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元帥在多數人眼中是一個儒將,甚至有人說他不會打仗。那麼他軍事能力到底如何呢?

葉飛上將,英勇善戰,堪稱華野總部下面的“第一戰將”,粟裕大將更是被譽爲“戰神”。可是,他們若與陳毅比,葉飛卻說:

“單從軍事上說,我們和陳老總相距一大截哩!”

這是葉飛上將的肺腑之言。

葉飛是陳毅的老部下,跟隨陳毅南征北戰十幾年。他有許多這樣的親身經歷。黃橋決戰之前的一場戰鬥——營溪戰鬥,就是陳毅令葉飛等人深深折服的一戰。

1940年8月31日,國民黨頑固派江蘇省主席、魯蘇戰區副總司令、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韓德勤向所部下達了戰鬥命令,要求手下向黃橋附近地區攻擊前進,殲滅“盤踞分界、黃橋一帶之匪。”

“匪”者,韓德勤指的是抗日部隊——陳毅領導的新四軍也。

這次出征,韓德勤親率第89軍、翁達獨6旅,還有稅警總團、江蘇保安旅等,可謂兵多將廣,氣勢洶洶。9月1日,韓軍開始攻擊。韓德勤以第89軍117師、獨6旅爲左翼軍,分別經蔣垛、古溪向黃橋攻擊前進。蘇魯皖其他各部,卻畏懼新四軍的戰力,觀望不前。陳毅縱觀全局,決心殲滅左翼一路孤立之敵,擬集中一、二、三縱隊全部兵力,採取以退爲進、誘敵深入、後發制人的戰術,分割圍殲這股敵人。

戰前,陳毅特別交代前敵指揮粟裕和一、二、三縱司令員葉飛、王必成、陶勇說:

“必須等到敵117師到達古溪後,你們才能開始動作。但不是它一到古溪就打,而是還要誘他再深入10裏再打。”

陳毅的這個交代很重要,是深謀遠慮的。

爲什麼?

因爲古溪正好在黃橋、曲塘的中間,相距各20餘里。把敵第117師再放進10裏。那麼它就脫離了後方,離曲塘有40裏,前不着村後不着店。如果他們到了古溪就打,後路就不容易切斷,也就不易殲滅他們。

陳毅這一招是很妙的。

9月5日,韓軍保安一旅佔領了營溪,敵第117師打到古溪北面,隨即猛攻古溪,炮彈在古溪鎮,到處爆炸。古溪有新四軍的醫院、修械所,都紛紛捱了炮彈。這時如果新四軍還向後撤退10裏,古溪的罈罈罐罐就得大搬家,還得組織羣衆扶老攜幼地轉移。部隊求戰心切。尤其是二、三縱隊一路打過來,雖然也抓了幾百人槍,但都是雜牌軍、老爺槍,遠遠沒有喫飽,比一縱隊還想打。

粟裕是前敵指揮,隨二縱隊行動。新四軍才集結,還沒有展開,粟裕就召集葉飛、王必成和陶勇三個司令員去研究出擊問題。其中,王必成督促粟裕說:“立即出擊吧,還等,粥都涼了。”

粟裕於是徵求大家的意見,結果,三個縱隊司令員一致同意出擊,都說:

“不要再退了,就出擊,有把握。”

幾人商定了出擊部署,決定連夜發起攻擊。於是,粟裕決定以—縱隊爲迂迴部隊,首先攻克營溪,先解決敵保安一旅,然後迂迴到敵第117師和獨立6旅後面,以切斷韓軍主力的退路;二縱隊和三縱隊則於6日拂曉一起從古溪正面出擊。兩軍前後夾擊,力求殲滅韓軍主力四個團。

當粟裕把大家的意見和具體部署報告陳毅時,陳毅哼了一聲,問道:

“能夠切斷古溪敵軍的退路嗎?”

“能!包打。”粟裕作了肯定的回答。

陳毅又詢問了一次,粟裕還是那麼肯定,於是他說:“那好吧,你們這麼有把握!”

當晚戰鬥打響。一縱隊攻打營溪,一舉殲滅保安—旅兩個團,馬上打掃戰場,繼續前進。可是,拂曉,他們進抵預定地區時,敵第117師等部只剩下尾巴了。因爲他們一打下營溪,韓軍立即以少數部隊掩護,主力很快就急急地撤走。由於韓軍離後方較近,新四軍三個縱隊穿插不斷,追擊不及,讓它縮回去了。於是,這一戰繳獲人槍不多,也沒有完成殲滅韓軍主力的任務。

雖然沒有殲滅韓軍主力,但還是殲敵兩個團,是一個勝仗!韓軍氣勢洶洶而來,狼狽不堪而逃,黃橋地區的老百姓歡欣鼓舞,自發慰問。戰後,粟裕帶着葉飛等三人高高興興去見陳毅。不料陳毅卻板着臉,火氣極大,把幾人全嚇壞了。

陳老總倒沒罵人,只是說:

“有把握,有把握,包打,好,包到哪裏去了?叫你們不要急,把他放進來再打,硬不幹。看,你們打得好嗎,還不是放跑了?”

粟裕和葉飛、王必成、陶勇幾人只好一聲不吭。陳毅見狀,於是說道:“好吧,也是我同意了的,沒得話說了,接受教訓吧!”

幾十年後,葉飛上將談起此戰,還感嘆地說:

“10裏之差,是軍事素養之差,是指揮才能之差!現在想來,誘敵深入等戰法,連沒有聽過炮聲的學生子也能夠寫篇論文,說個一二三的,做起來可不那麼容易。魚兒進網啦,總想趕快撈起來。能耐心,捨得罈罈罐罐,可得有軍事素養啊!有人說,陳老總是帥才,有戰略眼光,決心強,至於具體戰役組織和戰鬥指揮,他就不大過問了。不對,他不是這樣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