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G資本合夥人牛奎光是一名硬科技的堅定信仰者,側重大數據、雲計算、企業服務和新興技術等領域的投資。在與騰訊財經的獨家對話中他表示,超越AT是比較難的,這取決於超常規的競爭壁壘,這個競爭壁壘目前還看不到有放鬆和降低的跡象。例如美團和字節跳動,都是發展前景很好的企業。

文 / 郭昕妤

對話嘉賓 / 牛奎光,IDG資本合夥人

在投資界,IDG資本合夥人牛奎光素來以敏銳的眼光和資深的專業度被大家所熟知。他是一名硬科技的堅定信仰者,側重大數據、雲計算、企業服務和新興技術等領域的投資,曾主導投資了商湯科技、奇安信、金山雲、找鋼網、脈脈、酷家樂等知名公司。

在前不久舉辦的第二十屆中國股權投資年度論壇上,IDG資本合夥人牛奎光再次表達了他對於中國股權投資市場和硬科技領域的最新觀點。他談到,硬科技在未來十年是很好的投資機會,需要長期研發投入和持續積累,才能形成原創技術,這種原創目前在中國變得越來越有必要。

值此契機,騰訊財經獨家對話牛奎光,深度探討了他對於以硬科技爲主的所投行業賽道的前景展望、對於創投行業和宏觀環境的最新洞見,以及他多年秉持的投資理念和邏輯。他的主要觀點包括:

*未來十年,中國的硬科技企業將在六個方面有全球領先的機會:人工智能、智能製造、5G、自動駕駛、基因產業或者叫做精準醫療,以及金融科技。

*除了硬科技之外,未來十年的另一個投資關鍵詞是全球化。與消費互聯網不同,硬科技公司的競爭從一開始就是全球化競爭。而中國硬科技企業全球化,和國外硬科技企業藉助中國市場加速成長,這兩塊版圖未來十年都存在着很大的機會。

*對於燒錢靠資本養大的一類項目會有顧慮,更希望看到高資本運用效率、高創新模式的項目。

*科創板的推出對於股權投資市場而言是個巨大的紅利,大大加快了科技型企業的退出速度。科技公司的高估值可能會成爲一個長期的現象,在一二級市場都是如此,但好公司是可以穿越週期的,我們應該把錢投給優質企業。

以下是經過編輯的對話實錄,已經本人審校:

01

關於行業賽道:硬科技與全球化是未來十年的投資關鍵詞,中國市場有很大的機會

騰訊財經:您一直關注大數據、雲計算、企業服務和新興技術方向的投資。能否分享您爲什麼長期看好這些賽道?

牛奎光:全球範圍來看,在過去的十年裏,2B科技企業在數量和市值上都有明顯的增長。在市值前100的公司中,科技企業的數量從2010年的32家,逐漸增加到了2020年的52家。科技企業總市值佔前100家上市企業總市值的比例,從2010的33%增長至2020年的53%。換句話說,科技企業已經成爲主導世界經濟的一股顯著的力量。

同時我們也發現了另一個趨勢,2017年起2B效率提升類的企業增長顯著優於2C企業。如果將美國本土IT領域的上市公司按主要行業屬性劃分成2C和2B兩大類,從數量和市值上來講,2B的增長都超過了2C公司。

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究其原因,2C互聯網企業更多是生產關係的改變。也就是說,在過去的20年裏面,2C突飛猛進其實是生產關係先行,到了一定階段之後,生產力需要繼續跟上來,提高效率。所以往後看,以2B業務爲代表的科技企業,就迎來了機會。

騰訊財經:硬科技有很多細分領域,包括人工智能、自動駕駛、5G、區塊鏈等,您更看好哪些領域的發展潛力?

牛奎光:未來十年,我們看好中國硬科技企業的這六個方向:人工智能、智能製造、5G、自動駕駛、基因產業或者叫精準醫療,以及金融科技。

首先,人工智能。中國有非常好的孕育科技企業的土壤,因爲中國有巨大市場規模優勢,更快的市場迭代速度。

我看好人工智能接下來的應用前景,中國有最好的視覺理解和語音識別應用市場,我認爲是全球最好的市場。在中國有很多人工智能幫助做出更高效、決策更客觀的應用場景:比如金融機構應用人臉識別技術提高安全性和用戶體驗;政府利用人工智能提高社會管理水平。我們也看到很多其他的創新,比如IDG資本被投企業猿輔導的“斑馬AI”,教學前的小孩學語言,這在AI應用中是非常出色的。我認爲,接下來還會可能會有更多長尾應用出來。

第二,智能製造。2020年中國有力地控制住了疫情,復工有序使得在海外的電商取得較大增長。從海外電商的外幣結匯來看,上半年基本上增長了90-110%,這是一個明顯的增長信號。中國是製造業大國,當前的環境下,智能製造變得尤其重要。在中國特色的智能製造和供應鏈基礎之上,接下來的商品全球化是一個很大的機會。

