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來到漳平老火車站附近的老舊小區鐵三區,只見小區內部分房屋外立面已修整完畢,道路改造也基本完成,樓房之間都改造成小公園,種上花草,居民三三兩兩休閒於其間。隨後記者又來到鐵四區,一幢幢樓房都“穿”上了黃色的新“外衣”,道路都鋪上的瀝青路,工人正忙着改造電纜線路,若不是樓房較低,還以爲是走進了新樓盤。“小區改造後環境好了,設施全了,停車規範,住得很舒心。”說起小區的變化,正在遛彎的小區居民張愛榮喜笑顏開。

鐵路小區建於上世紀80年代,有居民樓16幢,住戶383戶,是漳平市菁城街道典型的老舊小區。這幾年,小區出現嚴重老化和管理不規範現象,樓房牆面脫落嚴重、路面坑窪不平,車輛亂停亂放,環境衛生髒亂差,成爲困擾當地居民的多年的揪心事,煩心事。

爲改善居民生活環境,讓居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今年以來,菁城街道將鐵路小區上報爲福建省老舊小區改造示範項目,積極爭取中央老舊小區改造資金570萬元,進行雨污分流、立面改造、道路硬化、停車場、路燈安裝、環形步道建設等公共設施升級改造,預計9月底竣工。

菁城街道是漳平市中心城區所在地,轄區內小區多且許多建築時間久遠。 2019年以來,菁城街道積極落實國家政策,順應羣衆期盼,按照“政府主導、部門配合、分類實施、重點突破”的工作思路,逐步有序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併成立專項領導小組,制訂老舊小區三年實施計劃,抽調精幹力量成立改造辦,全面推進老區小區改造工作。

讓改造成效真正惠及羣衆

“菁城街道老舊小區的改造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涉及時間長、範圍廣。但是我們始終把握以人民爲中心的理念,充分聽取羣衆意見,努力將改造成效惠及到居民羣衆中。”菁城街道黨工委書記陳煒潙介紹,爲此,菁城街道充分發揮黨建引領、黨員帶頭和社區居民自治作用,按照網格化管理,採取分片包乾的方式,街道社區幹部聯合兼合式支部黨員一同走進樓院,走進居民家中,聽取大家意見,收集羣衆訴求,並利用入戶走訪、問卷調查等方式,完善改造方案,盡最大能力滿足羣衆需求。

家住福滿東巷的陳觀鍾是一名兼合式支部黨員,在得知小區改造需要拆除一排柴火間,拓寬道路時,他不僅積極響應號召第一個拆除自家的柴火間,還利用下班及週末休息時間協助社區幹部挨家挨戶做好宣傳、動員和協調工作,在他的帶動下,小區2幢居民一週內就達成共識,同意拆除柴火間騰出公共空間。“小區改造後,道路寬敞整潔,出行方便了,心情都舒暢許多,小區居民實實在在感受到改造帶來的便利,所以我們都全力支持。”陳觀鍾說。

要“面子”更要“裏子”

漳平市電廠小區是漳平市較爲大型的老舊小區,小區建成於1994年,共涉及39幢940戶,總建築面積約6.5萬平方米,該小區改造項目是省級宜居示範區居住區綜合改造項目。在菁城街道辦事處主任吳淑芬的帶領下,記者走訪了這一小區,機械設備正在進行管網修復的改造。吳淑芬介紹:“目前正實施雨污分離、弱電入地改造,黑管爲污水處理管道,紅管、白管爲弱電(通訊、寬帶等)管道。下一步,我們還將對電廠和有條件的小區推進完善類和提升類改造。”

“改造不僅要改外在的‘面子’,更應注重惠民的‘裏子’”秉持着這一理念,菁城街道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進行實地調研,研究制訂確實可行的改造計劃。將改造項目從居民的需盼入手,按照先民生後提升,先地下後地上,先功能後景觀的原則,進行小規模“微改造”,因地制宜,採取“一小區一方案”方式精準施策,既保留了原有的建築特點,傳承了社區文化,又拉昇了城市的“顏值”,提高了城市的品位。

2020年,菁城街道已累計投資老舊小區改造資金2648萬元,惠及150幢3024戶12300人,建築面積25.8萬平方米。(記者 賴韋元 通訊員 陳俊毅 朱金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