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內蒙古涼城縣小壩子灘村的農民金某扛着鋤頭出了家門。在村外不遠處的一座植被茂盛的小土山上,金某找到了一個地勢低窪的地方長了不少野菜。這些野菜長得又大又嫩,金某準備將這些野菜挖回去炒喫。

在挖第一棵野菜時,野菜發達的根系半天也沒有弄出來,金某隻得往野菜根部深挖,挖下去20釐米左右。金某用力拔出了野菜,拔出蘿蔔帶出泥,金老漢不僅拔出了野菜,也帶出了一大塊金子。這是一塊被束縛在野菜根部的金塊,金塊中有不少鏤空雕花,野菜根部穿過鏤空的地方,將金塊牢牢固定在一起。

金老漢撿起這塊金子一看,心中欣喜不已。隨後他又繼續深挖下去,野菜地所在的地方原來是個土坑,浮土積累之後漸漸將土坑填平了。挖開這些浮土之後,金老漢又從土坑裏接連挖出了金印2個、銀印1個,還有一顆造型精美獨特的“金樹”、金戒指等金器。

那一天,金老漢總共從這個土坑裏挖出金銀器13件,金器12件、銀器1件。他當即把這些東西裝進口袋裏帶回了家中,他知道這些東西可能值點錢,準備拿回去後找機會出售。不久之後,金老漢讓兒子拿一塊金子去縣令換點錢來使用,爲了檢驗一下這些金子到底值多少錢,金老漢讓兒子帶上兩顆金印前去。

金印

在縣城裏,當時能兌換金子的地方只有銀行和金銀店,但是金老漢之子不知道哪裏去找銀行,也不知道金店是幹什麼的。他只知道買賣東西都在供銷社和國營商店。金老漢之子於是找到國營商店拿出兩顆金印去賣,賣不了換點物資也行。

國營商店的服務員將金印拿去一看,發現這東西是文物,見金老漢之子一身窮酸,又雙手雙腳沾泥,當下認爲他是一個盜墓賊,於是國營商店的人設法穩住金老漢之子,又找人去報了案。金老漢之子被捕了,他不知道自己爲何被捕。在審訊室裏,他交代了家裏有金印的原因。

金印文字

金老漢之子說出實情,派出所於是通知文管會專家與他們一起去了小壩子灘村。在金老漢家裏,金老漢將剩下的金銀器從牀底下拿了出來,並帶着文管專家找到了那個土坑。專家對土坑進行了深入發掘,卻沒有找到更多東西。

專家對這些金銀器進行研究發現,這些金銀器共13件,金器12件、銀器1件,分別爲金印2件、銀印1件,金印上分別刻着“晉烏丸歸義侯”、“晉鮮卑歸義侯”,銀印上刻寫爲“晉鮮卑率善中郎將”。

金板

金器物有獸形金飾牌2件,器物採用透雕工藝,獸形精美巧妙,猛獸形狀呼之欲出。獸形金飾牌長度在10釐米左右、寬度在7釐米左右。有獸鑲寶石金飾件1件,獸面形鑲寶石金戒指2件等,其中有一件金飾物最爲獨特,這是一棵“金樹”。

這是一件下部爲金鹿頭,上面爲一棵金樹的金器物。金鹿頭兩角延伸向上,形成樹枝形狀,樹枝也是純金所造。金樹枝脈絡自然合理,看上去很協調。金樹枝上,有純金打造的小金片若干,小金片掛在金樹枝之上,小金皮爲素面金片,造型與葉子一樣。

曹操

鹿頭之上,原本鑲嵌有藍色、綠色寶石若干,如今發掘出來只剩下了三塊寶石還在。這棵金樹有什麼作用呢?專家認爲這是一個金步搖,爲古代女子髮飾的一種,與明朝時期貴族婦女的金鳳簪、金釵一樣。

這些造型精美的器物從何處來?經過專家翻閱《後漢書烏桓鮮卑列傳》,對比出土的金印烏丸印和鮮卑印印章文字發現,這一處窖藏來自魏晉時期的烏桓和鮮卑,烏桓又稱之爲烏丸。史書記載: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親征烏桓,大破烏桓王蹋頓於柳城,俘虜烏桓大軍20餘萬人。

金步搖

從歷史時間節點來看,烏桓與鮮卑二族都在此有過交集和活動,由於戰爭爆發,烏桓和鮮卑貴族將這些金銀器物埋在山上,以備戰後來取,但由於不知何種原因,埋藏寶物的主人再也沒有回來,所以這些寶藏便沉埋於此。一千多年後,金老漢挖野菜挖出了這些金器,這一段歷史才被人們知曉。

這些金銀器物精美無比,尤其是那金步搖和二顆金印,堪稱國寶級文物。最後,這些金器都藏入了博物館之中,對於主動上交文物的金老漢一家,當地進行了通報表揚。

金步搖(金樹)

自此,小壩子灘村晉代烏桓鮮卑金銀器窖藏的發掘傳奇,落下帷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