻《創造營2021》的男團發起人後,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其本人秒刪了一條“雪花是什麼意思”的微博,本應是和節目組的聯動營銷,卻引來網友無情的口誅筆伐:“鄧超還是好好做個演員吧”,“頻上綜藝賣梗抖包袱已經把自己的演員氣質磨沒了”,“大可不必,又在立什麼人設?”……

可偏偏,他還同時加盟了另一檔真人秀《哈哈哈哈哈》做固定MC。綜藝性質,聽名字也能猜個七八。粉絲眉頭一皺,發現事情正朝最壞的方向發展。

沒錯,他來了,他真的又來參加搞笑綜藝了。

近兩年鮮有高票房高口碑影視作品誕生的鄧超,再度搭上了綜藝“賺快錢”的順風車。六季《奔跑吧》固定MC下來,鄧超手裏的金雞影帝獎盃已經不怎麼香了,即使在國師的調教下讓《影》中一人分飾兩角的表現廣受業內好評,卻還是有不少觀衆認爲他一張嘴就要來句“We are伐木累”。

只不過嘴硬的超兒還在新綜上發佈會上親口否認自己是綜藝咖來着。

同樣的,已經坐穩國內頂級女演員寶座的寧靜,近幾年因先後參加了《花兒與少年》、《偶像來了》、《乘風破浪的姐姐》等多部熱門綜藝,“真性情”和“一姐”的個人形象被觀衆定型。其間,“綜藝咖”的稱呼也是不絕於耳,只不過靜姐本人不太在乎就是了。

隨着“翻車”的演員越來越多,演員到底該不該上綜藝這事兒倒是再度被大衆翻出來議論了。如果ok,那麼頻率應保持在什麼水平纔不至於被觀衆嫌棄?有些演員,明明沒有“劇拋臉”,又爲何執拗地要在綜藝路上一去不復返呢?

01

如何區分演員和綜藝咖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演員和綜藝咖之間是不是真有一條明確的“楚河漢界”分界線。

因爲哪怕再好的演員、再大的咖,綜藝上多了,在觀衆面前,過往“戰績”也皆成浮雲:

在電視上看慣了《極限挑戰》的人,自然忽略了這是拿過飛天、白玉蘭和金鷹獎滿貫視帝的孫紅雷,甚至有網友說“以前看《人間正道是滄桑》的時候可喜歡孫紅雷了,但自從看完《極限挑戰》,現在他一嚴肅我就想笑,下一秒就覺得他想搞點事情”。

還有曾在熱播劇王《甄嬛傳》中飾演過皇后娘娘的蔡少芬,後續也在《偶像來了》《王牌對王牌》《妻子的浪漫旅行》等多部綜藝裏以一口非流利普通話讓人印象深刻,以至於網友現在再回顧她的劇都擔心突然拋出句港普。

但偏偏,有些演員一邊頻繁上着綜藝一邊也有熱劇在播,路人緣卻好到“全網無差評”。“綜藝咖”這個詞貌似一直跟他們沒什麼關係。王耀慶就是一個不得不說的哥哥(舅舅),《聲臨其境》、《快樂大本營》、《元氣滿滿的哥哥》相繼播出,似乎也並不影響他在《下一站是幸福》和《怪你過分美麗》中精英總裁形象的塑造,些許的反差萌反而讓網友大呼“挖到寶”。

張若昀也上過包括《明星大偵探》、《最強大腦》、《拜託了冰箱》在內的熱門綜藝,不但沒有影響他在《慶餘年》等熱劇中的形象塑造,睿智冷靜的頭腦和內斂幽默的性格反倒成了跟人物特色相得益彰的加分項。

這除了跟演員的個人魅力相關外,更重要是他們上綜藝不是爲了純搞笑,而是在展示多元的性格。選對了綜藝,這點真的很重要,有時還能成爲演員的加分項。

譚卓在《巧手神探》前並未上過綜藝,但節目中惹人捧腹大笑的言論、舉動背後,是對她幽默性格的側寫,網友也驚訝於原來跋扈的“高貴妃”還有這樣可愛的一面,更有不少出圈表情包誕生。

