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鐵血君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埃裏溫11月3日電,未獲國際承認的納卡共和國發布消息稱,當天,阿塞拜疆軍隊使用了燃燒性集束彈藥,襲擊納卡地區,造成一定的人員傷亡,納卡強烈譴責這樣的軍事行動。

消息稱,該燃燒性集束彈藥長約40釐米,是日內瓦公約和國際公約中禁止對平民使用的武器,納卡地區局勢升級以來已經有91名平民死亡406人受傷,就有一些人被該燃燒性集束彈藥所傷。

另一則消息出現在幾天前,同樣是指控阿塞拜疆的。據俄羅斯衛星網10月31日信息,亞美尼亞監察專員阿爾曼·塔託揚指控阿塞拜疆在納卡衝突中使用含磷武器。

當然,這些消息均沒有得到阿塞拜疆方面的承認。他們認爲亞美尼亞故意散佈這些虛假信息,搶佔輿論高地,這種毫無根據的消息不會阻擋阿塞拜疆的向前推進。與此同時,阿塞拜疆多次聲討亞美尼亞發射導彈襲擊貧民,該國總理還多次揚言將攻擊阿塞拜疆的大型設施,比如大型民生項目明蓋恰烏爾水電站等。

集束彈、白磷彈、襲擊貧民、危及大型設施。這都是最近在亞阿戰場出現的危險信號。集束彈有多厲害?

集束彈又稱子母炸彈,在空中分解後,子炸彈擴展到很大的空間造成區域性殺傷,攻擊集羣坦克、裝甲車輛、部隊集結地等集羣目標,毀傷能力巨大。還有一個重要特點,戰爭結束後,集束彈的威脅並沒有消失,子母彈太多了,沒有引爆的繼續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未成年的孩子也會因爲好奇,在撿拾和把玩時造成死亡或重傷。

生產國主要有美國、俄羅斯、巴基斯坦、印度以及以色列等。二戰時德軍使用過,蘇聯在阿富汗戰爭中用過,美國在越戰中也曾大量使用。2000年9月5日,國際紅十字會呼籲必須禁止對人口稠密地區的軍事目標使用集束炸彈, 2008年5月30日,全球共107國的代表在都柏林簽署《集束彈藥公約》,該彈藥被禁止使用,不過美、俄、印和以色列等國並沒有簽署。

被禁炸彈再現亞阿戰場說明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這場戰爭慘烈程度遠遠大於以前兩國的屢次衝突,在土耳其的幫助下,上次失敗的阿塞拜疆決意要大打一場了。無人機加上子母彈,抵擋不住的亞美尼亞勢必會拿出壓箱底的東西拼命一搏。亞美尼亞總理已經將兒子和妻子送上戰場,更大的戰鬥在後邊。

被禁武器再現江湖,一方面說明戰鬥慘烈,另一方面也說明,當年的《集束彈藥公約》很多國家沒有簽署,後遺症嚴重,當務之急還是要約束阿塞拜疆不要再用這些武器,不加約束後果將十分嚴重,畢竟亞美尼亞也不缺這些武器。(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