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協同推進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由北京市通州區文化和旅遊局河北省廊坊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香河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協辦的以“四地一家親 相約副中心”爲主題的通州·北三縣文化旅遊推介活動啓動,面向市民及遊客宣傳推介文旅資源,促進文化旅遊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北京市通州區文化和旅遊局規劃發展科科長王煥芝香河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姚立民香河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四級主任科員王建軍大運河文化研究會會長王愛民、新聞媒體記者、攝影師及影像達人、旅行社代表等參加了此次活動。活動突出“互相瞭解”內涵,通過一系列文化旅遊特色活動的體驗,相互交流,讓更多的人瞭解彼此的近鄰。

第一站:參觀香河中信國安第一城

“香河中信國安第一城”位於北京東南郊,西臨北京,東接天津,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曾獲得“中國2000年公園”、“中國現代優秀民族建築綜合金獎”等榮譽稱號。“中信國安第一城”是一座融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娛樂健身、美食購物、影視拍攝、會議展覽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自駕聖地,景區擁有能爲自駕遊客提供自駕遊所需的喫、住、遊、購、娛爲一體的一站式服務功能。

第一城它外仿明清時期北京都城的城垣風貌,採用“縮地不縮景”的方式,按照1:1的比例復原了老北京“內九外七”的城垣格局。由周邊5公里的空腹城牆、22座錯落有致的城樓、具有濃郁中國傳統文化風格的建築羣和獨具匠心的皇家園林組成。整體風格盡現華夏古今文化之精華、神州民族建築之異彩,是傳統美學與現代建築技術的完美結合。

第二站:參觀北運河香河段

參觀北運河香河段

北運河香河段美景

北運河流經廊坊21.7公里,全部在河北省香河境內,上連北京通州,下接天津武清,兩岸綠樹成蔭,河面碧波盪漾,古有“首都之門戶、漕運之咽喉”稱謂。日前,北運河河北省廊坊市段旅遊通航工程建設全面提速,相繼完成了規劃編制、權屬段清淤,景觀、堤防、護坡等水利工程施工,兩個停靠點建設,併成功實現遊船下水試航。

今年以來,縣委、縣政府將北運河廊坊段旅遊通航工作列爲“一號工程”,全面對標對錶北京、天津,舉全縣之力、集全縣之智,努力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先導典型、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的示範樣板。在各級各部門的高度重視和推動下,高標準編制了《北運河廊坊段旅遊通航規劃》和《北運河廊坊段旅遊通航規劃實施方案》,進一步明晰了推進大運河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帶動大運河沿線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全力推動河道疏浚、通水通航、生態綠化、文化旅遊等項目,科學佈局文化、生態和旅遊發展主線及重要節點,讓千年北運河重煥新生。

第三站:參觀縣文化藝術中心文博館和非遺展館

鎮館之寶——渠口經幢

張堪建渠場景復原和石虎展品

清代皇封安頭屯中幡原物

香河竹馬會

文博館總面積1272平方米,謹遵“樸素大氣、厚重典雅、自然流暢、特色鮮明、科技環保”的設計原則,參照新型博物館建設標準,全力打造的縣域歷史文化展示中心。

縣文博館通過組織專家團隊深入挖掘、整理香河史料,並運用大量科技手段與創新創意,實現了“體驗式”“情景式”參觀模式。館內用荷葉、蘆葦等植物置景進行裝點,再運用場景復原,實現移步換景。

一層歷史展,以“香河流韻潮匯京津”爲主題,聚焦於香河歷史沿襲與文明遺址。歷史展分爲“香河之源”“運河金波”“古城大觀”“近代風雲”四個篇章,展出了香河多件文物,其中鎮館之寶——渠口經幢也在該層展出。同時運用多媒體影音技術,還原出亦真亦幻的古香河。

二層文化展,以“富美於斯歷久彌新”爲主題,聚焦於香河文化傳承與生活場景。重現百年來的香河民間生活景象,商業文化、民俗文化、仁人志士的言傳身教歷歷在目,傳遞出香河商貿富裕、文化富足、精誠爲美的人文風貌特點。

第四站:水岸潮白景區李家大院深度體驗遊

參觀水岸潮白景區

參觀李家大院

參觀景泰藍區工藝品

觀看景泰藍工藝品製作

火車商業街和親子樂園掠影

參觀水岸潮白景區

香河水岸潮白田園綜合體項目以農、旅、文、養爲發展主題打造的特色文化旅遊,這裏有三進式古建四合院,李家大院,一進院內含接待中心,非物質文化遺產-景泰藍展廳及老物件村使館,二進院爲北方特色餐飲,三進院爲四合院大炕式特色主題客房,四合院外設有綠皮火車風情街,綠皮火車+七彩塗鴉,讓火車變成了一件藝術品,拍照,合影,讓衆多遊客流連忘返的網紅打卡聖地,水岸潮白田園綜合體真正意義做到讓客人留下來,讓鄉村美下去,開啓了鄉村田園新模式。

本次活動是爲了貫徹落實國家發改委《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推動通州區與廊坊市北三縣地區文化旅遊融合並進、同頻共振,結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以及北三縣文旅發展成果而開展的。活動舉辦以“四地一家親 相約副中心”爲主題,面向北京市民宣傳推介三地文旅資源,促進三地文化旅遊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推動“四地”的融合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