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汽車·Top Test

作者 | 黃軒

攝影 | 黃軒

編輯 | 馬良

10月底,第七代高爾夫在大衆佛山工廠停產,累計銷量突破100萬輛,我也很高興成爲100萬車主中的一員。就在兩年前,我參加完中期改款的七代高爾夫試駕活動回到北京後立刻跑去4S店就交下了新車定金,那時候連新車價格都沒有公佈,我想正是內心對這款車的喜愛才會有如此衝動的行爲。高爾夫它更像是大衆汽車一張品牌文化名片,它是經典,它是一個時代的象徵,向來不乏懂它的人,它甚至能夠成爲年輕人相互間建立聯繫的紐帶橋樑。隨着第八代高爾夫在國內上市日期日益臨近,話題熱度再一次被推高,我也期待着與高爾夫8的第一次接觸,用老朋友熟悉的眼光打量一番新朋友,就這樣我來到深圳參加第八代高爾夫的試駕活動。

第八代高爾夫官方將其命名爲數字高爾夫,也可以看出這一次的換代重頭戲全部集中在數字化、科技領域的創新。基於MQB Evo平臺打造的第八代高爾夫,平臺層面最明顯的變化是全車CAN總線升級爲CAN FD,總線帶寬由500K提升至2M,核心功能模塊傳輸效率達到100M/s。也就是說更高的帶寬和更高的傳輸效率,可以實現更多元、更豐富的車輛網聯和智能化配置的引入。像我們所熟知的高級別ACC自適應巡航系統、智能網聯服務等功能需要高速信息處理反饋能力,與帶寬和數據傳輸高效率密不可分。

· 聊幾個外觀方面讓老車主羨慕的小改動

第八代高爾夫R-Line版本前保險槓帶有更誇張的運動包圍套件,比普通版車型視覺效果更兇狠,特別是配合R-Line車型專屬的暗色系車漆,小車顯得更有狠狠的氣質。其實在細節之處,還是能過找到八代車型與七代車型設計層面的延續性。試駕車所帶有的IQ.LIGHT大燈組毫無疑問是選裝件,這套燈組支持SWA大燈高度自動調節功能、矩陣式前LED大燈、AFS大燈隨動轉向功能、動態LED轉向燈。上面羅列的幾種功能讓我非常羨慕,反觀我自己那臺高爾夫(高爾夫7.5R-Line版本)配備的LED大燈唯一的功能就只有照明。哦!倒也並不是一無是處,還配了個毫無意義的大燈清洗。。。

當打開近光燈後,貫穿中網格柵的LED燈帶也隨着點亮和LED日行燈連貫成一個整體,讓車頭燈光在夜晚更有特點。全新的R標和扁平化大衆LOGO都是新車的細節亮點。車頭大衆車標裏面隱藏的是毫米波雷達,前擋風玻璃上也能看到單目攝像頭的存在。

車身側面高爾夫經典的元素都得到保留,甚至可以說和七代車型基本保持一致,僅僅是後風擋的角度更銳利,營造出重心向後緊繃的力量感。17英寸輪圈尺寸規格沒有變化,輪胎規格225/45 R17也沒有變化。輪轂槍灰色的噴塗工藝和更動感的雙五輻刀鋒款式要比上一代R-Line版本輪轂看上去運動感強多了。配置層面也有調整,例如取消了外後視鏡底部的照地燈,加入了門把手內照明燈。同時,KESSY高級無鑰匙進入系統可以做到靠近車內感應自動解鎖。相比起來,我那臺車解鎖還需要掏鑰匙,便利化程度怕是停留在“老爺車”水平了吧。

視線來到車尾,我相信大家第一眼都會被車頂大尾翼所吸引,尺寸夠大,視覺效果誇張。而後保險槓底部,雙邊四出的假排氣孔也算是尾部的亮點。

· 全新的科技,體驗全新的操作邏輯

車內的變化是向科技化和智能化靠攏。雙連屏的液晶顯示屏帶來更強的科技感,車內所有的功能按鍵全部採用觸摸方式,包括了燈光控制區、多媒體控制和天窗車內照明區域。中控臺向駕駛員一側傾斜角度更大,營造出專屬的駕駛艙氛圍。細節方面,這臺R-Line版本內飾實用了面積更大的仿碳纖維飾板,中控臺和車門帶有30種顏色可調的內飾氛圍燈。

