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是共和國的立國之戰。

雖然時至今日仍然有很多公蜘叫獸廢寢忘食地顛倒黑白,抹黑志願軍的功績,否定領袖的英明決策。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和信息的傳播,抗美援朝戰爭也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國民所熟知,其偉大意義也越來越無可爭議。

今天的很多人,將抗美援朝戰爭稱之爲共和國的立國之戰,這是一種非常貼切和經典的概括,因爲某種程度上說,我們能不能成爲傲然屹立的東方大國,抗美援朝戰爭的成敗至關重要,所以其勝利的意義也就無可取代。

而抗美援朝戰爭的源頭,開始於1945年日本的無條件投降。根據雅爾塔會議的約定,美蘇兩國在戰後對遠東地區進行了勢力劃分,朝鮮半島也以三八線爲界劃分爲南北兩部分。隨後冷戰格局拉開序幕,朝鮮南北也分別在美蘇的扶持下成立了韓國與朝鮮兩個社會制度迥然的國家。

面對被美蘇魚肉的局面,半島南北都曾有促成統一的意向,但毫無例外都歸於失敗,韓國社會活動家金九先生甚至被美國的傀儡李承晚政府暗殺。

而後,金一在蘇聯的默許和支持下,開始了武力統一半島的歷程,於是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

在朝鮮人民軍勢如破竹的攻勢下,韓國軍隊節節敗退,李承晚雖然一再叫囂着統一朝鮮半島,但在戰爭中的不堪表現卻令人大跌眼鏡。

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迅速作出響應,除第7艦隊開進海峽,一改拋棄光頭政權的政策,公然侵犯我國領土完整,更授權麥克阿瑟組建聯合國軍。但在兵敗如山倒的情況下,聯合國軍也難挽敗局,人民軍一路打到釜山外圍,距離統一朝鮮半島只有一步之遙。

不過,人民軍的猛打猛衝也使側翼暴露在了聯合國軍的打擊之下,再加上戰線過長導致後勤壓力巨大,於是問題凸顯得越來越多。9月15日,麥克阿瑟冒險發動仁川登陸戰並取得成功,一舉扭轉了朝鮮戰爭局面,而後聯合國軍瘋狂北上並逼近三八線。

朝鮮戰爭爆發後,領袖就一直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並在仁川登陸前對朝鮮方面多次提醒,但均被忽視。而當聯合國軍逼近三八線並威脅東北安全後,共和國終於不再沉默。

9月30日,在紀念新中國成立一週年宴會上,總理對美國政府發出強硬警告:“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簡單來說就是,若聯合國軍越過38線,我方將出兵干涉。

但當時共和國和美國並無外交關係,總理的強硬警告只能通過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向美國轉達。

心高氣傲的麥克阿瑟豈會將這樣的警告放在心上?不過相比於狂熱的麥克阿瑟,包括杜魯門總統在內的美國高層則相對冷靜。爲了明確我方的意圖,杜魯門總統甚至不惜在10月15日屈尊來到威克島與麥克阿瑟會面。但志得意滿的麥克阿瑟認定共和國不敢參戰,畢竟當時的共和國一窮二白,在武裝到牙齒的聯合國軍面前,志願軍的參戰等於送死。

於是杜魯門放心地將大權交給麥克阿瑟,麥克阿瑟則在1950年10月1日,即共和國成立一週年,命令聯合國軍全面越過三八線。

形勢危急,留給我們的時間越來越少,高層的爭論也始終甚囂塵上。

雖然朝鮮戰爭爆發後的7月,中央軍委抽調第13兵團(兵團部、第38軍、第39軍、第40軍)、第42軍、第四野戰軍炮兵司令部(炮兵司令部、第1炮兵師、第2炮兵師、第8炮兵師、高射炮兵4個團)、騎兵1個團、工兵第6團、汽車兵3個團,編制人數達25.5萬餘人,組成東北邊防軍。但關於是否參戰、何時參戰的問題,中央卻始終沒有統一意見。

