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國家之寶,各國皆有不勝枚舉,但我國卻有一國寶至今流落海外並無權追回。

本是一場愛國之舉,最後卻陰差陽錯造成了國寶外流,但若不外流恐如今早已化爲飛灰。這個故事要從一個翡翠寶塔說起,這可不是一般的作品,這件作品傾舉國著名玉匠之力傾心打造十年完工。國學大師李兆民爲其書稿,現世即被評爲國寶,兩次出使國外萬博會引萬人瞻仰,它就是誕生於1932年的翡翠“天下第一塔”。

此塔的主人原名張文棣,祖籍蘇州,從小便爲孤兒被當地一所教會收養。神父待其如子,張文棣亦聰慧好學,成年便孤身去上海打拼。於中年成立遠洋貿易公司起家,雖一生坎坷但晚年已成鉅富。他不留戀煙花柳巷紙醉金迷,反而情操高雅偏頗喜好玉翠之物。

當時蘇杭上海亦有許多翡翠大亨來往於中緬專做彩寶生意,但在1922年的夏季突有一8噸重的“巨物”現身上海,這是一塊通體黑皮無開窗的全“堵料”翡翠。開價十萬個現大洋,因爲賭性太大隻有圍觀無人出價,碰巧張文棣聽聞此事便一口價將其拍了回來。此事曾經轟動一時,亦有不少人認爲這錢是打了水漂,通體黑皮意味着只能從水線來判斷玉種,而翡翠是有不確定性的,即使開明窗的料子也有可能產生變種,何況是這麼8噸大的一個巨無霸呢。

不過這次切料結果還是完美的,十分難得的一塊料子,去掉無用的石皮內部翠肉百餘公斤。普通翠商切料好取片,這樣可以估算出手鐲、牌子、珠子等位置以及價值,方便日後計算成本和售價。而且取片料還有好處就是變種的位置可以取好料自然價高,但張文棣取法不同,直接按大料取材,露肉後不動直接封存運往北平。

當時許多明白人都知道他應該是要借這翡翠做一件有名堂的事情出來,果不其然翡翠到了北平以後他便花重金全國聘請了百餘名當時從“紫禁城”裏出來的御用翠師來爲其雕刻。題材以家鄉的“報恩寺”爲原型,同時又加入些許上海“龍華寺”以及宮廷元素,最終歷經十載雕刻出了這“天下第一塔”!寶塔一出便成爲了當時炙手可熱的話題,張文棣更是趁着熱度將其帶到1933年在美國舉行的“萬博會”去嶄露頭角,果不其然引得衆人側目而舉世聞名,揚我中華國威。

不過時隔6年後的萬博會又一次地對張文棣發出了邀請,但此時國內局勢動盪,日本已於1937年開始了全面的侵華戰爭。當時富紳人人自保,許多人勸其放棄參會,想法保命要緊。不過張文棣覺得於此時更應在各國面前揚我華夏威名,於是毅然帶着寶塔參會,但此去便不能回,國內戰事緊急,回程日期一耽擱就是八年。此間張文棣在美國各大博物館有償展覽此寶塔,並將獲利部分捐獻回國以資戰事。

全面戰爭結束張文棣已處暮年,已無回國打算終於在1965年後離世,其家人尊遺囑將寶塔留在了美國奧克蘭,並且給予奧克蘭博物館永久免費展出權。此中緣由無法揣度,國寶本應回國,但不知是何故卻被永遠地留在了異國他鄉,法律生效後便歸家無望。此間數十年我國不少匠人也曾製作出了許多“寶塔”珍品,但用料及工藝上遠不及此“天下第一塔”,轉眼雲煙八十年,不見寶塔現華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