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皇帝個性鮮明,嘉靖又是其中最有特色的一個。他的經歷非常傳奇,本來只是藩王,只是因爲明武宗正德皇帝沒有子嗣,這才讓他撿了個大便宜,以小宗並大宗,幹天下正統。然而,繼位十多年後,地位已經穩固的嘉靖卻遇到了大麻煩:雖然妃嬪無數,但就是沒人爲他生下兒子。

在封建社會,這是相當嚴重的事情。如果明朝兩代皇帝都沒有子嗣,不僅會帶來繼承人的麻煩,也會讓百姓懷疑是不是帝國氣數已盡,皇天不佑。對於嘉靖本人來說,也是說不出來的苦。他本人就不是皇帝的兒子,所以不惜與百官翻臉,鬧出持續十多年的“大禮議”事件,抬高父親興獻王的地位,百般損毀明孝宗、明武宗的功勞。假如他真的沒有兒子,繼位的是其他藩王后代,當然也會如法炮製。

因此,嘉靖玩命努力,使勁擴大後宮規模,但就是沒法開花結果。幸好有個邵元節的道士,幫助他建醮做法,還讓首輔夏言做監禮使,文武大臣每天上香,終於在嘉靖十二年開始,皇子接二連三出生。

如願以償的嘉靖自然喜出望外,他本來就篤信道教,此刻更是不遺餘力地獎勵邵元節,加封了很多頭銜。嘉靖甚至還拜邵元節爲拜爲禮部尚書,賜一品文官服。至於邵元節的徒子徒孫,親朋好友也得以雞犬升天。當邵元節年邁乃至去世時,他的道友陶仲文受到了重用。

其實,小珏總覺得生娃這件事上,嘉靖和清朝道光皇帝頗爲類似。道光是在27歲才生下長子奕緯,而且沒有了動靜。直到45歲之後,纔有了第二個兒子奕綱,而且一發不可收拾,共有九個兒子。所以,有些人是晚熟品種,不能強求。

既然邵元節爲禱祀皇長子出生有功,陶仲文的任務便是護佑皇子平安長大。然而,陶仲文的運氣似乎不好,皇長子不及兩個月便夭折了。陶仲文給出的解釋是“二龍不能相見”。

原來,嘉靖是真龍天子,那些皇子都是潛龍,兩龍在一起會犯衝。這實在是一個荒誕的建議,歷史上那麼多皇子在皇帝面前讀書,陪伴長大,甚至共同征戰沙場,不也活得好好的,甚至接過了皇位嗎?但就是如此不堪一擊的理由,嘉靖卻篤信不疑,成爲了籠罩嘉靖朝的魔咒。

所以,嘉靖在三十歲之後,接連擁有了朱載壡、朱載坖、朱載圳等六個皇子後,表現得十分反常。內心對兒子期待不已,但他卻刻意與兒子們保持距離,甚至不輕易見面。爲了壓制“潛龍”,他甚至不願意立太子。在他心目中,有了太子就意味着自己已經衰老。

在明朝士大夫心中卻並不這麼認爲,太子爲國之根本,天子子嗣衆多固然是好事,但太子久久不立,就會埋下禍根。於是,請立太子、穩固國本的上疏不斷送到嘉靖面前。忍無可忍的嘉靖,也只好將二兒子朱載壑立爲太子。

可是,太子朱載壑17歲時就病逝了。身爲父親的嘉靖,不去反思對兒子的關心夠不夠,反倒是認定自己立了太子名分,坐實了“潛龍”的名分,更是沒有完全遵照“二龍不相見”的讖語。

因此,後來的嘉靖,雖然對剩下的皇子看得很重,卻表現得更加漠不關心。他甚至將裕王朱載坖和景王朱載圳扔到京師藩邸,不聞不問。而且,這一次不管朝臣如何激烈,他始終不立太子,三十九年時大臣郭希顏上書請建儲,嘉靖怒而斬之。直到他駕崩之前,都再沒有立過太子。

其實,儘管如此,嘉靖的五子、六子、七子、八子都去世得很早。唯有裕王朱載坖和景王朱載圳算是長大成人。而且景王朱載圳還在嘉靖駕崩之前一年去世,獨苗朱載坖以裕王身份繼承大統,也結束了“二龍不相見”的破規矩。

明朝真是一個迷人的時代,有過種種不可思議的人和事。不少讀者都曾私聊小珏在哪裏可以看到這些故事。其實,最好的辦法是閱讀《明史》等正史,再結合明人筆記閱讀。然而,這樣的方式太累,非專業人士也沒有這個必要。我覺得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就已經足夠滿足一般讀者的愛好了。而且,這部書的口碑是經歷了長時間的考驗。

只不過,這部書也比較長,雖然可讀性強,但價格就會比較高。小珏特意找到了渠道,能以比較優惠的價格購買正版書籍。這是平臺和書店搞的活動,一套正品《明朝那些事兒》也不過是百多塊錢。省下一頓火鍋錢買九本精裝書閱讀,我覺得是划算的。鏈接就在上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