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戀情,好像經常可以成爲佳話,比如魯迅和許廣平、沈從文和張兆和、餘秋雨和馬蘭、楊振寧和翁帆。然而這其中主要基於名人效應的加持,此外成功了纔可以成爲佳話,而那些失敗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就算是魯迅和許廣平或許獲得了幸福,然而朱安一輩子活都活在了陰影裏。

今天我們提及的這起刑事案件,也源於一場師生戀而產生的悲劇。安徽工程大學一35歲已婚男老師郭某,自己的妻子在該校任職輔導員,而他在妻子懷孕期間出軌自己教的大一女學生涵涵,後涵涵得知其有家室以後,提出分手。郭某爲求複合與妻子離婚,但涵涵依舊拒絕,最終郭某將這個19歲的花季少女殘忍殺害。

近日,該案在蕪湖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涵涵的父親捧着女兒的遺像在法庭外面泣不成聲,涵涵的母親撕心裂肺地說,如今她每晚都要服用安眠藥入睡,他們只有一個訴求,就是判處郭某死刑立即執行。而在庭審中郭某卻拒不認罪,他說自己患有精神病。

這是一起惡性刑事案件,也是一起悲劇,它源於一場罪惡的師生戀,而這正是我們今天所要探討的話題。儘管如開頭所言,印象中不少師生戀都成爲了佳話,但這並不能爲所有的師生戀行爲背書。我是堅決反對師生戀的,只要戀愛關係建立時一方的身份是教師,另一方是他直接教授的學生或者其權力可直接影響到的學生。前者如本案中的郭某和涵涵之間存在的直接教學關係,後者如學院領導、教授等和本校學生。

反對的首要原因在於保證教學公平,如本案中郭某曾直言不諱地在聊天中告訴涵涵——我給其他人最多七十多分,給你九十多分,這樣你就能拉開與其他人的差距。衆所周知,大學中的各項評獎評優都與成績有直接關係,一門課的成績別人最高七十多分,而只有一個人九十多分,僅此一門足足拉開二十多分。這二十多分僅僅憑藉任課老師的主觀好惡,而其主觀好惡的直接原因又是師生戀。

這是基於本案,我反對師生戀的首要原因,當然並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在於,教師和學生之間身份關係不對等,教師對學生往往能夠處於支配的地位。中小學自不必說,中小學的師生戀當然不應存在,但即便是大學,學生也纔剛剛成年,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身份關係是不對等的,閱歷也不相當。

一如本案中的男教師郭某,博士學歷,足足大涵涵16歲,閱歷上處於碾壓的優勢。同時他又是涵涵的任課老師,掌握一定的權力和資源,兩個人之間的地位亦不對等。如果放任這種關係存在,並且任由發展,那麼後果可想而知。就如郭某,很多該校的同學反映其在交往涵涵的同時還和其他幾名女生保持不正當關係。

所以,高校應該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嚴厲禁止上述情形中的師生戀,教師要擔負起全部責任,一旦與學生髮生戀情,一律調離崗位甚至給予更嚴重的處分。教師始終要記住自己的職責是教書育人,而不是和學生談情說愛。而若一定是情到深處、覆水難收,那麼《沉默的真相》中張超就做出了良好的表率——真要是爲了愛情就放棄自己的教師職業,另謀出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