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唐嫣新劇《燕雲臺》的敲定,唐嫣深夜戴貝雷帽狂喝奶茶,眼前還擺了三碗飯。網友:喫這麼多,腿還這麼瘦,簡直是人比人氣死人。其實,唐嫣曬喝奶茶已經不是一次,大夥都喜歡她捧着奶茶的樣子。唐嫣深夜喝奶茶,饞了衆多粉絲,這奶茶究竟有多香?

有朋友就問我奶茶究竟是何方神聖,哪裏來的?這我的給大家交代清楚了,奶茶是起源於中國,但是卻誕生在英國的一種美食。茶葉是中國的這一點無可挑剔,把這兩者完美融合在一起的是中國的西藏。後來奶茶順着絲綢之路先到了印度,這纔給英國人殖民印度時,將奶茶帶入歐洲奠定了基礎。奶茶在歐洲也徹底的變身,結合歐洲地理資源所產的奶,再加上南美的糖,這三者結合在一起,就形成現在奶茶的雛形。當然,奶茶最後還是迴歸與東方文明。

在中國奶茶是分鹹味和甜味兩種,鹹味的奶茶僅僅在中國西北很是盛行,這是中國奶茶文化的獨到之處,也是奶茶起源純正的一脈。和鹹味相對的是甜味奶茶,這種味道是後來從歐洲迴歸後的口味,現在流行於整個歐亞大陸,粉絲數目龐大,也形成了衆多奶茶體系。

中國奶茶:

在漢人的飲食結構中是沒有奶茶的菜譜,這是一種自上而下的飲食文化,首先是從西藏開始,將牛奶或者羊奶中提取出一種凝固脂肪物,然後蔥宮廷開始,在飲茶是加入這種東西。老百姓眼中只能當作貴族和紈絝子弟消遣的東西。

可在西藏就大不同,酥油茶是藏族的傳統飲品,同時他們會從酥油茶中提取酥油,這種酥油就是現代奶茶的雛形。酥油茶也隨着商路從新疆和蒙古等遊牧民族的地方傳開,隨着元朝建國,蒙古人才正兒八經的開始興起奶茶風。而漢人總是以喝不慣這種風格味,除了宮廷和貴族外,大家更喜歡清淡的茶葉,直到奶茶在歐洲改造一番,迴歸之後才興起。

其實,這一點很好理解,蒙古人以遊牧爲生,他們的飲食除了少量麪食外就是奶和肉,如果加入鹼性茶的成分,對飲食解膩是很有幫助的,也除去每天喫肉的膩味。同時蒙古族世代在草原生息,缺少蔬菜補充維生素等物質,通過奶茶來補充飲食結構的不足,纔是情理之中的。因此用奶茶招待賓客,也就順理成章的是對賓客的敬重。

印度奶茶:

這是絲綢之路的商業行爲,奶茶也被帶到印度。在和熱帶地域文化對接後,印度人在奶茶中加入一些香料,包括辛辣口感在內,成爲一種混合香料奶茶。這其中就有肉桂、丁香、生薑、黑胡椒等佐料,和奶茶一起成就了印度體系的奶茶系列。後來年輕人追求浪漫,便加入玫瑰花等情愫;健康師給奶茶加入薑黃、甘草等藥材一起煮。奶茶在印度便出現多樣化的發展。

英式奶茶/荷式奶茶:

同是四大文明古國的印度很快就被西方殖民,隨之奶茶這種風靡印度的小喫也就走上了創新道路。其中英國人和荷蘭人把奶茶升級出了自己的風格。

尤其是畜牧業發達的荷蘭,有着奶香濃郁的氣息,只是缺少茶葉這種靈魂的加持。作爲世界頂級奶源地自然不喜歡印度人那種辛辣口感,對於味道他們有更高的追求。他們用各種茶葉混合,再加入美洲的糖塊提味,現代的奶茶雛形就這樣被荷蘭人組裝,但是荷蘭人還是以奶爲主,茶只是一種錦上添花。

在另一個國家的上流社會,卻流行起了另一種奶茶,這就是英國。當17世紀中國瓷器敲響了英國的鐘聲時,這個長鼻子國度便興起了喝下午茶的風氣,而擔當下午茶主要角色的就是“英式奶茶”。英國人喝奶茶比較講究,必須用瓷器盛奶茶,但當時英國人本身製造的瓷器遇熱會爆裂,所以必須從中國買瓷器,這樣中國的茶葉也就順帶更多的流行於英國。同時使用不會爆裂的瓷器,也成爲英國貴族的象徵。

1680年,約克公爵夫人心血來潮,把荷式奶茶做了大膽的改造,她把荷式奶茶中的楓糖改爲砂糖,再加入鮮奶,發現味道奇好,隨之這種風格便成了英式奶茶。當時也是英國皇家飲品的象徵,也是身份和地位的標籤,所以命名很是高大上:伯爵奶茶,又或是皇室奶茶,浪漫一點就叫鴛鴦奶茶等等。

臺灣奶茶/香港奶茶

臺灣奶茶是荷式奶茶的坯子,這是荷蘭殖民的時候帶入臺灣的,在臺灣經過當地飲食文化的融合便有了現在的“珍珠奶茶”。珍珠是臺灣地區用木薯粉和地瓜粉混合製成的一種美食,外表晶瑩烏黑,酷似“黑珍珠”。同時,臺灣人把各種茶葉和果料結合,創作出口味衆多的奶茶,也是現在我們見得最多的奶茶的來源。

港式奶茶是英式奶茶的分支,鴉片戰爭之後,是隨着下午茶一起由英國帶入香港。被香港工薪階層模仿,但是英式奶茶昂貴的紅茶被工人換成比較廉價的茶葉。之後幾經變化,有回到細膩的紅茶口感,但也發生地質的改變,也就是現在的“絲襪奶茶”。其特點符合香港人特點,價格也極親民,很快風靡香港大街小巷。

除此之外還有泰式奶茶,但這種口味比較怪異,和印度奶茶有得一拼,所以並不符合咱們的口感。

唐嫣手中的奶茶多半是臺灣奶茶或者港式奶茶中的一種,這纔是我們現在喜歡喝的奶茶。帶着貝雷帽,大眼睛的唐嫣捧着奶茶,一看就好喝,深夜饞過多少粉絲,讓人忍不住想起種種奶茶味。不過唐嫣喝奶茶很是可愛,而且還是怎麼喝,怎麼喫都不胖的那種,讓人羨慕不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