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的開國大典,永久地鐫刻在了國人的心中,特別是新中國空軍的亮相,瞬間驚豔世界,許多媒體驚呼:新中國一夜之間有了空軍!

今天介紹的,就是當年第一個駕機飛過天安門的領航員:邢海帆。

開國大典結束後,舉行晚宴,朱老總特地找到邢海帆,舉着酒杯對他說:“老鄉呦,你領航領得好啊,你這一飛,我就成爲了真正的陸海空三軍總司令了,你給我們提氣嘍!”

原來,邢海帆是四川南充閬中縣人,而朱老總是儀隴縣人,兩人是南充老鄉。

說起來,邢海帆當上這個領航員,還有點曲折。

起初,擔任領航任務的是飛行中隊中隊長徐兆文,可是,徐兆文在受閱前的一次訓練中不慎受了傷,無法再執行受閱任務,組織便決定由邢海帆代理中隊長,成爲空中閱兵方隊的領隊。

當時,邢海帆壓力很大,當飛機開始陸陸續續從東北航校和各軍區調來後,邢海帆開始籌劃訓練,因爲各個機型都不同,訓練組織是非常難的,而且,大家沒有在一起真正配合過,時間也僅僅只有一個月,要實現零誤差通過天安門,其難度可想而知!

但是,邢海帆和戰友們一起,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勝利地完成了任務。

許多人曾經有疑問:在開國大典中到底有多少架飛機受閱?有的說是17架,有的說是26架。其實,邢海帆最清楚,受閱飛機就是17架。

但是,許多人提意見說,17架飛機飛過天安門氣勢不夠,後來周總理就做出決策:讓前面飛過的9架飛機轉回來,再飛一遍。

執行這個任務的,正是邢海帆。

當時,邢海帆帶着第一梯隊9架P-51戰鬥機通過天安門後,向右轉彎,繞着北京城牆往回飛。因爲銜接的時間要求分毫不差,所以邢海帆與塔臺保持密切聯繫,控制速度分秒不差,控制路線精準到位,最後,他們銜接在6分隊教練機的後面,再次通過天安門,所以,觀衆看到的飛機就是26架。

邢海帆高超的飛行技術,來自於戰爭的歷練,他本來是國民黨的飛行員,早年考入了筧橋航校,後來又被選派到美國深造。當時,選拔非常嚴格,考覈面試他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飛虎隊隊長陳納德。

1942年,邢海帆從美國航空學校畢業,成績全優,被學校譽爲中國飛行的“種子”。回國後不久,邢海帆便投入到了抗日戰爭。

一天晚上,剛剛準備返航的邢海帆,突然發現了日軍作了隱蔽僞裝的機場,仔細一看,有20多架飛機!邢海帆立刻和戰友們下降高度,冒着日軍猛烈的地面炮火,開始向地面飛機發起攻擊。

這一戰,邢海帆一個人就幹掉了日軍3架飛機,給了日軍以沉重的打擊!

第二天,邢海帆繼續駕機出戰,與日軍一個航空中隊遭遇,又擊落了日軍5架飛機,取得了驕人的戰績。但是,他的飛機也中彈14處,差點無法返航。

在整個抗戰期間,邢海帆共擊落日軍飛機8架,摧毀日軍火車頭20多個,被晉升爲空軍上尉。

但是,邢海帆對國民黨軍中的腐敗現象一直深惡痛絕,所以到了解放戰爭時期,祕密與我軍聯繫,最後順利起義,加入到了人民的陣營。

抗美援朝爆發後,中國志願軍空軍出戰,邢海帆也奉命出征,共參加作戰70多次,表現非常優異,被評爲二等功臣。

請注意,這次抗美援朝作戰時,美軍飛行員有很多都是邢海帆當年在美國深造時的同學,還有在中國參加抗戰時的戰友。到了晚年時,這些美國飛行員來到中國訪問,邢海帆接待了他們。

這些美國飛行員問:“在抗日戰爭時,我們是並肩作戰的戰友,爲什麼到了朝鮮戰爭時又成了對手?”

邢海帆說:“抗日戰爭時我是爲和平而戰,朝鮮戰爭時我也是爲和平而戰,這就是我不可改變的信念。”

1998年,邢海帆老人病逝,享年82歲。

歷史客棧作者:荒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