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巡航導彈起步較晚,發展很快,技術流派卻與美俄截然不同!相對於主要在大氣層外飛行的彈道導彈而言,巡航導彈指的是主要在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廣義上的巡航導彈包括地空導彈、空地導彈、空空導彈、反艦導彈、反坦克導彈等多種類型。狹義上的巡航導彈則專門指的是對地攻擊巡航導彈,吐槽君今天就講講中國空對地巡航導彈的發展以及目前的技術水平。與美俄不同,我軍長時間秉持着國土防禦的思路,因此除了執行核打擊的洲際導彈以及用於控制檯海局勢的戰術彈道導彈之外,在21世紀之前完全沒有可用的對地攻擊巡航導彈。

冷戰結束以後,美國建立了圍堵中國的C型包圍圈,爲了從中打開缺口,我們必須擁有射程遠、精度高的遠程對地巡航導彈。2009年國慶閱兵,我國第一款空地巡航導彈長劍10公開亮相,引發外界熱議。長劍10導彈是在96年臺海危機以後立項研製的,主要目的就是攻擊沖繩、關島等美軍第二島鏈基地,起到區域拒止作用,因此其最初名字爲東海10。長劍10的射程約在1500到2500公里之間,配合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使用,末端精度可以控制在10米之內,相比誤差上百米的東風11/12戰術導彈而言,讓我們首次擁有了遠程地對地精確打擊能力。

▲長劍10陸基版

在長劍10的基礎上,我們又發展出了空射版本長劍20,長劍20體重在2.5噸左右,目前轟6K能夠一次性掛載6枚。轟6K目前航程約8000公里,作戰半徑在3500公里左右,配合長劍20的2500公里射程後,足夠對6000公里外的美國夏威夷羣島以及阿拉斯加州進行打擊。轟6K和長劍20的黃金組合是我國空軍目前擁有的最強遠程打擊武器,其威懾能力僅次於陸軍的東風41/31/5B,以及海軍的巨浪2,也是我國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重要一環。

不可否認,由於發動機和燃料技術並不先進,長劍20小型化做的並不優秀,它的長度超過了8米,而052D和055驅逐艦上數量最多的通用垂髮深度只有7米,所以長劍20沒有辦法發展艦對地型號。爲了讓驅逐艦/潛艇獲得對地打擊能力,我們只好在鷹擊18反艦導彈基礎上開發了陸攻版的鷹擊18A艦對地巡航導彈,鷹擊18本來是一款亞超音速結合突防,巡航段使用渦扇發動機,衝刺階段使用火箭發動機超音速突防,但是火箭發動機太費燃料,因此陸攻版很可能取消了火箭發動機,全程採用耗能低的渦扇發動機,最終射程達到了1500公里,由於鷹擊18屬於半路出道,所以它的性能不算優秀。

▲鷹擊18艦載陸攻版

陸攻版鷹擊18雖然讓我國水面艦艇第一次擁有了遠程對地打擊能力,但事實上也只是剛剛夠用。鷹擊18的射程是致命傷,俄羅斯的艦載版口徑導彈最遠射程達到2500公里,最新研發的口徑M導彈射程則達到了4000公里。美國在海灣戰爭過後改進的戰斧Block IV雖然比不上口徑M,但是也達到了2800公里,而且與我們同時列裝長劍10和鷹擊18不同,戰斧的通用化設計堪稱世界頂尖。戰斧導彈目前不僅能夠使用陸基車輛機動發射,還可以搭載B52、B1B等空中平臺發射,兼容核潛艇、驅逐艦等海上平臺也是毫無壓力,可惜說是一招鮮,喫遍天。

▲戰斧潛射版

隨着各國防空系統的不斷完善,類似長劍10的普通遠程對地巡航導彈已經越來越不好用。對地巡航導彈爲了保持射程,通常都採用大展弦比加小型渦扇發動機的飛機佈局,這種佈局升力大,阻力也大,推力卻並不強勁,所以巡航導彈的最高速度通常都只有0.8馬赫左右,緩慢的速度嚴重限制了突防能力,即便是美國戰斧安裝了數據鏈系統後,具備了航路自行規劃能力,突防能力仍然非常感人。在敘利亞戰爭中,美英法等國對敘利亞發動機多次巡航導彈打擊,但是每次都是鎩羽而歸,半數以上都被攔截了。

▲戰斧導彈生產車間

爲了提高對地巡航導彈的突防能力,世界各國開始出現不同的流派,美俄不約而同地開始了導彈隱身化之路。俄羅斯在敘利亞戰場試射了最新的KH101巡航導彈,其採用了多邊形彈體和多面椎體的彈頭設計,外部還加裝了吸波塗層,能夠將雷達反射信號大幅度降低,最大限度減少被發現和攔截概率。根據俄羅斯官方透露,這款導彈的雷達反射截面積只有0.01平方米,與F22戰鬥機相當。除了隱身之外,這款導彈還擁有堪稱表態的射程,KH101最大射程5000公里,配合圖160轟炸機使用後,具備跨洲際打擊能力,裝上核彈頭後直接能夠執行戰略核打擊任務,真真是喪心病狂。

▲KH101巡航導彈

美國現在也裝備了類似的AGM-158聯合防區外空地導彈,隱身外形和KH101長得頗爲相似,但是這款導彈爲了兼顧F15、F16等戰術飛機,體積和長度非常有限,早期採用J402-CA-100渦噴發動機的A型只有370公里射程,而後期換裝了F107-WR-105渦扇發動機後也只有900公里。雖然射程有限,但是這款導彈仍然有它的過人之處,它的隱身能力明顯比KH101更強,KH101爲了節約成本,發動機仍然採用KH55的外露吊裝式,紅外反射信號非常明顯,很容易被裝備紅外導引頭的導彈攔截。而AGM-158則採用了更先進的內埋式發動機,尾部噴口還採用了混流降溫設計,可以極大降低紅外反射信號,堪稱目前隱身能記住提高的巡航導彈。

▲AGM-158導彈

美俄開啓了巡航導彈隱身流派,而我們顯然又選擇了別具一格的不走尋常路,2019年最新亮相的長劍100巡航導彈射程2000公里,採用先進的空氣衝壓發動機動力,採用高空俯衝彈道飛行,全程能以3倍音速突防,末端雷霆灌頂式攻擊,速度上完全與普通巡航導彈拉開了差距。那麼這就是傳說中的的超音速對地巡航導彈?非也!長劍100實際上也採用了雷達反射信號較小的邊條翼設計,外部也擁有隱身塗層,可以說達到了速度、射程、隱身的三重平衡,比單純的隱身具備更強的突防能力。

▲長劍100

長劍100目前還只公佈了陸基版本,但是它的長度只有8米,能夠兼容055大驅的9米深垂髮系統,而轟6K最近甚至還公開了10米長的空射型高超音速導彈,所以要搭載長劍100也不是問題。如果未來長劍100大規模列裝,全面取代老式的長劍10,我軍的遠程對地打擊能力又將全面升級,用它來對包括臺島在內的第一二島鏈進行火力覆蓋,不僅比彈道導彈更便宜,而且精度高得多,甚至能夠執行對某些首惡分子的斬首行動,豈不美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