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從冷戰後期開始啓動星球大戰計劃,克林頓於1993年5月宣佈將“星球大戰”改組爲“彈道導彈防禦”計劃,無論改換了什麼名字,這兩個計劃的目的都是爲了阻止洲際導彈進入美國本土。但是洲際導彈速度快、目標小、分彈頭真真假假難以分辨,攔截起來並不容易。彈道導彈防禦計劃實行後,美國累計投入近1000億美元,經過近20年發展才終於在2017年第一次成功進行了洲際導彈攔截試驗,可想而知其難度之大。

▲美國彈道導彈防禦系統

在2019年,美國又再次進行了洲際導彈攔截試驗,接連兩次的成功讓美國軍方信心暴漲,對此川建國同志曾經不無吹噓地說:美國陸基反導系統在應對有限規模的彈道導彈襲擊時,攔截成功率可以達到97%!兩次成功就吹成這樣,幾個菜醉成這樣?對此美國媒體都看不下去了,直接公開指出導彈防禦系統攔截成功率實際上不足50%,也就是說一百枚洲際導彈打過來,只有不到50枚能被攔截,並沒有多大的意義。

▲美國洲際導彈攔截

那麼美國反導系統的攔截率究竟能達到什麼程度呢?美國反導主要分爲兩部分,一部分是以陸基愛國者3、薩德、海基宙斯盾爲組成部分的戰區反導(TMD),另一部分則是以薩德和陸基中段反導爲主的本土反導(NMD)。目前美國在歐洲以及東亞主要部署的就是戰區反導系統,這些反導系統圍繞中俄環型設置,表面看好像是攔截射向所謂“盟友”的各類導彈,是保護別人的,實際上就是方便在初始段攔截飛往美國的洲際導彈,或者爲洲際導彈提供早期預警,最終目的還是自保。

▲薩德系統最噁心的不是攔截能力有多強,而是它的偵查範圍深入東亞腹地

目前來看,受制於攔截彈飛行高度,愛國者3、宙斯盾這兩種防禦系統都只能在大氣層內攔截,而且攔截距離都不超過500公里。薩德理論上擁有一定的大氣層外攔截能力,但實際操作中基本不會使用。洲際導彈一般選擇在內陸發射,距離邊境上千公里,這些部署在其他國家的戰區反導系統根本夠不着,如果洲際導彈上升到大氣層之外,那麼射高又超過了戰區反導的上限,所以它們存在的意義只剩下打輔助。在中俄等國的洲際導彈升空後,戰區反導系統配套的各種偵查雷達以及美國的間諜衛星能夠迅速發現並跟蹤它們,同時在短時間內通過數據鏈系統將導彈飛行方向、角度、高度、速度等信息傳輸給後方,以便爲本土反導系統計算導彈彈道落點、準備攔截彈發射留出25分鐘左右的反應準備時間。

▲美軍天基紅外衛星,專門用來偵查導彈發射

戰區反導系統實際上主要是用來對付東風11、東風21、東風26這類戰術彈道導彈的,除了提供預警之外主要就是保護美軍海外基地和航母戰鬥羣,至於盟友死不死的,那就不關美軍什麼事了。真正用來攔截洲際導彈的只有部署在美國本土的中段攔截和高空末端攔截系統。高空末端攔截其實就是部署在美國本土的標配版薩德系統,薩德系統的雷達探測距離可以達到2000公里,但是X波段雷達卻無法跟蹤鎖定速度達20馬赫的洲際導彈彈頭。更慘的是,薩德最大射程雖然達到了300公里,但是攔截高度最大卻只有40到180公里,剛剛能觸到大氣層邊緣,實際性能還不如俄羅斯的S400。

▲薩德系統

用這麼弱雞的薩德用來攔截洲際導彈實在是強人所難,在薩德攔截的高度,洲際導彈已經處在再入大氣層的飛行末端,速度大多在15馬赫以上,以薩德攔截彈2000米/秒(5.8馬赫)的速度,連導彈的影子都找不到,就算採用紅外導引頭的碰撞殺傷模式也完全無能爲力。薩德宣稱有攔截、鎖定、再攔截的功能,實際上如果組織起第二次攔截,洲際導彈的速度早就達到約20馬赫,並且還釋放了分導式核彈頭,薩德在這種狀態下內宛如雞肋。

▲分導式核彈頭再入,安能辨我是雄雌?

美國真正能夠扛大樑的是所謂的中段反導攔截系統,這種反導系統雖然從1999年以來的近20次發射中已經失敗了近10次,但是最近兩次的洲際導彈攔截試驗卻都獲得了成功,而且在2019年的測試中,美軍宣稱完全模擬了洲際導彈實戰發射,並沒有預先通知導彈來襲的具體時間和彈道,這對於中段攔截確實是一次不小的考驗。未來這一系統將成爲美軍本土彈道導彈攔截系統的主力,如果這種系統真如試驗中這麼好用,那麼確實足以改變世界軍事平衡,核武器也將成爲過時的武器。

目前美國已經在本土部署了近40個陸基攔截系統,其中大部分都是薩德系統,由於中段攔截系統尚未成型,美國對於洲際導彈的攔截能力實際上基本爲0,根本達不到50%,更沒有建國吹噓的97%。對外宣傳一直是美軍的強項,在海灣戰爭期間,美國使用愛國者攔截伊拉克的飛毛腿,美軍宣稱的攔截率超過90%,實際上後來證明不足50%,近些年來媒體解密後發現實際上連30%都沒有,只是因爲飛毛腿導彈精度太差,沒有造成多大的傷亡罷了。美國現在越是吹噓自己能夠攔截洲際導彈,實際上就越欠缺這方面能力,畢竟心裏虛啊!

▲海灣戰爭中落入沙特境內的飛毛腿導彈

不過凡事都具有兩面性,反過來考慮,雖然美軍目前的反導系統攔截成功率還非常低,但是隨着技術的完善改進和試驗次數的不斷增加,性能必然也會日益提高,如果這一系統將成功率提高到80%以上,那麼就將具備極強的實戰能力。爲了扭轉這一戰略劣勢,世界各大強國都開始研製更加難以攔截的高超音速武器,我國雖然擁有了東風17,但畢竟只是一款中程戰術導彈,難以威脅美國本土。而俄羅斯的先鋒導彈射程超過10000公里,採用了先進的乘波體彈頭,不僅可以在大氣層內做水漂運動,還能夠橫向機動數百公里規避防空系統攔截,可以無視美軍任何反導系統!中國要想確立對美國的戰略威懾平衡,未來列裝高超音速洲際導彈也是必然選項!

▲俄羅斯先鋒洲際導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