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在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生活着很多奇怪的物種,獨特的形態和與衆不同的能力令人敬畏,被我們稱爲“平頭哥”的蜜獾,除了膽子很肥外,據說還百毒不侵,就算被眼鏡蛇咬上一口,睡一覺就沒事了,在千島羣島之一的伊都魯普島上生存一種熱水魚,科學家發現能在63攝氏度熱水中自由游泳,但是放入冷水就會很快凍死。

如果你觀察夠細微,那麼被視爲我國國寶的大熊貓也很奇怪,奇怪在繁殖方面,成年大熊貓體重可以達到240斤,比一般的成年人還要重,但是剛剛出生的幼崽體重還不到100克,只有成年體重的千分之一,看起來就像一隻沒有毛的小老鼠一樣,真的很擔心會被大熊貓給壓死,很難想象它就是體態憨厚的大熊貓後代。

在繁殖方面,更爲神奇的是一種名爲袋獾的哺乳動物,因爲袋獾成年體重可達20斤左右,但是剛剛出生的幼崽體重只有約0.2克,僅爲成年體重的五萬分之一,是世界哺乳物種中最小幼崽,完全顛覆了我們的認知,知道0.2克有多大嗎?相當於一粒米大小,相當於一坨小鼻屎的大小,很難相信,如此小的一隻幼崽是如何餵奶的,是如何長大的。

袋獾是袋獾屬中唯一沒有被滅絕的物種,跟獾、黃鼠狼、水獺算得上是遠房親戚,袋獾的綽號有多個,“塔斯馬尼亞惡魔”,“大嘴怪”,之所以賦予這樣的綽號,是因爲人們發現袋獾在打哈欠的時候嘴巴張得特別大,甚是可怕。實際從外形上看,袋獾是一種非常可愛的動物,有着壯實的體格和發達的肌肉,像一隻胖乎乎的小狗。

儘管袋獾很強壯,但實際上是一種膽子極小的物種,白天多半蟄伏在灌木叢中或草叢中,只有等到夜晚纔出來覓食,在待走的時候,它有一個怪癖,那就是不停地聞地面,這或許是在根據氣味在尋找獵物蹤跡。袋獾之所以長得這麼壯實,那是因爲從不挑食,蛇、鼠、昆蟲等動物都是它的菜,能進食腐肉,餓極了植物也喫。

“大嘴怪”這個綽號並非徒有虛名,澳大利亞科學家曾經對39種肉食哺乳動物的撕咬力量進行了研究,並將動物撕咬力量與其身體大小進行對比,結果發現袋獾的撕咬力量出奇的高,是所有哺乳動物中最大的,科學家觀測到,一隻6公斤重的成年袋獾能夠殺死一隻30公斤重的成年袋熊,這體現了袋獾的優越感。

袋獾最神奇之處還是在繁殖方面,每年發情一次,雌性在妊娠三個星期後生出20-30個幼崽,幼崽重量約0.2克,只有米粒那麼大,是世界哺乳物種中最小幼崽,想要看清幼崽的臉,只怕要用放大鏡。不過爲了保護這些幼崽,袋獾準備了一個大大的育兒袋,但是熱帶中只有4個奶嘴,因此幼崽們競爭非常激烈,有四分之三的幼崽會被直接餓死。

有人形容,袋獾一出生就是在跟死神賽跑,沒有多少隻幼崽能夠存活下來,這種方式看似很殘酷無情,但可以自然擇別更優秀後代,基因將變得更加強大,符合物競天擇的自然規律。在育兒袋的安全防護下,存活下來的幼崽生長迅速,100天后體重可以增加到200克,這個時候的幼崽不再滿足待在育兒袋中,跳出育兒袋,開始獨立生活。

有袋物種曾經在澳大利亞大陸上演繹了數千萬年,可是不知爲什麼,澳大利亞大陸上的有袋物種一個接一個地消失,袋獾也在3000年前就已經絕種了,只留下了一些不太完整的化石。一種解釋認爲,袋獾滅絕的原因可能歸咎於澳洲野狗,一種比袋獾更兇猛的動物,另一種解釋認爲,可能是某種傳染性疾病讓袋獾滅絕。

幸運的是,在澳大利亞大陸以南240公里處的塔斯馬尼亞島上仍生活着袋獾,塔斯馬尼亞州的面積爲68401平方公里,是一個環境優美的地方,但是現在袋獾數量並不多,這與上個世紀末廣泛爆發在袋獾間的一場致命瘟疫有關,多隻袋獾感染了傳染性口腔癌,最後數量僅剩2.5萬隻,經進入了瀕危滅絕邊緣。

爲了改造澳大利亞大陸的生態環境,澳大利亞政府在2020年3月從塔斯馬尼亞島引進了15只袋獾,接着9月又引入了15只袋獾,希望它們能夠在澳大利亞大陸頑強地生存下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