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我院護理部組織的護理骨幹培訓課上,重症監護室的楊護士長講到了關於口頭醫囑記錄本的使用。

她舉例說:搶救時有護士會先拿一張紙用來記錄。楊護士長反問:“口頭醫囑記錄本用來幹嘛?”答曰:“搶救結束再把口頭醫囑謄寫一遍。”

這樣的事,我也幹過。

但是說實話,有時候醫生拿着我的記錄紙補完醫囑以後,我不會再把搶救執行的口頭醫囑再往記錄本上謄寫,我會主觀上以爲沒有必要。但這樣的想法其實是嚴重的錯誤。

護士身居一線,即是醫囑實施者,也是醫囑管理者,安全規範的執行醫囑(尤其是口頭醫囑),在治療工作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在臨牀上,口頭醫囑執行需要注意什麼?

1、口頭醫囑是指緊急搶救情況下醫師無法下達書面醫囑,由診療醫師口授,護士記錄並執行,於事後補充錄入的醫囑【1】。但口頭醫囑存在遺漏、後補醫囑與實際醫囑情況不符、執行錯誤等隱患,增加了醫患糾紛風險【2】。

2、基礎護理學明確內容:一般情況下不執行口頭醫囑,在搶救或者手術過程中醫生下達口頭醫囑時,執行護士應先複誦一遍,雙方確認無誤後方可執行,搶救或手術結束後,醫生應立即記錄和簽署所有執行過的醫囑[3]。

3、醫院對口頭醫囑的執行有明確的規定,並印發有口頭醫囑記錄本,有口頭醫囑管理制度,以提高在特殊情況下醫囑執行的準確性,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護士必須規範執行。

但是,如筆者在開篇提到的口頭醫囑本使用不規範情況存在於臨牀。查閱文獻資料也發現:部分護士主觀上認爲複述無誤,及時督促醫生下達醫囑即可執行口頭醫囑,口頭醫囑本登記不登記無所謂。可見仍有護士對口頭醫囑潛在問題未引起足夠重視。

那麼,若因搶救用藥複雜或患者過多,醫生下達口頭醫囑後遺忘,甚至補記錯誤,護士又未規範記錄,雖可能不至於造成患者直接損害,但也將護士自身或醫生置於醫療糾紛的安全風險中。

二、口頭醫囑記錄本規範使用有什麼臨牀意義?

1、提供依據:口頭醫囑記錄本是口頭醫囑環節質量管理的第一手資料,是質量控制的關鍵證據[4]。在緊急救治情況下,護士能準確及時地執行治療,將患者的治療信息填寫在口頭醫囑記錄本上,在遇到問題時,提供查對依據。

2、確保用藥及時、安全,口頭醫囑記錄本的應用,更進一步明確臨牀科室各級人員職責,確保醫護人員準確及時地用藥,爲搶救患者贏得寶貴時間,也避免用藥錯誤帶來的安全隱患,導致不良事件的發生。口頭醫囑記錄單的規範使用,規範護士執業行爲,從而提高患者的安全係數,減少護理差錯的發生,有效地降低醫療糾紛和負面影響,保證了護理工作的安全準確,維護醫護患三方的利益。

3、提高醫護工作質量,對口頭醫囑的執行規範化管理,同時便於督促醫生治療落實,責任明確,有利於降低醫療糾紛。

三、口頭醫囑本管理需要注意什麼?

1、口頭醫囑本要固定點放置,便於隨時取用。我們心內科搶救較多,口頭醫囑執行比較常見,口頭醫囑本存放於搶救車抽屜裏,與搶救車一起實行“五定”管理,且屬於科室和護理部每個月必查的質控內容。

2、口頭醫囑本記錄清晰、完整,每次用後醫生護士雙簽字。

3、明確口頭醫囑的具體含義,再做好記錄。根據JCI醫院評審標準的定義,口頭醫囑分爲面對面的口頭醫囑和電話口頭醫囑。但電話口頭醫囑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和弊端,護士需要有慎獨精神,並嚴格做好記錄本登記。

一個簡單的口頭醫囑記錄本的規範使用,體現了護理工作的事無鉅細。我們不僅要落實細節,規範行爲,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控制護

理風險,降低醫療護理糾紛,還要增強法律意識,保護自己。

參考文獻:【1】毛燕君,王筱慧等,口頭醫囑記錄本使用中存在的問題與管理對策[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7):78—80.【2】陶偉英,綜合性醫院急診護士口頭醫囑執行現狀與分析[J].健康研究,2018,38(01):104—106.【3】周春英,張連輝,基礎護理學,人衛出版社,第3版:P374.【4】劉克英,口頭醫囑記錄本在搶救中的應用體會,護理管理雜誌,2012,27(3):7—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