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偷襲珍珠港,從戰略意義上講並不算是走了一步臭棋,從當時的戰爭和日本國際環境來講,只能冒險偷襲珍珠港,讓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徹底癱瘓,使其無暇顧及東南亞的戰事,日本還能有一線生機,不然日軍的處境將面臨着溫水煮青蛙的悲劇,爲何會這樣呢?

日本本來就是一個資源極度匱乏的國家,大部分資源需要進口,瘋狂掠奪是日軍武力擴張的原因之一,日本關東軍強佔中國東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全面侵略東南亞開始,日本在國際上的形勢就非常不利,當時太平洋上的霸主美國雖未對日本宣戰,但早已對其進行了孤立政策,使日本資源進口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日本的山本五十六大將深知美國工業的發達,但爲了擺脫坐以待斃的處境,只能鋌而走險,殲滅美國太平洋上的艦隊,從而一勞永逸的掠奪東南亞,形成以戰養戰的最終目的。

於是日本出動六艘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轟炸了美國的珍珠港,美國此時停泊在港口內的大部分戰艦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其中,大炮鉅艦的主角美國戰列艦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9艘大型戰列艦擊沉4艘,其餘5艘也基本上喪失了戰鬥力,從表面上看,日軍的此次偷襲行動可謂是大獲全勝,但從毀滅美國太平洋艦隊的目的上來看,日本此次行動並不算完美,因爲美國三艘航空母艦並沒有停泊在珍珠港內,所以日軍的艦載機並未對美國的航空母艦造成實質性的傷害,這也爲後來的珊瑚島和中途島兩次大規模海戰,美國扭轉戰爭局面埋下了伏筆。

就算當時的日本艦載機沒有找到美國的航空母艦,還有一種方式可以讓其喪失行動能力,那就是將珍珠港內的450萬噸重油全部毀掉,如果毀掉了這些美國儲備良久的重油,那麼不僅美國航母不能縱橫太平洋,就連珍珠港內的機械廠也無法正常運營,更不可能短時間內修補好被日軍艦載機擊傷的戰艦,美國太平洋艦隊也就不可能短時間內重塑戰鬥力,那麼爲何日本艦載機沒能擊毀美國的儲油呢?

這要從日本指揮偷襲珍珠港的海軍中將南雲忠一說起,南雲忠一是山本五十六的得力助手,偷襲珍珠港這麼艱鉅的任務自然而然地落在了他的肩上,從資歷和指揮能力上講南雲忠一的確算是日本海軍中的佼佼者,但其優柔寡斷的缺陷和過於保守的風格讓日本艦隊在太平洋戰爭中飽受摧殘,毫無疑問,未轟炸美國珍珠港內的重油也是南雲所爲。

當時,日本艦載機被分成了三個批次轟炸珍珠港,說白了第一批次擔負着試探的重任,因爲當時日本人不會料想到美國人毫無防備,當第一批次的艦載機偷襲成功,發回“虎,虎,虎”的捷訊後,南雲這才放心讓第二批次艦載機黑壓壓的向着珍珠港上空壓去,此時優柔寡斷的南雲備受熬煎,美國的航母不在珍珠港,會在哪呢?會不會出其不意的攻擊日本艦隊呢?南雲面臨着艱難的抉擇,和他在後來的中途島海戰先是轟炸中途島還是先攻擊美國的航母抉擇一樣,結果南雲做出了保守的選擇,見好就收,當得知前兩個批次的艦載機已經將珍珠港內的戰艦大部擊毀後,南云爲了避免自己陷入被美國航母襲擊的危險,放棄了第三次的攻擊,也就失去了擊毀珍珠港內重油的機會。

不得不說,美國當時的軍工業發達到令人匪夷所思,除了被日軍直接擊毀的戰艦,大部分受傷戰艦在最短的時間裏得到了修復,就連沉沒在港內的戰艦美國人都打算撈出來修理,這真的多虧了南雲沒有下達擊毀重油的命令,不然,珍珠港內的戰艦豈會在短時間內恢復戰鬥力,題外話,如果日本擊毀了美國的重油,不僅讓珍珠港內的軍工業徹底癱瘓至少半年,美國殘存的太平洋艦隊也只能從美國本土出發參戰,到東南亞的距離將擴大很多,日本在太平洋上至少能多稱霸兩年以上的時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