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内蒙古凉城县小坝子滩村的农民金某扛着锄头出了家门。在村外不远处的一座植被茂盛的小土山上,金某找到了一个地势低洼的地方长了不少野菜。这些野菜长得又大又嫩,金某准备将这些野菜挖回去炒吃。

在挖第一棵野菜时,野菜发达的根系半天也没有弄出来,金某只得往野菜根部深挖,挖下去20厘米左右。金某用力拔出了野菜,拔出萝卜带出泥,金老汉不仅拔出了野菜,也带出了一大块金子。这是一块被束缚在野菜根部的金块,金块中有不少镂空雕花,野菜根部穿过镂空的地方,将金块牢牢固定在一起。

金老汉捡起这块金子一看,心中欣喜不已。随后他又继续深挖下去,野菜地所在的地方原来是个土坑,浮土积累之后渐渐将土坑填平了。挖开这些浮土之后,金老汉又从土坑里接连挖出了金印2个、银印1个,还有一颗造型精美独特的“金树”、金戒指等金器。

那一天,金老汉总共从这个土坑里挖出金银器13件,金器12件、银器1件。他当即把这些东西装进口袋里带回了家中,他知道这些东西可能值点钱,准备拿回去后找机会出售。不久之后,金老汉让儿子拿一块金子去县令换点钱来使用,为了检验一下这些金子到底值多少钱,金老汉让儿子带上两颗金印前去。

金印

在县城里,当时能兑换金子的地方只有银行和金银店,但是金老汉之子不知道哪里去找银行,也不知道金店是干什么的。他只知道买卖东西都在供销社和国营商店。金老汉之子于是找到国营商店拿出两颗金印去卖,卖不了换点物资也行。

国营商店的服务员将金印拿去一看,发现这东西是文物,见金老汉之子一身穷酸,又双手双脚沾泥,当下认为他是一个盗墓贼,于是国营商店的人设法稳住金老汉之子,又找人去报了案。金老汉之子被捕了,他不知道自己为何被捕。在审讯室里,他交代了家里有金印的原因。

金印文字

金老汉之子说出实情,派出所于是通知文管会专家与他们一起去了小坝子滩村。在金老汉家里,金老汉将剩下的金银器从床底下拿了出来,并带着文管专家找到了那个土坑。专家对土坑进行了深入发掘,却没有找到更多东西。

专家对这些金银器进行研究发现,这些金银器共13件,金器12件、银器1件,分别为金印2件、银印1件,金印上分别刻着“晋乌丸归义侯”、“晋鲜卑归义侯”,银印上刻写为“晋鲜卑率善中郎将”。

金板

金器物有兽形金饰牌2件,器物采用透雕工艺,兽形精美巧妙,猛兽形状呼之欲出。兽形金饰牌长度在10厘米左右、宽度在7厘米左右。有兽镶宝石金饰件1件,兽面形镶宝石金戒指2件等,其中有一件金饰物最为独特,这是一棵“金树”。

这是一件下部为金鹿头,上面为一棵金树的金器物。金鹿头两角延伸向上,形成树枝形状,树枝也是纯金所造。金树枝脉络自然合理,看上去很协调。金树枝上,有纯金打造的小金片若干,小金片挂在金树枝之上,小金皮为素面金片,造型与叶子一样。

曹操

鹿头之上,原本镶嵌有蓝色、绿色宝石若干,如今发掘出来只剩下了三块宝石还在。这棵金树有什么作用呢?专家认为这是一个金步摇,为古代女子发饰的一种,与明朝时期贵族妇女的金凤簪、金钗一样。

这些造型精美的器物从何处来?经过专家翻阅《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对比出土的金印乌丸印和鲜卑印印章文字发现,这一处窖藏来自魏晋时期的乌桓和鲜卑,乌桓又称之为乌丸。史书记载: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亲征乌桓,大破乌桓王蹋顿于柳城,俘虏乌桓大军20余万人。

金步摇

从历史时间节点来看,乌桓与鲜卑二族都在此有过交集和活动,由于战争爆发,乌桓和鲜卑贵族将这些金银器物埋在山上,以备战后来取,但由于不知何种原因,埋藏宝物的主人再也没有回来,所以这些宝藏便沉埋于此。一千多年后,金老汉挖野菜挖出了这些金器,这一段历史才被人们知晓。

这些金银器物精美无比,尤其是那金步摇和二颗金印,堪称国宝级文物。最后,这些金器都藏入了博物馆之中,对于主动上交文物的金老汉一家,当地进行了通报表扬。

金步摇(金树)

自此,小坝子滩村晋代乌桓鲜卑金银器窖藏的发掘传奇,落下帷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