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打特價,好便宜啊,快去買買買,省錢!”

“這個買多可以滿減,實惠啊,多囤點吧,省錢!”

“這個課程好貴啊,等等再看吧,省錢!”

這些話你是不是耳熟能詳,有些甚至可能就是你的口頭禪?你是不是因此而被冠上省錢小達人的光榮稱號?樂此不疲的穿梭於各大電商平臺之間詢價比價,爲了能省下十塊錢而消耗掉幾個小時的大好時光。

但是當你埋頭盤點自己的資產,最後發現——自己長年累月這種省法,穿的是打折地攤貨,喫的從來不講究,出行寧願腳磨破也捨不得打的,買東西從來都是貨比三家選最實惠的下手,存款居然還沒有突破小學三年級的加減法範圍。

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當然是沒錯的,它教育我們不能鋪張浪費,生活消費要有節制,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有些看上去省錢的習慣,其實質卻是浪費。

忽視真需求,熱衷打折貨

我朋友小云就是那種看到打折就會兩眼放光的類型,她在手機上關注各個超市品牌的打折信息,如若不是因爲時間和財力有限,我估計她每場必赴。在她的思維裏,打折貨,買到了就是賺到了,就是省錢。

真的是這樣嗎?我們隔三岔五的就會看到她在羣裏吆喝:我的護膚品買太多了,快過期了,低價出有人要嗎?前幾天打折買的裙子,現在顏色不是很喜歡,有人要嗎?

去她家,你會看到滿櫃子的衣服,有很多吊牌都還沒拆的被堆在角落裏。鞋櫃裏的鞋子堆到蜈蚣都嫌穿不過來。她總是驕傲的告訴我們,這個是什麼時候哪個超市打折的時候買的,超級划算。

但是花錢買一堆閒置不用的東西,不僅佔用空間,還要花時間精力去打理,更有甚者,東西放到過期,最後不得不扔掉,這哪裏是省,分明就是浪費啊!

現在很多商家,爲了促銷,經常搞些滿減的活動,譬如說滿200減15,單純的這麼減也就算了,可偏偏人家參加滿減的商品標價199,你還差1塊錢就可以滿減了,你不甘心啊,削尖了腦袋一定要湊夠那1塊錢,可是找遍整個店鋪,最低價位的商品也要69,你掐指一算,覺得不能太便宜商家了,然後覺得自己真是英明神武,喜滋滋的看着滿減額,滿足的下了單,哪怕那個69元的東西買回來可能就是個閒置品。

我媽就是每次爲了這個滿減大費周章,花好長的時間,一定要湊到滿減的金額,感覺湊不到拿不到滿減折扣就喫虧了,哪怕有些東西現在根本就不需要,但是爲了湊單就買下來了。所以我們家經常會有因爲購買量超過日常消耗,放太久而變質的水果和蔬菜,最後不得不扔掉,這種認知觀念裏的省,真的省到了嗎?

美利堅開國三傑之一托馬斯·傑斐遜就說過,絕不要因爲便宜就去買你所不需要的東西,不需要的東西都是昂貴的。

執念短期利益,忽視長期自我投資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公司進行了裁員,從成本角度考慮,公司一般炒的都是入職不久的員工,一方面新人對公司業務尚不熟悉可替代性強,更重要的是賠償金少。對於在公司呆了十多年的老員工,大家公認是安全的。但是裁員名單出來,有一個元老級別的員工卻名列其中。對於這個結果,我們卻並不感到意外。

這個人就是金姐,金姐是在公司成立初期入職的,在公司工作十多年了,算是公司很資深的員工。

金姐入公司的時候是初級文員,做一些基礎的工作。業餘,有很多同事爲了提高工作效率或是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都抱團參加了一些系統的培訓班或是參加專業資格考試,每次叫金姐,她不是嫌培訓費太貴就是說資格考試投入太大,後期維護成本高,太花錢了。