林總認爲,即便聯合國軍攻佔朝鮮北部,也沒有入侵東北的意圖,否則他們在解放戰爭時期就應該有所行動。

但問題是,如果美國佔據整個朝鮮半島,東北時刻屬於美國的威脅之下,工業化建設根本就無從談起。而且更重要的是,蘇聯雖然躲到幕後,卻慫恿金一向我們求援,要求我們出兵,否則就支持金一在東北建立流亡政權,公然破壞我們的領土完整。

所以關於參戰的必要性,領袖進行過高屋建瓴的分析:

“不錯,我們急需和平建設,如果要我寫出和平建設的理由,可以寫出百條千條,但這百條千條的理由不能敵住六個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現在美帝的矛頭直指我國的東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鮮搞垮了,縱不過鴨綠江,我們的東北也時常在它的威脅中過日子,要進行和平建設也會有困難。所以,我們對朝鮮問題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進尺,走日本侵略中國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還兇,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國的身上,從朝鮮一把刀插在我國的頭上,從臺灣一把刀插在我國的腰上,從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們的腳上。天下有變,它就從三個方面向我們進攻,那我們就被動了。我們抗美援朝就是不許它的如意算盤得逞。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我們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國,可是黨內有很多人不同意。”

於是經過長時間的激烈討論,中央終於在10月5日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

但是,由於“幹河事件”的爆發,也就是美國空軍誤炸了蘇聯在遠東的一個軍用機場,這讓斯大林嚇破了膽,以爲美國要對蘇聯進行軍事打擊,所以此前武器裝備援助的承諾化爲泡影,答應爲志願軍提供的空中掩護也出爾反爾,志願軍只能繼續集結待命。

但是隨着聯合國軍在10月19日攻佔平壤,局勢徹底崩壞,我們不得不在沒有蘇聯空軍掩護的情況下冒險跨過鴨綠江,開啓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

志願軍入朝參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尤其是高歌猛進的聯合國軍。10月25日,志願軍先頭部隊與聯合國軍在溫井裏遭遇,打響了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一槍。

志願軍的突然出現,令聯合國軍措手不及,不得不潰退到清川江以南。

不過,面對當頭棒喝,麥克阿瑟不以爲然,這個在二戰中出盡風頭的五星上將,對志願軍以及新生的共和國始終不屑一顧,先是認爲志願軍不堪一擊,根本不敢參戰,聯合國軍將在感恩節前結束戰爭。遭遇了迎頭痛擊後,麥克阿瑟乘坐飛機到朝鮮北部上空兜了一圈,然後依靠軍事直覺得出志願軍只是小股部隊參戰,其目的是保衛邊境的水電設施的結論,並表示聯合國軍將在聖誕節前結束戰爭。

而在白雪皚皚之下,第九兵團30多萬大軍已經祕密入朝,並將在長津湖周邊給聯合國軍帶來有史以來最冷酷的冬天。

在東西兩線完成集結後,志願軍猛烈出擊,從東西兩個方向對聯合國軍展開了猛烈進攻。由於志願軍武器裝備極其落後,使得即便將聯合國軍分割包圍,依然無法將敵人圍殲消滅。而由於此時的朝鮮蓋馬高原遭遇了50年不遇的寒冬,衣服單薄的志願軍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嚴寒災難,因嚴寒導致的非戰鬥減員超過11000人,長津湖戰役更成爲聯合國軍的夢魘。

經過第二次戰役的交鋒,聯合國軍一路潰退到三八線附近,朝鮮戰爭局面被徹底扭轉。

爲擴大戰果,防止聯合國軍反撲,志願軍再接再厲,全面越過三八線並在1951年1月4日佔領漢城,再度震驚世界。

此時的麥克阿瑟氣急敗壞卻又無可奈何,但第8集團軍總司令李奇微卻逐漸發現了志願軍“禮拜攻勢”的特點,並得出志願軍後勤補給不足的缺陷。於是李奇微發明了前線與志願軍保持接觸的磁性戰術,並對志願軍的後勤補給線狂轟濫炸,使志願軍遭遇了巨大傷亡。

