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基金收益率有上漲的趨勢

目前餘額寶對接多隻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存在較大差異,目前高的可達2.4%左右,而對接的天弘餘額寶貨幣市場基金,11月3日的7日年化收益率爲1.85%,屬於較低水平的貨幣基金。

貨幣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可跟蹤三個月或六個月的無風險貨幣市場利率(貨幣基金資產的平均期限不超過120天),比如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或者國債逆回購。

從目前來看,貨幣市場利率存在上漲趨勢,即疫情之後的貨幣超發有收緊跡象,貨幣資產或者債券資產可能迎來上漲,可適當持有底層資產爲貨幣或者債券的理財產品。

現在有沒有5%以上的保本理財呢?

在2020年底,所有的資管類理財產品都需淨值化,即不存在保本的資管類理財產品。銀行的保本理財也在向基金產品過渡,甚至銀行直接成立理財子公司,進行理財資產搬家。

既然資管類保本理財不復存在,那麼何來5%以上的保本理財呢?否則你購買的就不是資管類理財產品,甚至不是理財產品,比如結構性存款。

爲什麼說結構性存款不是理財產品呢?理財產品的前提它具有風險的分散性,即它的資產標的不是單一的,持有諸多類型的資產,比如持有現金、持有銀行定期存款、持有各種債券或各種股票等。

然而結構性存款與高風險的金融衍生工具相結合的產品,不管是存款或者衍生工具都存在單一性,投資標的不具有分散性,構不成理財的性質。也因此,結構性存款被稱爲保本理財的替代品,注意是替代品,它本身不是理財產品(目前收益如下,基本達不到5%)。

也就是說,不管是你把錢單純的存在銀行或者購買國債等債券,都是債權資產,不是理財產品。

存不存在5%以上收益率的保本理財方式呢?目前基本不存在的,保本的前提是無風險,而我國的無風險產品只有存款和國債,目前來看不管是三年或五年存款或國債幾乎都不可以達到5%以上。

保不保本,不是說資金管理者說保本就保本,而是要看底層資產。比如造成2008年金融危機的信用違約互換(CDS),都是由保險公司擔保,房價跌就賠,但它本身的風險極高,出現系統風險保險公司有沒有能力賠本身就是信用風險。

因此,別看那些表現光鮮亮麗的保本理財就覺得可保本。如果底層資產不足以保本,那麼再多的承諾都是枉然,特別是規模龐大的理財產品——擔保者自身就存在較高的信用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