第三,5G。這裏分爲兩個部分,第一,5G基礎網絡的建設、以及國產替代可能是很大的機會;再者,從雲的應用上來講,我相信下一代能夠生產出超過SAP企業級管理軟件操作系統的公司應該就在中國。原因是在以前物資短缺社會中,生產效率特別重要;現在我們處在一個資源相對過剩的社會,生產效率仍然重要,但是相比之下,對消費者的瞭解則更加重要。中國是企業離消費者的距離最近的地方,因爲數字化做的很好,因此下一個具有顛覆性的企業,我相信會在中國。

第四,自動駕駛。中國正在發展自己獨立的操作系統。在實驗演化上及政府基礎設施建設協同上,我們也比其他國家有更多的效率優勢。

第五,基因產業,或者叫做精準醫療。有20%左右的疾病是基因導致的,我們有機會通過個性化的方式,針對不同基因的人羣區分開來進行疾病研究。在這方面,我們跟國外基本上處於同一起跑線,但我們有明顯的數據優勢和迭代優勢。

第六,金融科技。這方面無需多說,移動支付的到來大幅提高了效率,中國進入了電子化、移動化的時代,這方面我們沒有包袱,而且可以做的更好。

騰訊財經:現在很多人都在說,AI投資沒有前幾年那麼熱了,您怎麼看?AI冷了嗎?

牛奎光:人常常會高估短期的影響、低估長期的影響。可能前幾年是高估了,現在是低估了。

從投資角度來講,我是覺得現在是投資AI和AI應用的好機會。

騰訊財經:科技方向的投資通常不確定性比較高,您是怎麼挑選項目的?

牛奎光:首先,我們要對所投項目做足功課,對行業的未來有自己的理解,能夠跟創始人進行很好的交流。做投資要讀paper,而不是隻讀公衆號。

第二,本質上講,我們不是投資技術本身,而是投資技術的產業化。換而言之,技術本身的細節不是我們投資的主要目的,我們主要還是看技術能否在某個時間點有大規模產業化的機會。

投資看的是一個綜合能力,包括技術產業化所需要的資源、產品、銷售等,不僅是技術本身。

騰訊財經:您曾經表示過硬科技公司和競爭與市場都是全球化的,但是當前我們看到國內外市場環境發生了一些變化,字節跳動、華爲這樣的企業面臨着一些海外的“黑天鵝”事件。您依然看好未來十年硬科技在中國的創業和全球化投資機遇嗎?對於硬科技方向的創業者而言,他們應該如何應對國內外市場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

牛奎光:除了硬科技之外,全球化依然是未來十年的另一個投資關鍵詞。跟消費互聯網不同,硬科技公司的競爭從一開始就是全球化競爭。中國硬科技企業全球化,和國外硬科技企業藉助中國市場加速成長,這兩塊版圖未來十年都存在着很大的機會。

我相信,經過這段時間的痛苦之後,我們該崛起的還是會崛起。因爲中國是一個內需足夠大的市場,能自我形成有效市場,這是產生全球化科技企業的必需條件。或許前幾年會成本貴點、效率低點,但是演進一段時間以後,生產關係和生產力都會慢慢地趕上。

騰訊財經:這幾年來,科技板塊一直是二級市場最火熱的投資主體之一,但科技公司的估值過高一直被詬病,您怎麼看?估值高的現象是否傳導到一級市場?如何看待未來科技公司的估值走勢?

牛奎光:二級市場估值高的現象必然會傳導到一級市場,這會對一級市場造成一定的估值風險,但取決於如何看待。

第一,科技的崛起往往帶着一定程度的高估值,或者叫做適度的泡沫。這可能會是一個長期的現象。

第二,我們擔心的是高估值所帶來的投資風險,但優質企業是可以穿越週期的,我們應該把錢投給優質的企業。

02

關於創投行業:科創板的推出是科技企業的巨大紅利

騰訊財經:想了解一番您對整個創投行業的看法和您的一些投資理念。首先關於退出。近兩年來,我們看到科創板和註冊制落地、A股IPO提速明顯等趨勢,這給股權投資市場帶來怎麼樣的變化?是否成爲股權投資退出的一個比較重要的渠道?

牛奎光:這是非常巨大的紅利,尤其科創板的出現之後,科技型企業的退出速度大大加快。以前我們在科技上的投入和關注太少了,我認爲這是一次糾錯,或者叫做彌補歷史欠帳。

騰訊財經:現在做投資跟很多年以前相比,外部環境有了很多的變化。比如創業項目增多後魚龍混雜,好項目的判斷難度提高;比如投資機構爆發式增多,好項目的價格容易被哄擡。其中最讓您感到焦慮的是什麼?

