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BA時常會出現某個球員被放棄後,隨即用實力“打臉”前東家的情況。

如生涯早期表現一直不溫不火的奧拉迪波,在17年被雷霆交易到步行者後,彷彿打通了任通二脈——在數據全面上漲的情況下,更是先後入選年度最佳陣容、防守陣容、全明星、美國夢之隊。可以說從普通球員徹底蛻變爲了明星球員。

當然,在NBA至今60多年的歷史當中,肯定還有類似奧拉迪波這樣的球員存在,就比如說我們今天要講的布蘭登·英格拉姆。

說起英格拉姆,可能絕大部分湖人球迷都會又愛又恨。貴爲16年選秀的榜眼,又恰逢科比退役,可以說英格拉姆是被當做後者接班人來培養的。而且從將科比更衣室給了英格拉姆這點來看,就足以看出湖人管理層對後者的重視程度。

但是此後在湖人的三年時間裏,英格拉姆始終未打出管理層、球迷的預期表現,最終在去年夏天被當做換濃眉哥的籌碼之一,被球隊送到了鵜鶘。

在鵜鶘的第一個賽季,憑藉着23.8分(聯盟第16)6.1籃板4.2助攻優異的表現,英格拉姆最終入選了全明星。

剛離隊就入選全明星,可以說英格拉姆狠狠的“打臉”了湖人。與此同時也有不少球迷認爲湖人不會培養年輕球員,否則爲何英格拉姆一離隊就“展翅高飛”了。

在我看來,湖人的培養,準確的說沃頓的平均培養模式確實有不小問題。

我的意思是:

平均培養模式相對來說,對低順位球員很友好。也就是說潛力或者天賦不高的球員得到了和潛力很高的球員一樣的表現機會。這顯然是對後者非常不公平的,因爲他們沒有得到與潛力所匹配的機會。

但是在我看來這並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來自英格拉姆自身,確切的說是以下兩點:

第一點:三分。

本賽季在鵜鶘,英格拉姆場均在6.2次三分出手下,可以命中2.4球,命中率高達39.1%。值得一提的是三項數據均爲生涯最高,且較之前的賽季都有非常大的提高(上圖)。

可以說英格拉姆本賽季的三分效率在之前湖人時期是從未打出過來的。我並不知道,英格拉姆去年夏天到底是怎麼練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因爲三分能力大漲,讓他的進攻如虎添翼。

其一、進攻不在僅侷限於內線。前三個賽季因爲沒有穩定的投射,英格拉姆有85%的出手比是在三分線內完成的,三秒區內更是高達78%左右。

因此可以說,只要遇到內線防守強的球隊,英格拉姆想要得高分就很困難了,畢竟得分區域基本上就全指望着內線呢。

其二、內外均衡的進攻也增加了防守難度。剛纔說了,因爲主要進攻來源於內線,這就讓對手非常容易針對性防守。但現在有穩定外線情況就不一樣了,如果對手不及時跟防出來,英格拉姆完全就是空位的投籃訓練了;如果對手跟防出來的話,那麼相應的防守圈也就被拉大了,對應的防守強度也就下了,畢竟防守人數是有限的,這就好比5人防2米的半圓和5人防5米的半圓,這效果肯定是不一樣。防守強度下來了,這得分也就趨於容易了。爲什麼杜蘭特這麼難防?除有身材優勢外就是能裏能外的進攻,說白了防的住裏面防不住外面(防的住外面防不住裏面)。

也正是因爲此,英格拉姆本賽季面框單打的效率是生涯以來的新高——每回合得到0.96分,比聯盟70.9%的球員要高。

第二、傷病減少。

前三個賽季在湖人,英格拉姆的出勤率只有77.2%。而且需要說明的是,一旦持續表現優異的話,傷病總會如期而至。如上個賽季全明星後,一度打出場均25+的數據,但最終還是因爲傷病不得不賽季報銷,遺憾錯過繼續漲球機會。

頻繁遭遇傷病,對於年輕球員來說幾乎是致命的,一方面需要承受很大的心裏壓力;另一方面錯過和高手切磋的機會,導致成長很慢。庫茲馬爲何能快速打出來,除有一定天賦外,就是和很少遭遇傷病持續獲得漲球機會有很大關係。

而本賽季在鵜鶘,英格拉姆僅僅缺席了兩場比賽,可以說出勤率幾乎就是百分之百。

極大的減少了傷病,讓英格拉姆有了更多的時間在場上和高手過招,與此同時也有時間將學習來“養分”轉化爲自身的實力。可以說這樣的情況,在之前湖人時是所沒有的。

整體來說,英格拉姆這位昔日榜眼之所以一離隊就能突飛猛進入選全明星,在於以下兩點:

第一、三分能力大漲;

第二、傷病減少。

這其中在我看來第一點又是重中之重,可以說沒有三分能力的大漲,即便本賽季保持全勤恐怕也不會有很大提升,畢竟提升的前提是自身要有進步,或者說不足的地方要有很大的彌補。否則光靠保持出勤率,依靠這種外界的因素來促進進步,是非常緩慢的,畢竟“攘內必先安外”。

寫到最後,只要英格拉姆保持本賽季這樣的三分水準和出勤率,在我看來用不了多久蛻變爲巨星問題不大,畢竟身材、天賦優勢還是有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