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美國迎來四年一度的大選投票日。當美國選民在投票日開始走進投票站時,特朗普和拜登究竟誰能獲勝,仍在未定之天。有關美國總統大選後美國政策的話題。有人說這個很簡單啊,就是特朗普和拜登兩種選擇。其實除了特朗普和拜登之外,也存在彭斯和哈里斯繼承美國總統位置的可能。因此美國存在4個可能左右美國未來政策的總統選項。

特朗普如果勝利,那麼接下來的4年任期,將是他最後一屆執政。從美國總統過去的規律來說,第二任總統由於不用考慮競選的問題,所以一般會幹一些實事,來爲美國利益服務。但特朗普如果這次獲勝,特別是如果以微弱優勢獲勝,那麼國內的反對派依然不會消停,仍然會在媒體上對特朗普實施攻擊。這就意味着特朗普必須分出一部分精力,來對抗這種威脅。特別是近期不斷出現內部反對特朗普官員來給媒體通風報信,因此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將會不斷強化內部的忠誠度,不排除會解除更多官員的職務,而這也必然影響特朗普內政外交政策的進一步開展。

特朗普發動大規模貿易戰以及掀起第二次冷戰,既有大國競爭的需要,也有後期競選的需要。而且由於疫情造成中美實力的變化,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很可能不會有緩和的政策,而是更富攻擊性。因爲這種圍堵對手的進攻性,也是美國建制派所需要的。當然這種攻擊性的效果,取決於美國自身實力的升降。如果美國政治經濟和諧,國力穩步增長,那麼這種攻擊性的效果就非常顯著,如果美國國內政治撕裂嚴重,經濟一塌糊塗,那麼攻擊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美國會在很多領域呈現多條戰線同時膠着的狀態,而對手的應對能力也在提升。

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內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的可能性不大,因爲這種賠錢的舉動,本身就不符合他商人的價值判斷。但特朗普針對對手的網絡攻擊和祕密破壞和暗殺,將會繼續實施。因爲特朗普認爲這是一種一本萬利的買賣,投入少但見效快。特別是網絡戰攻擊,特朗普非常重視,已經大規模下放了權限,給予美軍網絡戰部隊更多的攻擊自由。對於這樣的動作,我們必須給予高度警惕。

如果拜登勝利,那麼美國整個內政外交的變化,就比較大了。作爲建制派上臺,拜登如果上任後,整個美國媒體對於美國疫情、經濟、種族歧視等嚴重問題的報道,將會大規模縮減,以營造拜登上臺後美國萬象更新的氣氛。整個美國政府高層和媒體、情報界、軍隊和西方盟友的關係,都會呈現一個表面和諧的局面。拜登很可能會繼續貿易戰的談判,同時重啓TPP協議,加強美國在亞太的經濟控制,另外拜登在大國競爭領域,依然會在亞太地區加速實施美日澳印準軍事同盟的建設工作,同時強化北約內部團結性,突出美軍在新東歐前沿的部署能力。因爲圍堵大國對手,已經成爲美國的共識。

但是拜登的難處,在於美國本身經濟存在嚴重問題。首先就是股市有可能出現大規模崩盤。有關拜登上臺,美國股市就崩盤的消息,美國早就有報道。這當然不是說特朗普是經濟高手,而是因爲小布什、奧巴馬、特朗普幾任總統積累的經濟泡沫,已經到了集中爆發的時候。特朗普在任上,還可能會因爲減稅等政策撐一下股市,而拜登上臺,這種巨大政策性的變化,只能讓股市出現災難。即便拜登不觸動經濟政策,美國股市的超高位,也意味着在拜登任期內會出現大規模崩潰。

其次是疫情及其背後的政府援助讓美國不堪重負。拜登如果當選,將在2021年1月份上任,那麼特朗普完全有可能在這一階段自由放飛,讓疫情來的更猛一些,而且11月份到明年1月份,整好是呼吸道疾病高發的冬春季。特朗普留給拜登一個爛攤子,意味着拜登在上臺後將會面臨一個疫情更爲嚴峻的局面。拜登將可能被迫採取更嚴格的封鎖措施和更大規模的經濟救助計劃,但這意味着美國債務將超過21萬億美元,年度政府赤字超過3.1萬億美元。而疫情暴漲、股市崩潰、大規模失業和超高債務,將同時出現並可能引發美國經濟大崩潰。

即便美國經濟能平安涉險,但是聯邦政府的超大規模債務和赤字是客觀存在的。美國作爲超級大國的根本實力,還是在於經濟。如果經濟出現大問題,就意味着美國在國際上搞聯盟的實力要縮水。美國在二戰後建立龐大的西方國家體系,根本還是靠美國強大的經濟輸出能力。如果不能讓利,那麼美國就很難拉起壁壘森嚴的盟友,如果經濟疲軟,那美國就難以揮舞經濟大棒。美國經濟的問題,單純靠大規模印美元,是無法解決的。

此外,經濟問題在軍事上的直接反應,就是美國軍隊軍備建設將面臨縮水的局面。現在美國海空軍早就公開宣佈,未來軍費很難支撐軍備的研發,美國海軍的未來規劃已經在不斷降低大型有人主戰艦艇的數量,包括大型核動力航母。這就意味着拜登及其後面的美國總統,軍隊建設將可能再次面臨奧巴馬時期,實施軍費自動減支的局面。在這樣的局面下,拜登建設美日印澳4國軍事同盟的難度,就會進一步加大。

但是拜登上臺後,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進口美國軍事裝備的數量還會增加,駐紮的美國軍隊的數量、規模以及作戰能力還會提升,美國軍機抵近偵察巡邏的次數還會增加。這些可以迅速使用的辦法,將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壓力。長時期來看美軍優勢在降低,但在短期內美軍的壓力,包括美軍在亞太拉盟友進行實戰背景聯合演練的次數都會進一步增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