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抛开国漫的光辉历史不谈,如果让漫迷们给出心目中的国漫一哥,相信很多漫迷都会给出《秦时明月》的答案。没错,在国漫羸弱的年代,秦时明月就是插在国漫山头最高处的那杆旗,迎着山风猎猎作响,给国漫创作者们指明方向,因此它也被漫迷们亲切地称为“国漫之光”,收获了无数赞誉。可当时钟的齿轮指向今天,笔者注意到网上对《秦时明月》的风评已经悄然转向,从赞誉有加到严加苛责,“国漫之光”似乎一下子变得不香了。

01差评不断,国漫之光的窘境

《秦时明月》是一部系列动画,按照最初规划一共有7部,目前已经更新到第六部《沧海横流》。从内容上,《沧海横流》紧接《君临天下》,有极高的人气和庞大的粉丝基础;从更新时间上,《沧海横流》是秦时明月系列继2017年以来新片首播,备受国漫粉丝们的期待。天时地利都有,理论上《沧海横流》应该大火才对吧。可事实并非如此,整个国创区似乎随处都能听到看到“批评”沧海横流的声音,其中秦时明月官方微博评论区和贴吧最为明显。

《秦时明月》官方微博是玄机对外宣传的窗口之一,经常发布一些粉丝互动活动或者剧情预告等内容。《沧海横流》更新之前,微博评论区大多是催更的声音,希望国漫之光早日归来。可《沧海横流》如愿更新之后,评论区催更声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太磨叽”、“挖坑不填”、“套路恶心”等负面声音。

和官方微博下的留言相比,贴吧里的声音温和不少,但负面声音同样无处不在。和微博上批评“磨叽”、“套路”不同,贴吧的批评声主要集中在“台词火候下降”、“女性角色造型夸张”、“对白逻辑性不佳”等方向。

02观影体验不佳的《沧海横流》

秦时明月归来,两大粉丝根据地却不约而同地给出差评,秦时从曾经的“国漫之光”一下子变得“人人喊打”,无疑说明如今它的生存和宣传策略都出了问题。就笔者个人的观察而言,秦时明月“套路满满”、“台词水平下降”、“女性角色形象问题”和“逻辑不自洽”等问题都是确实存在的,给秦迷们带来的观影体验并不那么愉快。

比如,《沧海横流》更新后,秦迷们发现本季角色对白掺杂了很多口语化和现代化词句,而这些口语化词句和角色本身“古人形象”一点也不契合,让人分分钟出戏,观影体验很差。除了台词问题外,秦时明月以田言、前任惊鲵为代表的女性角色形象在网红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引起漫迷们的不满。先前那个古色古香、雅致自然的大秦美女不见了,大欧派、网红脸的俗套形象逐步挤占大半个系列,可看性非但没有提升,反倒下降了很多。只要一提“少司命”,大家脑海中自然会跳出那位温婉无言的绿色倩影;但提起前任惊鲵,除了那张大众网红脸,角色形象上很难再有其他让人印象深刻的点。

其实,就笔者个人的理解,《沧海横流》宣传环境那么糟糕,台词对白和角色形象问题并不是最主要原因,“逻辑不佳”的问题占据了风评拉夸的大头。漫迷们都知道,秦时明月这部动漫是从温世仁老爷子的原著小说改编而来的。既然是改编来的,那么作品前期对白是有原著语言逻辑打底的,自然表现得融洽又自然。可到了第五季《君临天下》,剧情越来越宏大复杂,人物线索越来越杂乱,对编剧的功力要求越来越高,已经逐渐出现“力有不逮”的势头。到了第六部《沧海横流》,这个现象表现得更加明显,编剧已经很难圆回“为什么她是惊鲵”和“为什么他不是惊鲵”这个问题了,但剧情又必须自圆其说,自然就出现了逻辑生硬、衔接不畅的问题,这也就是被漫迷们诟病最严重的“逻辑不佳”问题的由来。

03秦时明月还能走多远?

目前,《沧海横流》已经更新到第7集,舆论风评并没有转好的迹象,曾经的“国漫之光”会快速走向黯淡吗?

就像上面笔者讲的,《沧海横流》前几集质量不达预期,除了粉丝们口味越来越刁之外,秦时明月最基本的生存逻辑上肯定已经出现了问题。玄机需要好好想一想《秦时明月》到底是面向哪批观众的作品,旧的制作、宣传逻辑在新时代里是否还适用?引入新技术、潮流元素和坚持传统元素之间如何取舍以及怎么才能拿捏好度?只有好好复盘一下秦时明月的生存土壤,坚持本身特色,而不是一味迎合“主流市场”,才能续写“国漫之光”的传奇,并且越走越远吧。

那么对于秦时明月遭漫迷们质疑,还能不能续写国漫传奇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写下你的观点,也希望大家能够关注、点赞、收藏、赞赏四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