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次的發誓剁手之後卻又無數次的再一次下單,明明櫃子裏有很多自己還沒有拆封的衣服,卻又看上了新的,而且不買不行。每一季都會扔掉很多不怎麼穿的衣服,但櫃子裏依然沒有太多的空餘地方,我們的生活好像已經被買買買佔有了。

人們買東西更多的不是因爲實際的需要,而是因爲要滿足內心的情感價值,實現與他人建立關係的一個"慾望"。

"慾望"本身不是一個否定的詞彙,"慾望"本身其實是一種生命的活力和動力。但是如果任由"慾望"對我們的人生進行一種捕獲的話,我們就會被"慾望"吞噬,最終陷入到巨大的焦慮當中。

所以人在買買買的時候,不一定就是一個不好的狀態,但是如果過度買買買或總是買買買,那麼我們就要思考一下我們買的到底是什麼?

1、我買的是"我很聰明"。

我沒有錯過屬於我的利益,平時我要花100塊錢買100塊錢的東西,現在我只需要花60塊錢買100塊錢的東西,這讓我感覺自己沒有錯過屬於我自己的經濟利益,則說明我很聰明。

2、我買的是"我要跟其他人一樣"。

人們內在都有一種害怕與他人有太多差異的感受。如果大家都在做着同樣的一件事,大家都處於一種相似的狀態,而只有我跟別人有很大的差異,那這個時候,要麼就說明我是天才,要不然就說明可能我出了什麼問題。

無論是天才還是出了問題,人們通常不太願意把自己擱在大衆主流羣體之外,這會使人的內心產生一些不安全感。所以當人們都在做的事情,我也跟大家是相同的,保持了一種與主流的一致性。

3、我買的是"我的歸屬感"。

這一點跟第二點有點像,但差別是我要跟大家保持一致性,那是屬於一種趨同性的心理需求,但是我害怕孤獨的感覺,那是一個讓自己孤零零的狀態,所以我在行爲上、穿着上、談吐上跟周圍的人都是一樣的,那麼這個時候我內心就會有一種歸屬感,而不是一種孤獨的狀態。

4、我買的是"我要跟別人有的聊"。

每一個人因爲內心渴望跟他人建立關係,所以總會去找一些共同的話題,不管是"甄嬛傳"還是"陳情令",不管是雙11還是被隔離,我們總是會用我們共同經歷的事情來迅速的拉近和陌生關係之間的距離,或者來維繫已經熟悉的一些情感關係。

5、我買的是"我的心安理得"。

平時我們對自己總是會有很多的自我要求和自我約束,所以有一些即便是自己喜歡的東西,但如果它不是必須品,我們也都不太允許自己輕易的購買。

但是這種促銷活動會讓我們有一種被允許的、不得不的、必要的合理購買理由,因爲已經這麼便宜了,所以這樣的消費買的就是一種內心的心安理得。

以上五點買的都是我們自己內心當中的一些情感需求、關係需求等,這樣過度的、無節制的買買買,其背後還有更重要的心理根源,這個心理根源超越了以上的五個心理需求的狀態,但這也是我們最有價值的購買需求。

比如我想買更多的漂亮衣服,更多的化妝品,這樣我就會年輕、漂亮,可以擁有更好的社會競爭力。

我想要買更多的書來武裝自己的頭腦,這可以讓我在社會競爭、職場發展中佔據優勢,或者是跟他人的交流當中,有更好的自我實力的體現,從而避免被嫌棄、被嘲笑和被淘汰。

媽媽們給孩子買很多的東西,買的是對孩子健康、快樂、美麗、聰明、活潑的一種期待。

女人給自己買東西,買的是對自己可能會衰老的一種不甘心,買的是對自己青春的渴望、美麗的渴望、美好愛情的渴望。

男人們買很多的東西,比如說遊戲類的東西,是對自由的一種渴望。買一些戶外用品、衣服是對於自己雄性魅力的一種期待。

所以人們買的這些東西都是在想象當中認爲這些東西能夠更好的武裝自己、強大自己,但是什麼樣的人需要武裝和強大自己?當人們認爲自己不是有足夠的實力、魅力和競爭力時,那麼就會幻想通過一些外在的東西來使自己強大。

我們內心對自己的不確定,對於這個世界的不確定,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會另我們內心有很大的空虛感。我們買來的都是能夠消減這些恐懼感的幻覺,而讓自己的內心得到滿足。購物行爲的心理根源是人們把空虛感、焦慮感都具象化到某一個物質需求上。

因此,越是處於空虛、焦慮、迷茫的人,或是在情感關係當中孤獨、無助,沒有力量感的人,越是容易通過"我花錢就能夠買回來讓我自己變得更好的物品"來達到一種自我心理平衡。

所以你是屬於哪一種呢?你在買買買的過程之後,或許也可以思考一下你到底買來的是什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