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棉媽媽

我們總想幻想着通過一場正式的教育來達到讓孩子長大、懂事的目的,可是卻往往忽略了對孩子在的教育就在點滴日常中。

現在逐漸流行一種說法,我們給孩子生命最重要的是養育的過程,而不是爲了讓孩子感激我們,更不是爲了給自己老年生活一個保障。

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因爲我們通過孩子完成了一場生命的延續,而不是要控制孩子的一生,更不是爲了把孩子拴在身邊。

或許我們不渴望將來把孩子留在身邊,但我們都期望將來我們老去的一天,孩子可以常陪我們聊聊天,可以把我們放在心上。

其實將來孩子是不是孝順,從飯桌上就能看出來

早餐店裏的母子

早餐店裏坐滿了顧客,其中有一堆母子引人注目,母子倆要了小籠包和雞蛋,還有一碗粥,兒子喫包子的時候,媽媽就在旁邊剝雞蛋,等兒子喫完一個包子,媽媽也剝好了雞蛋,接着兒子喫雞蛋。

等兒子都喫完了,媽媽就問:你還喫嗎?確定兒子喫飽不再喫了,媽媽低頭狼吞虎嚥,喫過飯倆人匆匆走了。

老闆娘看着這一幕說:瞧着吧,以後這兒子不會特孝順!

這其實也是很多家庭的縮影:好喫的線讓孩子喫,孩子喫不下了,父母才捨得喫,但是也捨不得喫完,萬一孩子再要呢?嘗一口,給孩子留點吧!

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希望把最好的都給孩子,但你有沒有想過?當孩子已經習慣了父母把最好的都給自己,後續如果有一次父母沒讓孩子先喫,孩子心裏就會不舒服。

我記得小時候每次家裏做了好喫的都會讓我先喫,有一次過週末,我在家看電視,看得累了就出去玩兒。

一出大門,我看到媽媽坐在門前的石凳上喫雪糕,我心裏很不舒服:媽媽怎麼能自己偷偷買雪糕喫呢?

媽媽看到之後,把她喫剩下的給我喫了,雖然當時心裏很不舒服,後來我就明白了,不可能永遠以自己爲中心,也是從那以後,每次家裏有好喫的,我會先給爸媽嚐嚐。

不要企圖孩子會突然懂事

“等他長大了,就什麼都懂了!”

很多家長這樣想着,結果卻發現:這還是那個我曾經放在手心裏的寶寶嗎?從什麼時候開始,他變得這麼自私了?

那些被啃老的父母們也一定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下場。

天津小夥啃老,結婚時向媽媽要彩禮錢、要買車錢,老媽實在拿不出錢,憤怒的兒子說:拿不出錢就去死啊!

心寒的老母親縱身一躍結束了被啃老的一生。

還有在機場用刀揮母親的汪九刀,只因爲母親沒有按時打來生活費。

他們的母親可能做夢都沒想到自己會有這樣的一天。

不想孩子變白眼狼,那就不要以他爲中心

我們白天忙着工作,一天見不到孩子,總覺得虧欠了孩子。

這是大多數職場父母的心聲,我原來也這樣認爲。總想多彌補孩子一些。

後來發展喫飯的時候,孩子不讓我喫飯,就是要讓我陪着,飯都不能喫。

我意識到問題了:我以爲我多付出一些,孩子會更理解我,沒想到,孩子只會索要更多。

我們給了孩子生命,我們有義務養大孩子,我們更有義務培養一個懂事、心理健全的孩子,而不是養一個自私自利的孩子。

一分鐘認識我:木棉媽媽,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在這裏我們一起討論育兒經驗、分析孩子的行爲、習慣、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如果你喜歡,請關注我,棉媽會繼續努力輸出更好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