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杨雪梅

近日,中智行和中汽创智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计划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加快智能汽车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作为战略合作的一方,中智行董事长兼CEO王劲随后接受了新浪科技等媒体的采访,分享解读中智行的发展路线和如何走车路协同道路。

中国自动驾驶竞争差异化的核心在于车路协同

中智行成立于2018年6月,是以人工智能和5G AI车路协同为基础的无人驾驶公司。中智行董事长兼CEO王劲曾是百度前高级副总裁和自动驾驶事业部创立者。

不过,中智行最初走的是单车智能的道路,从2019年年初开始,才向车路协同方向转型。在产业定位上,中智行的选择是以车路协同技术为支撑,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提供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可以把我们看成在做无人驾驶的滴滴”,王劲表示。

他认为,中国自动驾驶企业走的技术路径以及工程师的水平差距不大,单车智能是基础。走到如今的技术水平,自动驾驶竞争差异化的核心是谁能把车路协同的技术开发好。

王劲在采访中提到转型的原因时表示,2020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就指出车路协同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新基建的背景下,中国要走车路协同的道路,与美国的单车智能形成了差异化。这是中国自动驾驶未来的趋势。

为什么中国可以走车路协同道路?这里有两个关键的门槛。一是必须要有5G作为前提,中国在这方面有更好的优势;二是车路协同要把道路改造智能化,包括了要在道路上连接电线、网络,电线杆上安装很多传感器等。道路上的改造和路边建设需要有政府的支持和推动。

所以,中国是最有机会来实现车路协同的。

车路协同要做起来,首先要把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和强大的云统一在一起,缺一不可。这就意味着车路协同需要把四个产业结合在一起。

这四个产业是无人驾驶算法等高科技产业;汽车产业,包括车企、新造车势力;通信产业,即通信设备的制造商,5G运营商;以及出行产业,包括出租车公司、公交公司,滴滴出行等网约公司。

“在这四个产业之外,最重要的参与方,实际上是政府。中央政府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现在最关键的是地方政府是否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中间,来推动和整合这四大产业。”

王劲认为,车路协同整件事情要做好,产业融合、政府都是关键因素。过去做单车智能时,无人驾驶技术是最难的门槛,必须要跨越,而今天来看,产业融合、政府协调才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当然大的挑战,也意味着更大的机会,谁能够把车路协同做得更好,就有可能占据下一轮的竞争的领先地位。”

技术仍是最低门槛,具有一票否决权

自动驾驶在中国发展多年,但竞争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

王劲告诉新浪科技,自动驾驶行业,过去主要看技术、看人才,“很多百度系的团队出来创业,他们基本上过去就是技术人才,那个时候确实是技术人才+技术就可以创业,而且资本的支持是非常热烈的。”

今天,技术仍然是一个最低门槛,但除了技术人才,商务、TO G的能力、和关键的合作伙伴合作的能力等,都是企业在面对竞争时的的关键考量因素。

“过去只要技术好,机会就大,今天技术只是让大家过一个门槛。过去可能80%是靠技术决定胜负,今天可能80%靠的不是技术,但技术的20%是一票否决,如果没有技术能力就没资格参与竞争。”

王劲认为,今天中国的自动驾驶行业,从技术水平来看,头部的几大玩家差异不大,关键的是跟政府、车企,以及电信设备制造商怎么合作,要跟滴滴这样的平台竞争还是合作,在商业模式上怎么打出差异化等,都会成为未来中国的智能汽车、智能交通和无人驾驶成功的关键性一点。

正在进行A+轮融资 目前谈上市还太远

王劲还在采访中透露,中智行正在进行A+轮融资,等本轮融资后,将一起公布此前的融资情况。

同时,中智行也在加强高管团队建设和人员扩充,未来将以车路协同为核心技术来推动自动驾驶的商业模式。今年2月份,原来的自动驾驶明星公司Roadstar(后来倒闭)中约一半的工程师被中智行吸纳到自己的队伍里。中智行还新加盟了两位副总裁,一位是曾在三星和摩托罗拉任职的许学哲,一位是曾在谷歌特斯拉任职的张莉。

此外,中智行正在并购一家自动驾驶公司,目前其团队已经与中智行在一起工作,未来将在合适的时机对外。

对于中智行未来是否考虑上市,王劲表示,目前公司谈上市还太远,需要先将技术落地。但他也同时提到,未来如果有可能上市,会比较倾向科创板,上市后可以利用中国的资本市场来帮助公司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