可以說,第四次和第五次戰役,雖然志願軍頑強作戰,殲敵甚多,但卻沒有達到預定目標。

戰場上的接連失敗,使麥克阿瑟惱羞成怒,因爲他不僅對敗局無可奈何,其金光閃閃的軍事生涯也將晚節不保,充滿絕望的士兵更是開始懷疑這位統帥的能力。於是麥克阿瑟爲挽回敗局,更爲了挽回顏面,開始叫囂在朝鮮半島使用核武器,並對我國本土全面進攻,更要挾杜魯門政府允許光頭政府參戰,妄圖以擴大戰爭的形式反敗爲勝。

麥克阿瑟的無恥,徹底點燃了杜魯門的怒火,於是1951年4月,美國總統杜魯門通過廣播罷免了狂傲的麥克阿瑟,由李奇微接任聯合國軍總司令,抗美援朝戰爭也在第五次戰役後基本形成對峙局面,而後雙方開始了長達兩年的停戰談判。

在停戰談判中,雙方因停戰劃界和戰俘遣返等問題吵得不可開交,美國叫囂用機槍和大炮來談判,使得談判過程中基本是邊打邊談的狀態,且戰場上的勝負直接影響談判桌上的主動權,特別是上甘嶺戰役。

當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蘇聯作爲幕後操盤手,希望抗美援朝戰爭拖住美國並消耗美國的元氣,所以在斯大林的影響下,停戰談判始終難以達成一致。

直到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後繼的蘇聯領導人改弦更張,抗美援朝停戰談判才取得重大進展。

在經歷了金城戰役,對不自量力的李承晚政府進行了猛烈打擊並“拉直”了停戰線後,1953年7月27日,抗美援朝戰爭參戰方在板門店簽訂了《朝鮮停戰協定》。

很多人從“停戰”的字眼雖然不再顛倒黑白地認爲我們是失敗者,但也咬定我們是戰平而不是戰勝,畢竟傷亡人數遠大於聯合國軍。

事實上,這種觀點是名副其實的扯淡,因爲志願軍參戰時,聯合國軍已經逼近鴨綠江,韓國軍隊甚至向對岸的東北地區開炮,美國飛機對東北的轟炸更是有恃無恐。但當停戰時,雙方的對峙線已經穩定在三八線。

而且雖然志願軍的武器遠遠落後於聯合國軍,尤其是開戰之初,很多士兵還攜帶着抗戰時期的日本三八大蓋,但志願軍的傷亡數字卻遠低於聯合國軍。

在位於美國華盛頓國家廣場的朝鮮戰爭紀念碑上,標明聯合國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死亡人數爲628833人,失蹤人數則爲470267人。而根據總政治部和民政部確認的烈士名單,志願軍共有197653人爲國捐軀,傷亡總數達38.2萬人。如此對比,我們不僅是勝利,而且是酣暢淋漓。

而這場改變東北亞乃至世界格局的戰爭,也讓共和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國尊嚴,就像彭總那句經典總結,即“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一樣,從此共和國國際地位獲得了空前提高,具備了主導東北亞和東南亞的影響力,1954年共和國以五大國身份參加日內瓦會議就是最好的證明。

而經過抗美援朝戰爭,蘇聯也打消了我們將變成第2個南斯拉夫的疑慮,開始全力扶持我國,不僅幫助我國在短期內迅速建立了完備而強大的工業體系,更在1954年歸還了旅順軍港,我國的領土主權得到維護。

可以說,抗美援朝戰爭不僅達到了維護我國領土主權的目的,更使我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財富。

很多人糾結於和美國爲敵失去了所謂的融入世界的機會,但現實情況是在美蘇爭霸的冷戰格局下,我們幾乎沒有任何選擇。所以抗美援朝的決策是英明的,我們的勝利也是偉大的。

向浴血奮戰的志願軍將士致敬!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