10.1英寸中控屏內置全新CNS 3.0車載導航信息娛樂系統,UI界面色彩絢麗圖標也變得更新穎,扁平化視覺效果和我們已經看習慣的智能手機類似,屏幕分辨率也非常高。內置高德地圖、支持無線Car Play、Car Life、語音識別功能以及多款內置APP的出現,是對於高爾夫這款緊湊級車型來講前所未有的一種互聯時代新體驗,也是大衆品牌在國內市場所有車型中第一款真正實現了智能互聯的產品。當然啦,可以說是顛覆性的操作邏輯也是有硬傷的,例如當想要調節空調風量的時候,第一次接觸會找不到對應的功能菜單健。即便是進入了空調界面,如果不點擊左上角類似電源開關健來激活空調,任何操作都是無效的,單純從使用便利性來看略顯繁瑣。

關於車內的亮點變化,我用下面這條視頻爲大家詳細介紹。

這臺R-Line版本試駕車選裝有IQ.DRIVE系統,這套系統包含了帶有城市緊急制動功能預碰撞安全系統、PLA 3.0版本自動泊車、ACC 3.0高級自適應巡航、變道輔助、交通標誌識別、車道保持、疲勞監測、方向盤離手監測、Travel Assist智能駕駛輔助系統,駕駛輔助配置非常齊全。特別是全速域ACC自適應巡航系統,攝像頭配合高精地圖,可以實現彎道前的提前預判減速,真正意義上實現了L2級別駕駛輔助。能夠讓第八代高爾夫成爲同級別中第一款功能配置如此有先機優勢的車型,可見高爾夫對大衆汽車的重要意義。

· 動力部分並不是換代的重頭戲,一切還是熟悉的模樣

第八代高爾夫R-Line車型繼續搭載1.4T發動機+7DSG變速箱動力組合,這套組合也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老搭檔了。發動機最大功率150馬力,最大扭矩250牛米,這樣的動力參數放在2020年來看並不具備優勢,但勝在裝機數量基礎龐大,技術成熟。至於代號EA211 EVO 1.5T發動機或許要等到2022年纔會裝配在高爾夫車型上了。

儘管第八代高爾夫基於MQB Evo平臺打造,但在底盤結構和佈局形式來講完全沒有變化,因此我先直接告訴各位結論:第八代高爾夫R-Line和高7.5R-Line車型駕駛感受98%都是相同的。底盤濾震性能以舒適爲主,但面對大顛簸和起伏支撐力強。日常駕駛隔音表現還不錯,急加速也聽不到刺耳的發動機噪音。7速乾式雙離合變速箱除了對於堵車時過熱處理不好,換擋速度快,開着也感受不到頓挫感。那剩下的2%區別在哪呢?

第一,第八代高爾夫R-Line車型的駕駛位坐姿更低,營造出了更有運動車氛圍的基礎感受,但僅僅是感受層面的差異。至於視野和方向盤與胳膊的人體工程學,一切都讓我這個老車主再熟悉不過,就連車內A柱造型和視野盲區都是一模一樣的。

第二,剎車腳感的差異。第八代高爾夫R-Line車型剎車踏板初段行程要短一些,剎車反饋更靈敏,踩下1/4就能夠感受到制動力加以剎車減速的效果。 關於這種腳感差異的變化,我仔細觀察後發現在剎車盤尺寸沒有增大的情況下,和原廠配套剎車片供應商不同,摩擦係數較上一代車型變化有關。

第八代高爾夫第一次爲R-Line車型加入了駕駛模式選擇功能,分別爲經濟、標準、運動和個性化。其實每一種駕駛風格背後全部都是對行車電腦的數據噴油量進行調整,運動模式下發動機動力響應更直接,加速超車靈巧有衝勁,也更符合高爾夫R-Line作爲運動型版本的特性。經濟模式下,動力被限制輸出,日常駕駛都變得有些乏力,更別提加速感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