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楊雪梅

近日,中智行和中汽創智宣佈達成戰略合作,雙方計劃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共同加快智能汽車技術的研發及應用。

作爲戰略合作的一方,中智行董事長兼CEO王勁隨後接受了新浪科技等媒體的採訪,分享解讀中智行的發展路線和如何走車路協同道路。

中國自動駕駛競爭差異化的核心在於車路協同

中智行成立於2018年6月,是以人工智能和5G AI車路協同爲基礎的無人駕駛公司。中智行董事長兼CEO王勁曾是百度前高級副總裁和自動駕駛事業部創立者。

不過,中智行最初走的是單車智能的道路,從2019年年初開始,才向車路協同方向轉型。在產業定位上,中智行的選擇是以車路協同技術爲支撐,與產業鏈上下游合作,提供無人駕駛出行服務。“可以把我們看成在做無人駕駛的滴滴”,王勁表示。

他認爲,中國自動駕駛企業走的技術路徑以及工程師的水平差距不大,單車智能是基礎。走到如今的技術水平,自動駕駛競爭差異化的核心是誰能把車路協同的技術開發好。

王勁在採訪中提到轉型的原因時表示,2020年3月,國家發改委等11個部委聯合印發《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就指出車路協同是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在新基建的背景下,中國要走車路協同的道路,與美國的單車智能形成了差異化。這是中國自動駕駛未來的趨勢。

爲什麼中國可以走車路協同道路?這裏有兩個關鍵的門檻。一是必須要有5G作爲前提,中國在這方面有更好的優勢;二是車路協同要把道路改造智能化,包括了要在道路上連接電線、網絡,電線杆上安裝很多傳感器等。道路上的改造和路邊建設需要有政府的支持和推動。

所以,中國是最有機會來實現車路協同的。

車路協同要做起來,首先要把聰明的車、智慧的路和強大的雲統一在一起,缺一不可。這就意味着車路協同需要把四個產業結合在一起。

這四個產業是無人駕駛算法等高科技產業;汽車產業,包括車企、新造車勢力;通信產業,即通信設備的製造商,5G運營商;以及出行產業,包括出租車公司、公交公司,滴滴出行等網約公司。

“在這四個產業之外,最重要的參與方,實際上是政府。中央政府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現在最關鍵的是地方政府是否能夠積極的參與到中間,來推動和整合這四大產業。”

王勁認爲,車路協同整件事情要做好,產業融合、政府都是關鍵因素。過去做單車智能時,無人駕駛技術是最難的門檻,必須要跨越,而今天來看,產業融合、政府協調纔是一個更大的挑戰。“當然大的挑戰,也意味着更大的機會,誰能夠把車路協同做得更好,就有可能佔據下一輪的競爭的領先地位。”

技術仍是最低門檻,具有一票否決權

自動駕駛在中國發展多年,但競爭環境在不斷髮生變化。

王勁告訴新浪科技,自動駕駛行業,過去主要看技術、看人才,“很多百度系的團隊出來創業,他們基本上過去就是技術人才,那個時候確實是技術人才+技術就可以創業,而且資本的支持是非常熱烈的。”

今天,技術仍然是一個最低門檻,但除了技術人才,商務、TO G的能力、和關鍵的合作伙伴合作的能力等,都是企業在面對競爭時的的關鍵考量因素。

“過去只要技術好,機會就大,今天技術只是讓大家過一個門檻。過去可能80%是靠技術決定勝負,今天可能80%靠的不是技術,但技術的20%是一票否決,如果沒有技術能力就沒資格參與競爭。”

王勁認爲,今天中國的自動駕駛行業,從技術水平來看,頭部的幾大玩家差異不大,關鍵的是跟政府、車企,以及電信設備製造商怎麼合作,要跟滴滴這樣的平臺競爭還是合作,在商業模式上怎麼打出差異化等,都會成爲未來中國的智能汽車、智能交通和無人駕駛成功的關鍵性一點。

正在進行A+輪融資 目前談上市還太遠

王勁還在採訪中透露,中智行正在進行A+輪融資,等本輪融資後,將一起公佈此前的融資情況。

同時,中智行也在加強高管團隊建設和人員擴充,未來將以車路協同爲核心技術來推動自動駕駛的商業模式。今年2月份,原來的自動駕駛明星公司Roadstar(後來倒閉)中約一半的工程師被中智行吸納到自己的隊伍裏。中智行還新加盟了兩位副總裁,一位是曾在三星和摩托羅拉任職的許學哲,一位是曾在谷歌特斯拉任職的張莉。

此外,中智行正在併購一家自動駕駛公司,目前其團隊已經與中智行在一起工作,未來將在合適的時機對外。

對於中智行未來是否考慮上市,王勁表示,目前公司談上市還太遠,需要先將技術落地。但他也同時提到,未來如果有可能上市,會比較傾向科創板,上市後可以利用中國的資本市場來幫助公司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