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兒當自強。

其實,不管男女老幼,我們每個人都要自強不息。自強,是生命的主題,是進化之道。

畢竟除了你自己,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永久牢固的依靠,從某種意義上,弱小是一種不被原諒的罪過。

而要想自強,說起來也不復雜,比如你堅持每天鍛鍊身體,這是自強;你經常讀書學習,也是自強。

實際上,自強不息本就涵蓋兩大部分,一個是身體上的,一個是精神上的。今天我們主要談一談精神上的自強之道。

求生存是人的本能,因此自強之道也是自保之道。歷史證明,身體上的強很重要,但筆桿子指揮槍桿子,武力再強也要聽從大腦的指揮。

從古至今,人們都在追求思想上的“悟道”,朝聞道夕死可矣,說明這纔是人生的根本。

我們看歷史和現實世界,就可以觀察出來,總是聰明的人控制不聰明的人,這個世界的運轉規則是由聰明的強者制定的。

人生而平等,但智力卻不是這樣,相信我們都感受過這點。有的人就是天賦很好,智商可以碾壓別人,在學習上,在工作上,你感覺非常喫力,他卻能夠毫不費力,遊刃有餘。

還要就是,我們做人做事最多是看兩步走一步,而有的人卻可以看七八步走一步,與他們競爭的話,你又怎麼能贏?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這是我們努力一輩子也要觸及的境界,可惜的是,很多人終其一生也無法達到這樣的境界。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做到呢?

1、你要有自強不息的意願,有的人就是不願意克服自己的懶惰,你說學習什麼的,他覺得浪費時間,自己也難受,他們寧願忍受愚笨的痛苦也要避免學習的痛苦。這就沒有辦法了。

2、思想健康,也就是思想要講衛生。

有的人很愛乾淨,身體經常洗澡,衣服也是注重整潔。可很少有人注重思想、精神上的衛生,要知道,人在塵世,難免沾染、積累“灰塵”,如果不主動清潔,那心神就會被矇蔽,變得愚癡。

所以,“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個偈子是很有道理的。

具體來說,就是我們要學會斬殺私心雜念,內心少充斥一些不乾淨的慾望,或者說,貪嗔癡之類的“心毒”要少沾染,沾染後要知道自我淨化。

比如你看到別人發財,心生嫉恨,這時候就要靈臺清明,內疚其心,趕快切斷這個念頭。不然等其生根,就可能把你引向一個不好的結果。

吾日三省吾身,如果你能堅持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自我淨化,那思想就會健康強大,所謂心如赤子,自然可以覺察事物的規律和變化。

3、總結經驗,發現規律。

人能夠成爲萬物之靈,在大自然的競爭中成長爲生物鏈的頂端存在,關鍵一條就是善於用腦,懂得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發現並把握規律。

比如野獸怕火,遠古時候的人類也害怕火,但他們慢慢發現用火能夠驅趕野獸,也能照明、做飯,這樣一點點摸索、總結規律,最終是掌握了用火的方法。

其實這也是人最核心的成長、自強方法,那就是不斷從現實的反饋中總結經驗,發現並把握規律。

所以,我們下面要說的就是“借假修真”。

人生就是一場借假修真。

什麼是假?《心經》裏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古人說“夢裏不知身是客”,其實就是說人生如夢,我們所見所聞所經歷的種種,不是完全真實的,或者說只是有限的真實。

因此,不管你現在做什麼,無論是創業還是工作,是悲歡離合,還是酸甜苦辣,在更高的維度看,都帶有虛假的色彩(也許用真假如一更合適?)。

而什麼是真呢?我們在種種經歷之中的“動心忍性”就是真,“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意思就是種種經歷和感受對人的改變。

燒不死的鳥是鳳凰,古今中外,那些成功的強者,哪個不是從泥坑裏、火坑裏爬出來的?他們借“經歷”的“假”,看穿了世間的假象,修出了慧眼、慧心,這就是“真”。

所以稻盛和夫表示人生是一場靈魂的修煉,當生命結束之時,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留在世界上,唯有靈魂跟着你走下一段旅程。

終有一天我們會明白這點,只有思想、靈魂的強大,纔是真的強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