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基於“衆前行,致未來”戰略,大衆汽車品牌正在新能源領域全速發展。作爲大衆品牌全新純電動ID.家族的首款在華量產車型,ID.4經過受到天氣等客觀因素影響,以及一汽-大衆和上汽大衆相關國產化車型下線後,11月3日在深圳正式迎來了中國首秀。

大衆汽車乘用車品牌中國CEO馮思翰博士表示:“我們相信ID.4將真正改變玩法,同時我們堅信,ID.家族能夠徹底地改變汽車市場。ID.家族擁有堅實的基礎:大衆汽車無可比擬的製造標準、消費者對我們品牌的高度信任,以及我們在大規模量產時保持經濟性和高品質的能力。至2023年底,我們總共將在中國推出8款ID.車型。”

定位爲緊湊級SUV的國產ID.4基於MEB純電平臺打造而來,一汽-大衆和上汽大衆的兩個版本車型僅在外觀細節方面有所區別,續航方面則保持一致。

一汽-大衆生產的ID.4 CROZZ新車採用了ID.家族式的全新設計,整體造型更接近海外版車型。封閉式格柵中央爲貫穿全新大衆車標、連接兩側大燈的LED燈帶,X造型的前保險槓下方是蜂窩式的設計,讓新車看上去未來感十足。

上汽大衆ID.4 X則對外觀進行了本土化的改進,前大燈更加向車身兩側拉伸,中央的LED燈帶也位於格柵中央。而在前臉下方,也換裝了造型更爲誇張的保險槓,黑色區域面積更大。

兩款國產版本ID.4的車身側面造型大相徑庭,柔和的線條延伸至車尾直至尾門。從側面看輪圈的尺寸顯得頗大。車輪更靠近車頭的設計也不同於傳統燃油車,這樣做的一個優勢是車內空間更寬裕。尾部尾燈的風格與前臉燈組相呼應,同樣修長的燈組配合貫穿式的燈帶,頗有設計感。

車身尺寸方面,一汽-大衆ID.4 CROZZ的長寬高分別爲4592×1852×1629mm,而上汽大衆ID.4X的車身尺寸則略有增加,達到4612×1852×1640mm,但是兩車軸距保持一致,均爲2765mm。

內飾方面,兩款新車依舊保持了大衆ID.系列的中控設計,均配備了懸浮式儀表和中控大屏,旋鈕式的換擋機構被設置在儀表盤的右側,造型新穎。在細節方面,兩車僅在的空調出風口設計略有不同。

動力方面,一汽-大衆和上汽大衆的ID.4車型均配備了最大功率爲204馬力的驅動電機,最高車速爲160km/h,得益於可擴展大容量電池模組,根據電池容量的不同,續航里程可達400至550公里(NEDC)。

汽車頭條APP在發佈會現場瞭解到,一汽-大衆ID.4 CROZZ和上汽大衆ID.4 X目前均已接受預訂,新車補貼後價格不超過25萬元,訂單最早於明年一季度開始交付。

據瞭解,在推出ID.4之前,大衆中國也在積極發展與本土電池供應商的合作伙伴關係,以加快滿足未來市場對電池產能的需求。預計到2025年,大衆品牌在中國的電池產能需求將達到150 千兆瓦時。爲此,今年5月大衆集團通過戰略投資獲得國軒高科26%的股份。在電池採購方面,大衆集團將於今年開始爲國產新能源汽車配備來自本土製造商寧德時代的電池。不僅如此,A123也已經成爲集團認證的本土電池供應商。

此外,大衆集團還宣佈計劃將其在江淮大衆的持股比例提高至75%,以此進一步強化集團在全球最大電動汽車市場的電動化攻勢。

除了高性能電池以外,大衆集團還認爲充電基礎設施的完善亦同樣重要。目前,大衆集團也在進一步完善充電基礎設施領域的戰略佈局,並與星星充電、一汽集團以及江淮汽車聯合成立開邁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MS)。集團將通過開邁斯向客戶提供私人專用充電牆盒,同時佈局擁有較強競爭優勢的公共直流電充電站網絡。

在不久前舉行的2020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大衆中國宣佈將與一汽-大衆、上汽大衆和江淮大衆三家在華合資夥伴一同,於2020年至2024年間在電動化和出行領域共同投資150億歐元。此前,大衆集團已宣佈同期在全球電動出行領域投資330億歐元。到2025年,涵蓋集團旗下多個品牌的15款車型將實現本土化生產,屆時,純電動車型將佔集團產品組合的35%。與此同時,隨着全新MEB平臺電動汽車相繼在一汽-大衆佛山和上汽大衆安亭工廠正式投產,總年產能可達60萬輛。預計大衆品牌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將翻一番。

目前,大衆品牌在華共有7款新能源車型在售,隨着此次兩款ID.4的發佈,加上在不久前亮相於北京車展的途銳PHEV,短期內大衆品牌在華新能源產品的陣容也將得到進一步擴大。

據最新銷量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大衆汽車在中國市場共交付新車266萬輛,其中,新能源車型銷量同比增長達40.7%,預示了即將國產的MEB平臺系列車型市場潛力巨大。馮思翰在此前接受採訪時曾提到:“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們仍然在中國全力推進電動化戰略,通過購入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股份,增持江淮大衆股份,及對國軒高科進行投資等一系列戰略舉措,集團做好了投身電動出行時代,以及滿足隨之而來的電池需求的準備。”

中國作爲品牌電氣化轉型的重要市場,預計到2023年,將有10款ID.家族車型陸續登陸中國。未來,隨着大衆汽車在中國新能源市場佈局的日益完善,消費者也會在新能源領域有更多的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