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期考試結束後,一些孩子情緒激動的說:“不論我怎麼學都考不好我不學了!”“我已經努力了,成績還是這麼差,可能我就不適合讀書吧!”

這些話中其實已經透露出了孩子對學習的不自信,開始出現厭學情緒,這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在這個時候,家長第一時間不要着急批評孩子,而且要平靜地想想孩子的話,然後與孩子溝通,看看導致孩子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學習也越來越不自信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首先家長要明白的是,青春期的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他們由於人生經驗不豐富、心智不成熟,接連的考試受挫、讓他們感覺努力了沒有得到相應的收穫,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就開始變得自暴自棄,此時家長要採取一些行動來幫助孩子們。只有找準了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不知道要怎麼學”

孩子這句話實際上說明了,他們本身是想要學好的,但是由於不瞭解自身優勢,學習成績始終得不到提升,因而才產生了厭學情緒。

每個學校都有這麼一類學生,他們可能就是班級裏中游的學生,比其他同學都更努力更刻苦,但是每次考試成績一出來就會發現,其實並不是都學會了。他們看不到希望,表面在學,心中卻在放棄的邊緣。

出現這一情況根源在於,他們沒能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所以學習不僅很喫力而且效果甚微,家長要幫孩子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只要找到契合的學習方式,憑藉孩子對學習的認真勁,想要提高成績絕非難事。

“不是我不想學,而是不知道爲什麼學”

孩子說出這句話同樣是說明了,他們不是願意學習而是目標不夠明確。家長也都是從中學走過來的 ,都迷茫過、困惑過,如果父母去問孩子到底是爲了什麼而學習,他們的回答可能都不相同,這沒有標準答案。

每個人都不同,爲這個問題困惑很正常,可是因不瞭解這個問題而產生厭學或者說讀書無用的想法就是不正確的了。

這時,家長有必要就這個問題跟孩子展開交流探討了,幫助孩子制定一個明確目標,進行自我定位,重新喚起學習動力,並願意爲着這麼目標去拼搏去努力。

“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不會學”

這類學生無疑也是很刻苦的一類學生,他們該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每天的學習時間很長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時間不亞於尖子生,但是尖子生一般都學得比較輕鬆,而他們就很累。

另一種就是“假勤奮者”這種學生的勤奮是演出來的,演給旁人看,也給自己看,爲什麼會這麼做呢?可能是爲了老師和家長那句“你真努力,學習很勤奮”的表揚,也可能是爲了讓在以後考試成績出來之後不會覺得是自己不努力只是因爲腦子太笨,理解不了。

小薈想告訴這類孩子的家長,其實這樣的孩子是最容易在短時間內完成向好學生轉變的一類學生,爲孩子減減壓,讓他們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壓力,告訴孩子你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就不會學得那麼累了。幫助孩子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構建屬於自己的知識構架,對基礎知識做深度思考,跟緊老師的複習計劃,把課本基礎知識掌握好,把基礎的題目弄懂弄透,能把課堂喫透,就已經學會一大半了。

“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沒法學”

有的同學對老師成績、學校排名以及別人的看法太過看重,導致在每場考試之前都非常焦慮,長期處於一種焦慮的情緒之中開始會讓人煩躁不安,之後這種焦慮還會影響考試時的發揮和後續的學習熱情。

如果這些情緒得不到適時的疏導和調節,就會形成情感交流障礙,表現出焦慮、憤怒,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學習。

家長除了及時感知孩子的情緒變化,給予開導和安慰外,還要教會孩子自己調整自己的情緒。讓孩子轉移關注,多呼吸外界的空氣,做一些娛樂活動都會對他們的情緒有調節作用。

家長要讓孩子對考試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告訴孩子每個人成績都出現起伏都是非常正常的情況,也不要過於在意他人的看法,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覺得問心無愧那就夠了。

說到最後

最後還要給各位家長說的是,如果你家孩子能說出“不是我不想學,而是……”這其實是好現象,說明孩子已經意識到了自己存在的問題,而家長們要做的,就是好好呵護孩子對學習尚存的熱情,用適當的方法,幫助他們走出目前的困境,持續燃燒對於學習的熱情。

相關文章