所以,演員和綜藝咖實則是沒有明確界限的,關鍵在於演員參加的綜藝對其不同角色的塑造是起加成作用還是弱化作用。如果能很好地平衡二者,那麼藝人的演員身份和綜藝嘉賓身份其實並不違和。

但同時,不管業內如何看,我們需要承認,至少在飯圈內,是存在一條演員>綜藝咖的鄙視鏈的。

以鄧倫爲例,近一年時間除了電影《晴雅集》和單元劇《在一起》的拍攝,幾乎全年常駐各大衛視和各大平臺。從《上新了故宮》到《密室大逃脫》,從《極限挑戰》到《這就是灌籃》,清一色的常駐MC。因此鄧倫粉絲在年中也有過在微博上聲討其工作室的行爲,大意多爲勸誡工作室愛惜羽毛認真挑劇本,少接綜藝保持神祕感。

02

爲什麼一定要接綜藝

既然鄙視鏈是存在的,那麼演員爲什麼還要冒着當“綜藝咖”的風險去接綜藝?

其一自然是爲了賺錢。綜藝“拍攝週期短、賺錢多”早就被打在了公屏上。一部電視劇動輒就要拍四五個月,但一部綜藝集中拍攝也不過十幾天。再加上演員“限薪令”的出臺,演員電視劇片酬縮水明顯,因此接綜藝成了很多演員“賺快錢”的首選。就連胡可在直播中都不小心“說漏嘴”:沙溢近半年接了9檔綜藝的真正原因,正是“缺錢”了。伊能靜也在和秦昊合體直播時說,“秦昊不會爲了錢拍爛片,但會爲了錢上綜藝”。

其二,有的演員接綜藝是爲了增加曝光,維持熱度。從鹿晗加盟《奔跑吧》這種國民度較高的綜藝成爲固定MC開始,後續每季都有包括黃旭熙、蔡徐坤在內的年輕藝人爭相加盟,對年輕藝人而言,這不僅是短期內提升曝光度的一條捷徑,更是人氣的象徵。

再加上如今的內娛藝人更新換代週期已大大縮短,很多演員需要藉助外力來維持知名度。當年迪麗熱巴加盟《奔跑吧》成爲該季唯二的女嘉賓、甚至因爲跟鹿晗互動較多被網友組了“陸地夫婦”的CP時,實則也對另一女嘉賓Angelababy造成了一定衝擊。節目播出後迪麗熱巴光速走紅,代言和商業活動接到手軟,不但話題數據賽高,多場合也被拿來跟Baby一起比較。至少在安慕希代言上,當季節目播出時迪麗熱巴已分走了Angelababy 1/3代言。因此接對了綜藝,對明星的商業價值也會起到很大的加成作用。

其三,純粹因爲個人喜好。雖少,但也存在。以周迅爲例,在馬東和大張偉問到她關於加盟《樂隊的夏天2》這檔綜藝的想法和原因時,她很直白地表達,“因爲我是個大樂迷,很早就喜歡黑豹、崔健、鄭鈞、張楚和竇唯……而且我特別喜歡貝斯的聲音。”

於周迅這樣拿遍三金獎項的頂級女演員來說,演員本職工作做到了頂級,再去追求個人愛好,跟綜藝一點也不違和。加上如果手頭上暫時沒有好劇本可拍,那不如上綜藝來得舒心。

因此,並非演員頻上綜藝一定會限制戲路,卻會破壞演員的神祕感。多數演員以前鮮少展示或沒有渠道展示私下的個性,觀衆認識和了解他們都是通過他們塑造的各種角色。但隨着綜藝節目頻出,又有演員爲了各種原因頻上(特別是搞笑綜藝),也就別怪觀衆看他們演什麼都出戲了。

終於知道鄧超否認自己是綜藝咖的原因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