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究竟有多火?乘聯會上個月數據公開表明,僅在中國市場,特斯拉單品牌總銷量就達到1.1萬臺,牢牢鎖住“非廉價電動車”榜單中的第一位。在政策瘋狂補貼的歐洲地區,特斯拉同樣插上了騰飛的翅膀,Model 3一躍成爲最熱賣的電動汽車,單月交付車輛1.6萬臺。至此,特斯拉品牌在全球的市佔率超過19%,成爲全球電動車市場中不可撼動的“現象級品牌”。

這個成績着實令人費解,因爲在豪華品牌雄踞的歐洲,BBA爲電動車“All in”的態度早已和盤托出。奔馳的“瞰思未來”,寶馬的電動車之年,還有奧迪全情投入的“電動駕趣”都在全球範圍內瓜熟蒂落。但結果呢?還是印證了李想的感嘆:“拼來拼去,並沒有改變任何結果,眼看着特斯拉從所有人身上碾過去。”

按理來說,BBA憑藉其超高的品牌附加值,應該收穫更多消費者的關注和選擇。但人們爲什麼寧願被“割韭菜”也依然青睞特斯拉?特斯拉到底靠拼什麼贏的?爲了給 BBA“打抱不平”,我們來到了北京最大的特斯拉充電站之一,聽特斯拉車主講講他們那些“令人費解”的故事。

我粉了特斯拉兩年

每週六,Z先生都會準時出現在特斯拉的充電站,並且有規律地停留40分鐘。對他來說,給這臺持有兩年的Model 3充電,已經和每週末收拾房間一樣,變成了生活的必選動作,但他依舊樂此不疲:“我買了特斯拉兩年,也成爲了特斯拉的腦殘粉兩年。”

在北京,買電動車多數都是無奈之舉,Z先生也不例外。他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也有自己的三口之家,秉承着“有車總比沒車好”的原則,他在30歲生日時豪擲40萬品嚐到了電動車用戶的滋味。只是,相比於其他品牌的電動車用戶,他感覺自己幸運的多。

Z先生說特斯拉有兩大值得留戀的地方,第一就是“比比皆是”的超級充電站,能讓他享受到比e充電用戶更優質的服務,充電速度更快,電樁的可靠性也更好,不會出現頻繁充電故障的問題。第二,就是所謂“電動車基因”。

Z先生說他從來沒考慮過BBA的電動車,因爲在油車方面做得好,在電車上的投入就會少,兩者總歸是左右博弈。可是特斯拉不一樣,從一開始就是電動車製造者出身,這是一件聽起來就很有安全感的事情。

“再換車我還是選擇特斯拉,我們全家都喜歡特斯拉,準確的說它已經成了我們家的一份子。”

稱職的代步工具

“您這個年紀的消費者一般會選擇傳統的BBA老牌啊,您怎麼會想到買特斯拉呢?”

“我以前開的就是BBA,別看我歲數大了,但我還是願意接受新鮮事物的。”剛剛駛入超衝站的L先生邊說邊打開車門熱情的讓我們上去體驗。

L先生明年就要退休了,但還是每天堅持開車上下班,他說:“我不像年輕人那麼看重外觀,花裏胡哨的我不懂,我就知道買專業的準沒錯。專業人做專業事,特斯拉在電動車方面更專業點。”說話間,L先生特斯拉的屏幕突然出現故障,充電過程中屏幕亂跳。

“以前沒發生過這種狀況,這輛車我纔開了兩千公里不到。”他愛惜的摸了摸方向盤說:“我覺得這就像我的老夥伴,這些小故障都在我能夠接受的範圍內。我也不像你們這些孩子追求更高的性能,作爲代步工具來說,我覺得我這輛車完全稱職。”L先生準備充好電後就立刻聯繫4S店進行故障維修。

好看的人開好看的車

在這樣一個“看臉”的時代,顏值即正義。 Y女士剛剛邁入社會,現在在一家傳媒公司就職,媒體人的眼光總是不一般。她說自己一眼就看中了特斯拉的外觀,當場拍板決定就是它了。

Y女士說之前朋友也讓她去看看BBA的電動車,但還沒來得及和銷售插上話,就直接被價格“勸退”。

“我一個剛工作的社畜沒什麼積蓄,特斯拉現在只要24.9萬,我負擔的起。只是上下班代步,這個價位我已經相當滿意了。”

北京的早晚高峯,總是讓開車的上班族們望而卻步,堵在西二環和東三環已是家常便飯。Y女士說提起這個就頭疼,現在的路況對女司機太不友好了,家裏人都建議自己買一輛停倒方便的車,對別人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買車就像選男朋友,有顏值還要有“男友力”。

“我覺得好看的人就是要開好看的車,買到就是賺到,開着特斯拉我就是這條街最酷的小姐姐。”

我買的是理想

下班時段,老王一如既往開着Model 3來超級充電站,結束自己一天中最後一項工作。作爲IT界的精英人士,什麼事都要做第一個喫螃蟹的人,他在Model 3 上市之初就第一時間成爲特斯拉用戶。

老王說理工男選特斯拉首先就是它的OTA系統,休息在家就能升級。“對於我們這種職業來說,時間就是金錢,就這點來看,特斯拉幫我省了不少‘錢’。”

老王是個馬斯克的人迷,他一直關注着火星移民計劃,也是從那時候起勵志成爲特斯拉車主。他說自己買的不是車,而是理想。至於那些“庸俗”的BBA,老王只留一臉嫌棄:“除非之後推出電動化平臺專門打造電動車,或者是空中升級OTA更加靈活,不然我……”

只有用人民幣投票的人才最有說服力,從這些車主口中,我們驚訝於特斯拉在潛移默化中建立了高性價比、高階輔助駕駛,成熟三電系統,全領域OTA以及高覆蓋率超充站等一系列品牌護城河,實打實講,這的確是BBA不具備的硬核實力,更不用提那位將火箭飛船玩弄於股掌的馬斯克所附帶的“感性實力”。

當然,這個調查結果也在旁敲側擊告訴我們,電動車用戶的根本需求,總歸逃脫不了智能化、電動化等等老生常談的話題,這至少證明,傳統車企的翻身機會,仍然存在。

【版權聲明】本文爲汽車頭條原創文章,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站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