所以十多年下來,按照她的說法,她基本沒有在培訓或是考試上花什麼錢,省了一大筆。

不想花錢,她就習慣在網上找免費的學習資源,但是在這個知識付費日趨興盛,大家對知識版權的保護意識日趨強烈的時代,尋找免費資源不僅要耗費海量的時間和精力,基本很難找到很完整和系統的資料,經常是些零零散散的碎片化信息,或者一些大而空的內容,有價值的資源少之有少。

金姐就拿着這些資源,今天練這個,明天看那個,貌似什麼都知道,什麼都學過了,然而都是些皮毛,並沒有學到真本領,到頭來,除了年齡增加,其他仍然一無所獲。

其實公司是上市公司,入職起薪並不低,這些培訓費金姐完全是負擔得起的,長時間的相處和了解,我們也知道她並沒有特別的經濟負擔,單純的就是捨不得花錢,也就是她所謂的省。

然而十多年來,她在工作上一直沒有任何提升,日復一日的做着複印,歸檔,錄入這些實習生都能輕鬆搞掂的事情。升職,特別加薪這些基本都與她無關。

主管念她工作年限久,也嘗試給她一些機會,但是每次都會被她搞砸:英文底子薄,發的郵件語句不通不知所云,讀不懂國外客戶的信函,英文溝通存在嚴重障礙,專業知識不過硬,常常誤解客戶的需求,錯誤不斷,連基本的PPT都做得不盡人意,別人半個小時乾的活,她捱上半天也做不出來。她的能力完全無法勝任更高職位的工作。

她的這種對於省錢的執念,也可以說是一種誤解。讓她的格局和視野都非常的狹隘,以至於根本看不到金錢對於人的真正的意義和作用,所以錢在她的世界裏壓根發揮不了它應有的價值,只不過是個看上去不斷增長的數字而已。

她捨不得花錢對自我做長期的投資,短期看上去是省錢了,但是真的省了嗎?她堅守着存摺上的數字,卻丟失了一些更寶貴的東西,時間,青春,自我價值的提升帶來的未來更大的可能,還丟失了這份工作。

你也許會說,工作丟了,再找一份唄!當然是的,但是你試想,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里,一個本科畢業生,在一個崗位工作十多年,履歷上沒有半點亮色,畢業後的自我提升的學習經歷完全空白,入職是最初級的文員,出去仍是,她的市場能有多大?

物競天擇是自然規律,只有捨得對自己投資,不斷學習進步的人,才能生活的越來越好。就像查理·芒格曾說:我不斷地看到有些人在生活中越來越好,他們不是最聰明的,甚至不是最勤奮的,但他們是學習機器,他們每天夜裏睡覺的時候都比那天早晨聰明一點點.”

身在職場,想要混得好情商很重要。

心理學家丹尼.戈爾曼曾說:“智商決定我們人生的起點,情商才能決定我們人生的高度。”情商高的人,前途也就越大,混得也就越好。情商低的人,通常不會說話與做事,從而會很容易得罪同事,導致工作不順。

所以不要一味的爲了省錢而省錢,太執念於一個點,反倒會讓我們看不到我們應對的面。

買自己需要的東西,長遠看待金錢的價值,正確規劃運用金錢,讓它發揮最大的效用,持續的進行自我投資,實現自我價值的躍遷。

股神巴菲特就說過,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因爲——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強大,富貴相隨。

這,纔是真正的省錢之道。

本文話題:你會爲了“省錢”買一些沒用的東西嗎?歡迎留言說說你的看法。

我是木子默,多平臺百萬爆文作者,我有一支筆,只寫人情冷暖,如果你也有故事,歡迎留言或私信講給我聽,我在這兒等着你。

原創不易,點個贊或關注再走吧,謝謝!知道你來過,想想就開心。

大衣哥兒媳結婚才一個月,就露出了“野心”,直播帶貨首秀卻翻車

空姐莊媛媛“騙婚”百萬:我給不了你愛,我只要你很多很多的錢

陳佩斯22年後重返央視,他的經典小品中的自嘲,那才叫高級幽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