牛奎光:創投機構越來越多,市場存在泡沫或週期,都是不可避免的社會現象。我們不應該受市場情緒的影響,無論泡沫和低谷,都應該堅持投資創新企業。

焦慮之前有,現在好多了。估值有泡沫,焦慮是沒有用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應對。

騰訊財經:BAT等企業已經成爲一級市場投資中的重要角色,這些企業不僅有大量的錢,還有大量的平臺和業務資源,您會擔心這方面的競爭嗎?在與這些大企業的競爭中,VC\PE機構的優勢是什麼?

牛奎光:確實是。不過,一來,我們與他們是合作遠大於競爭;二來,即使是同一個項目,我們看中的具體的點也會有所不同。

03

關於投資理念:“人”是投資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對於靠資本燒出的項目有顧慮

騰訊財經:關於您的投資理念。您目前更關注處於哪個發展階段的公司?投資風格是偏向於“廣撒網”還是“重點撈魚”?

牛奎光:我之前投資偏早期的項目較多(VC),現在投資偏後期的項目較多(PE)。對於VC來說,覆蓋的效率和質量是非常重要的,而且VC需要有更開放的心態去擁抱更大更多的創新。而PE階段則需要更加精準地判斷行業和公司的發展前景,我們更像是一個副駕駛的角色,幫助企業執行和擴張。

無論VC也好,PE也好,我們都希望能夠找到對未來經濟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企業家。

騰訊財經:您在投資中是非常看中“人”這個因素的?

牛奎光:對。

騰訊財經:那您怎麼權衡行業賽道和創始人團隊兩者的重要性?

牛奎光:這是個組合,很難說誰比誰更重要。我們對人特別重視,但很難離開了事去談人,或者離開了人去談事,最重要的是人的特性和這件事情該具備的成功要素相匹配。

騰訊財經:投資2B公司和投資2C公司有什麼不同?相對於2C,2B的天花板會更大嗎?

牛奎光:2B企業可持續增長的時間較長,但是少一些爆發性機會。之前我以VC投資爲主,相對更關注2B公司對於生產效率提升的作用。現在我做PE投資較多,關注2B企業以外,也關注2C的頭部場景公司。

我們的決策模型並不取決於公司是2B或2C,而在於能否實現技術的創新和產業化。

騰訊財經:市場熱點總在不斷切換,您對於要不要投“風口”的問題怎麼看?

牛奎光:就如我剛纔講到的,人總是高估短期影響,低估長期影響。對於“風口”的問題,首先我們必須理性判斷,再者我們需要能夠清楚認識到其中的階段性機會,也必須管理好其孕育的風險。正如巴菲特說過的一句話:如果你對泡沫有清醒的認知,你就有機會更快的賺錢。

騰訊財經:互聯網創業項目通過燒錢靠資本養大似乎逐漸成了一種風氣,您對於這類項目怎樣進行投資判斷?

牛奎光:對這一類模式我們會有顧慮。或許這樣的做法對於一些行業部門來說是必須的,但我們更希望看到高資本運用效率、高創新模式的項目。

騰訊財經:您覺得未來可能超越AT的企業在哪裏?

牛奎光:目前看來,超越AT是比較難的一件事,這取決於超常規的競爭壁壘,這個競爭壁壘目前還看不到有放鬆和降低的跡象。

例如美團和字節跳動,都是發展前景很好的企業。美團是邊緣創新的典型,從團購這樣一個互聯網邊緣行業切入,從一開始的非標準化服務到現在慢慢積累了強大的壁壘。字節跳動也是如此,抓住了內容形式從文字、圖片、音頻轉向短視頻的時代契機。

騰訊財經:最後,能否整體闡述一下您這幾年投資經歷的心得體會?

牛奎光:過去幾年,我最大的感觸就是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之間螺旋式促進的關係。

舉個例子,一瓶水是通過商場賣出去,還是通過電商賣出去,從總價值的角度是一樣的。區別在於,錢是電商賺了,還是商場賺了。但如何生產更多的水,是政府要考慮的問題。兩者之間是螺旋式促進的關係。

倒回幾年前看,掙錢的是房地產,站在宏觀的角度來看這是對的,因爲它能解決國家信用資本擴張的問題,房地產先起來是最有效率的方式。後來掙錢的是互聯網,互聯網有技術向的,但更多的是模式向的,技術的風口來的最慢,但還是來了。總體來看這幾年,科技得到了更多的關注。

騰訊財經原創高端訪談欄目《對話》,彙集國內外知名學者、經濟學家、投資大咖,主題包括全球經濟、產業環境與資本市場趨勢,爲中國讀者提供來自全球的觀點薈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