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聞網邯鄲訊(記者史習武 通訊員沃倩倩 郭真)近日,5000多尾鰱魚放流磁縣東海公園水域,用於淨化水質。這是磁縣開展的公園水域水生態環境治理的又一新舉措。

投放魚類是一項促進生態修復的生物工程。鰱魚是濾食性魚類,主要以浮游生物爲食,能有效降低水中氮、磷含量,從而淨化水質。花鰱喫浮游動物,白鰱喫浮游植物,此次投放的鰱魚爲花鰱、白鰱,投放量根據磁縣東海公園水域的水質,按比例進行投放,對水質淨化效果最佳。

磁縣在東海公園水域水生態環境治理主要以水草種植和生物防治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這種“以魚養水、以魚淨水、以魚護水”的改善水域生態環境思路能夠有效防治藻類和富營養化現象,切實增強水體自淨能力,進一步改善水生態環境平衡,確保水質安全和生物多樣化。

治湖管河關乎生態安全、關乎城市品質,是建設大美磁縣的重要抓手,是開啓全域旅遊的基礎支撐,是開展“三創四建”的重要內容。自今年5月起,磁縣就以“水更清、河更暢、湖更美”爲目標,打造“滿城荷花半城柳”在磁縣西海公園湖內種植睡蓮、花蓮;打造會呼吸的水下生態鏈,在磁縣東海公園湖內種植矮生苦草、菹草、金魚藻、蓖齒眼子菜、伊樂藻等沉水植物,打造城區“水韻綠脈”生態水系,在振興渠建設100餘處生態復浮島,栽植水生黃花鳶尾、水生花菖蒲、千屈菜等水生植物。這一系列水生態治理舉措,減少了水體的富營養化污染,實現了豐富水生物資源和淨化水質的良好效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