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電視臺最近一期的“問政山東”節目濰坊專場,曝光了濰坊個別縣市區出現的校外培訓機構違規辦學問題,在當地引起很大震動。

這些民辦個體輔導站點,應該稱不上什麼培訓機構。他們不僅無證經營、違規招生、超前授課,嚴重衝擊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而且所聘人員無教師資格證、沒有經過專業培訓,文化教育素養極差。更爲嚴重的是,這些輔導站點誇大宣傳,誤導家長公衆,詆譭學校和教師聲譽,嚴重破壞了當地教育生態。

走在城區的大街小巷,讓人應接不暇的是藥店、超市等,而從事幼兒和中小學生輔導培訓的站點機構,在數量上要比藥店和超市有過之而無不及。筆者身邊的小學和初中學生,幾乎都參加着1~3個輔導班,不單是加重了家庭經濟負擔,更令學生們無空喘息、苦不堪言,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

濰坊是教育大市、強市,歷年中高考成績穩居山東前列,多項教育改革經驗在全國推廣,令業界刮目相看。這次“問政山東”反映出的問題,就全國來說也帶有普遍性,甚至只是冰山一角。

這次“問政”之後,濰坊從上到下,連夜組織教育、行政執法、市場監管等部門開會,研究對違規輔導機構的清理整頓措施,在全市範圍內迅速展開了一場突擊行動,值得點贊!

但是筆者以爲,類似的集中行動過去也經常組織,也作過詳細的摸底排查,正如節目中所說,多數違規培訓機構都上了“黑名單”。但是往往是一陣風,暴風驟雨之後,仍然出現摁下葫蘆瓢起來、或死灰復燃的現象,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跟蹤監管長效機制。

究其原因,社會公認的、也是教育監管部門給出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社會需求。在應試教育、或者分數成績和特長素質競爭的大環境、大氛圍下,家長們唯恐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也不乏上班族、爲生計奔波者羣體,出於對孩子校外時間安全看管的考量。不管是哪種情況,也不管是家庭貧富,家長中形成了一種異常的危機思維:別人上得起,咱也不差錢兒。

二是利益驅使。龐大的學生羣體,源源不斷的生源,讓舉辦方看到了誘人而長期的利益。他們千方百計辦證,甚至無證也甘冒風險;購置簡易或二手設施,聘請無業人員執教,有的家庭成員上陣;誇大宣傳,用包括威逼利誘等手段招攬學生;違背教育規律,超綱超前輔導,急功近利。

三是監管難度。這些違規無證培訓站點機構,類似於家庭作坊,有的虛假公開,有的若明若暗,還有的不惜租用地下車庫倉庫等,全天候見風使舵,與監管人員躲貓貓、打游擊。由於面廣量大、情況複雜,給監管工作帶來一定難度。

但是,根據筆者觀察瞭解的情況,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也可以說是內幕,很少被披露,缺乏追蹤治理,成爲“燈下黑”。即:不少的校外培訓機構,都與當地監管部門的個別工作人員,有着千絲萬縷的非正常聯繫。其表現爲:

1、每遇到上級檢查、集中整頓或突擊行動,個別工作人員便會給關聯站點機構負責人通風報信,讓他們躲避風頭或應對突查監管。

2、一旦有培訓站點機構的違規辦學行爲被查獲現行,總有個別內部人員爲其說情開脫,致查處受阻,讓處理結果重者從輕、或不了了之。

可想而知,有了這樣的“內鬼”,當地的校外違規培訓頑疾,必然是久治不止,其危害程度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攘外必先安內,清理整頓違規培訓機構,維護良好的學校教學秩序和教育生態,建議先從監管部門內部思想作風整頓開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